大学专业对口率仅为66,专业还重要吗

时间:2024/8/24 13:02:01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不少网友留言,自己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大学学了四年的“对口”行业:学金融的没有去到相关投行工作,转身进入了压力很大的销售行业;学广告的没成为梦想的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了新媒体运营者,每天在加班的边缘试探;学英语翻译的,没有继续做同传或翻译工作,而是选择做一名每天需要头脑风暴的策划……诸如此类,许多人都选了一份与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职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开启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6%,换言之有超过三成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专不对口。专业相关度高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建筑学等。

所学专业与工作专业对口,当然是找工作的首选。毕竟几年的大学学习课程,在专业工作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只需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面对一时难以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时,或者说所学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也未尚不可,这就是所谓的“骑马找马”。

根据年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每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规模约在8万-8.5万人左右,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就业率并不特别高,很多医医院就业的比例甚至不到40%。

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三方面原因:

1、医院提供的岗位少、学历门槛高。、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硕士、博士都不一定能够被录用,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

2、医生是一个非常讲究临床经验的职业,部分有经验的医生干到60岁退休后,医院返聘,这样算下来,在职医生自然更新淘汰的周期就比较长,医院就比较难。

3、很多临医院医院不去,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工作单位。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临床医学毕业生没有成为一名医生,最终做了医药代表,或者医疗器械销售。

这里要说一句,并不是所有的医学类专业就业都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未来将“推进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紧缺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因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是供不应求的。另外,护理、放射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疗等专业,在很多地区的就业形势都比临床医学好。

律师不仅社会地位高,而且薪资待遇也很丰厚,不过,成为法学生之后学生才发现,法学专业不仅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多,就算是毕业了,就业也成为一大难题。

根据大数据显示,法学五院四系就业率连创新低,不足20%,也就是说,在名法学生当中,最后能够找到工作的还不到20个人,剩下80人都迫于无奈转行了。

华政校方表示不真实,但确实有不少毕业生表示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就业率相比较前些年有所下降,顶尖法学院尚且如此,普通院校法律专业的就业率肯定更不如意了。

作为公考第一大户的法学,怎么成了就业最难的专业呢?

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如期发布了《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社会工作位居最末,相关度仅为40%,其后为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冶金工程等专业。

如果将它们与相关度高的专业对比,会发现这些专业可以粗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方向相对较窄的“冷门”工科或基础理科;另一类是技术性要求不高的人文社科,比如各种管理专业。

还有一些专业,复合两类特点。比如社会工作,就因为对口工作少且可替代性强,长期处于就业“黑榜”的名单上。

当然,应用方向窄、技术性不高,换个角度讲,就意味着更多元的流向。因此,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通过跨学科考研、考公务员、另行求职等方式,去谋得一份自己更愿意从事的工作。

相关度尽管与稳定有关,但从更年轻的视角讲,它并不是决定一个工作是“好”是“坏”的完整标准,更多的是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

比如相关度极高的医学,除了与职业声望、行业前景有关,攻读学位期间的巨大精力投入、行业的相对独立性,使其毕业生本身也不具备较大的“转行”空间。

同时,相关度也不一定与待遇存在明确关联。在教育行业,吐槽自己“工作艰辛,待遇奇低”的老师们不在少数。而早早摆脱所学的毕业生,也许可以在其它领域谋得更理想的收益。

更何况,一个大的趋势是:换工作,早已成为年轻人的平常。

以《报告》中公布的离职率数据来看,届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多在两成以上,其中艺术学最高——近三分之一的艺术学科毕业生会在半年内再换一份工作。位列其后的为文学、农学、经济学等学科。

无论是离职还是转行,背后的原因可以非常多样:可能是职业前景不好的主动退出,也可能是工作岗位的被迫离开,同时也有个人志趣的因素。

比如热度只增不减的互联网公司与公务员系统,这两个领域前景看好,且诸多岗位并不设置专业要求,因此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涌入。

此外,离职、转行的数据里还藏有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说法——跳槽。跳槽多与“被挖”相连。由此带来的可能是包括薪资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待遇的提升。

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在公司耕耘数年,却不如近期跳槽进来的人薪资高。可当你成为后者,你自然也会美滋滋。

尤其是在传媒、互联网、经管等领域,频繁地跳槽已成为常见现象,也成为年轻人努力扩展事业的重要途径。《报告》显示,诸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的平均雇主数都在2-3个之间。

有研究机构做出调查,调查发现,专业对口的问题成为百分之六十的毕业生的问题之一,而其中调查的研究中还发现目前仅有18%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与相关完全专业相关的工作,37%的应届生选择了与专业有所联系的,而45%的人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医学、文学和工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高,教育学、理学和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

理工科的学生因为专业本身的原因,找工作还是尽量选择对口专业的工作,尤其是硕博,如果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学历真的就有点浪费了。

文科类的学生,专业对不对口,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市场行情做选择。有时候跨专业反而更好,比方说记者采编岗位,除了新闻学方面的,哲学、法律、财经类专业的也是很适合的,毕竟所学的综合知识,在工作中能发挥特长。

不管是找任何工作,不要把专业不对口当借口,要真真切切评估下自己的能力,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学习度等。

企业招聘,除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1481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