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夜幕降临,喧嚣散去,
在城市的夜色中,
仍然有一些人默默守护在平凡的岗位上。
从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
是儿童患病的高发期,
也是儿科医生们最忙碌的时期。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虽然已是深夜,
医院急诊科排队候诊的人仍然很多,
在这里似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更加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的区别。
孩子生病发烧,家长内心焦灼,有人难免会抱怨,医生不能快一点!医院为什么不能多开几个门诊,多安排几个医生接诊?但很少人知道,刚刚过去的12月份,医院急诊科已经累倒了四位医生。有时是治愈,有时是帮助,常常去安慰!
王学成,今年31岁,是医院急诊科最年轻的医生。学医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又苦又累小儿科,打死不去急诊科!”可他偏偏做了最累的儿科急诊医生。
采访当天,正轮到他值夜班门诊。在门诊,一位患儿家长抱着孩子进来检查后,王学成告诉她没事,开了点口服药。家长一脸焦虑地问:“发烧三天了,不退烧真没事吗?”
王医生笑着回答:“38度,没事,可以先不吃退烧药,我自己的孩子这样情况,我也不让他吃退烧药。上次发烧39度我还带着他去打球呢,退烧药只起到一个缓解不舒适的作用,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就没事。”
记者发现,王学成医生特别爱笑,笑起来脸上一对酒窝,和他交流让人感到莫名地轻松。面对一个接一个焦急的病人家属,他总是耐心细致地检查,面带微笑地为家长解释。他说:“孩子生病,家长心里着急,我能理解,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开退烧药,有的不愿意排队,有的对医生的诊断不理解,认为医生漠不关心。”
但是,为了更好地让患者家长接受,他会主动说到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会如何处理?在采访的几个小时里,总会有家长问“真的不用退烧?”“真的不用打水吗?”“打水会不会好得快点?”……他都笑着说不用,没事。孩子虽然发烧,但是没有到医学上定义的高烧,不用吃药,对于不理解的家长,他需要一遍一遍解释。
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说到孩子的病情一张嘴就伤心落泪,他耐心安抚:“没事,不用担心,这个病就是需要有这个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王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