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原创记者李书畅徐晖实习生王佳晨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因疫情影响,各地纷纷延期开学,好多孩子晚睡晚起、豪吃豪喝,这个假期下来胖了一圈。昨日,医院儿科门诊的医生那里了解到,近段时间,医院集中收治了不少青少年肥胖症患者,有13岁斤,15岁斤的,甚至有21岁斤的……。
许多家长认为,肉嘟嘟的孩子更可爱,所以对于小孩的体重,也都不是特别在意。
但家住临平的明明,今年12岁,1.5米的个子,体重却达到了斤。
每天,父母都是听着明明的鼾声入睡的。前几天晚饭后,明明很早就去卧室休息了。
父母却不经意发现,孩子今天怎么不打鼾了?心里难免有些不放心,于是走进他的卧室看了看。
结果,竟然发现明明在睡梦中,嘴巴却大张着,似乎有口气提不上来。
于是,急忙把孩子叫醒。父母担心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早赶紧带着明明,去医院就诊。
“经过初步诊断,这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孩子还伴随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也就是糖尿病前兆)等……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毛月燕,她拿着检查报告对明明的父母说道。
记者根据体质指数为明明计算了一下:
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等于: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
那么明明的体质指数(BMI)计算=77/(1.5x1.5)=34.22
计算结果表明:明明的体质属于重度肥胖。
“啊,医生会不会搞错了?我儿子才12岁,怎么会和老人一样有脂肪肝呢?”明明妈妈表示非常诧异,做梦也没想到刚刚才12岁的明明,患上的竟是常见老年常见病。
那么,今年才12岁的明明,为何会胖到要去住院的地步?如果已经出现肥胖,又应该如何健康科学地减肥?
过度肥胖住院疫情背锅
一个月收治量抵去年一年
毛月燕说,儿童肥胖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时候了,作为一线医生她对此非常担心。“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共收治了5个因肥胖症住院的孩子,其中4个男孩和1个女孩,这都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量了”。
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疫情无法出门,好多孩子的运动量大大下降,使用手机和iPad电子产品的时间,反而大增。于是,肥胖、便秘、视力下降、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等一系列困扰来袭。
毛月燕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是孩子吃太多,少运动,但今年疫情期间,又给孩子们只增不减的体重,加了一把力。有的孩子短短3个月,竟然长了20斤”。
由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破,就连孩子正常吃饭也成了问题。有的老人隔代亲,“宠爱有加”,甚至要追在孩子后面喂饭,趁孩子玩得开心时,塞一口饭菜进嘴,一顿饭竟要喂3个小时。这种无规律的持续喂食,一旦养成,容易导致孩子肠胃紊乱的现象出现。
但还有不少90后年轻父母,平日奶茶和碳酸饮料不离口,又喜欢油炸食品和外卖,孩子有时也跟着父母一起进食,长期接触这些油腻食物,很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加之平时少有锻炼,也是导致儿童过度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常食物、零食分成“红黄绿”三等级
如今,儿童肥胖问题激增,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胖娃娃们也纷纷加入减肥大军。
凡事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小艾17岁上高二的时候,他的体重已经到达斤,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通过代餐、运动等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减重治疗,半年不到时间减了40斤。
减肥成功不仅让小艾重获自信和内驱力,通过努力考上了心仪的浙江大学。
孩子们的饮食健康与安全一直是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