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

时间:2020/12/9 19:46:1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谈及“文明病”、“世纪绝症”、“新不治之症”,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癌症、艾滋病,或者别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新病毒。其实,还有一种称为过敏性疾病,在一百年前还不算常见,到了20世纪末,WHO已经把它列入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百姓常说的过敏(Allergy),学名叫变态反应。它是指人们吃下、接触到或吸入某种物质时,身体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这种反应的物质就是过敏原。年,Farr和Spector给变态反应下的定义是:“变态反应是由不同的免疫机制导致的对机体不利的生理过程。”临床上有许多病理过程与变态反应病的表现相似,但如不能证明其属免疫学机制,就不能称之为变态反应病。

1

过敏反应的历史

对过敏性疾病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古代,如一位法老在被蜜蜂叮咬后死于过敏反应。在19世纪70年代,唯一公认的过敏性疾病为枯草热。一名美国医生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患者在经过枯草堆时,会情不自禁地打喷嚏、流涕,眼耳瘙痒。有钱人、城市居民,还有平时足不出户的人,容易得病;每天接触枯草的农民却很少得,因此被视为“上帝对有钱人的惩罚”。年布莱克利(CharlesHarrisonBlackley)首次用实验证明花粉症是因接触到空气中的吸入性致敏原——花粉——而引发。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过敏性花粉症。

“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从年奥地利儿科医师冯·皮尔凯(ClemensvonPirquet,—)首先提出,已有余年的历史。他当时观察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使很多外伤患者避免发生破伤风,但同时又会使不少人在再次注射这种血清时出现强烈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死亡。他当时推测,这类反应的发生,可能是机体的反应性发生了异常反应,从而提出了“变态反应”的概念。皮尔凯将形形色色的过敏现象才被联系到一起,并归结于一个共同的病因,因此被视为变态反应学之祖。

法国生理学家里谢(Richet,CharlesRobert,~)在印度洋旅行时接触到了一种海葵后,发生了全身荨麻疹。此后,Richet提取这种海葵体内的物质,注入狗的体内进行实验,发生了一种“失保护”状态,并把这一现象命名为严重过敏反应。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创建过敏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所谓过敏,其实就是免疫系统把某些本来无害的异物认作严重威胁,方寸大乱之下大动干戈,结果反而造成人体伤害。年,里谢在他的书《过敏性反应》(Anaphylaxis)中解释了他的发现。年,里谢因发明血清疗法和研究过敏反应被授予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年,意大利籍瑞士生理学家DanielBovet(-)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第一个抗组胺药物,并证实该药在体内外均具抗过敏活性,他也因此获得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年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研制的扑尔敏上市,成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至今仍作为多种复方药物的抗过敏成分广泛使用。年,先灵葆雅公司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开瑞坦成功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

2

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过敏不是传染病,但却比任何传染病都流行。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公布了一项对30个国家进行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的12亿总人口中,22%(2亿5千万人)患有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大旗下真是门客如云: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湿疹……这些过敏性疾病大多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预计在20年后,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患上过敏性疾病。美国一项依据皮肤试验的调查显示:大约万~万人有过敏问题,其中大多数患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5亿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

首都医院客座教授顾之燕指出:“在发达国家,夏季室内的空气污染要比户外空气污染高出4~5倍,这些污染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室内过敏原,如宠物皮屑、尘螨、霉菌和烟雾等。但是大众对此的认识还不足。

年6月在德国召开的世界变态反应大会上,世界变态反应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倡议决定每年的7月8日为世界过敏日。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超过20%,治疗费用也占所有疾病系列的前列。10年来我国儿童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50%;约1/5的儿童遭受过敏困扰,这一数字接近发达国家儿童过敏的发病率。数据表明,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已达5%~8%。

3

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1.室内过敏原:尘螨、真菌、家养宠物、动物毛屑等。

2.室外过敏原:花粉、柳絮、草粉等。

3.职业性过敏原:油漆、饲料、活性染料、金属、化妆品等。

4.食物性抗原:我国自年起强制食品标签标识过敏原,包括八类主要过敏原: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类、坚果类及其制品。鱼、虾蟹、蛋类、牛奶。

5.感染:由病毒、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

6.药物:阿司匹林、心得安、抗生素等。

7.非过敏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氨气等)、气候变化、吸烟、运动、肥胖等。

4

关于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过敏,并非青霉素本身引起,而是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产生青霉噻唑等高分子杂质所引起的。青霉噻唑与多肽或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酸蛋白,为一种速发的过敏源,是产生青霉素过敏的最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发现,青霉素中高分子杂质平均在21.44、51.24与76.7μg/g时,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0.43%和0.74%。故提高药品纯度是规避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所在。

虽然很多人告诉医生他们对青霉素过敏,但是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其中有80%到90%者根本拿不出切实的证据。可能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体内发生过过敏反应,或者是他们的某个家人对青霉素过敏,于是告诫他们也不要使用青霉素。

在患者自诉有青霉素过敏史中实际上仅有10%对青霉素过敏。青霉素过敏率约为5~10%,其中过敏性休克仅为4~15/000;死亡率则更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交叉反应发生率约为2%,低于此前报道的8%。

IgE是确诊过敏的唯一临床指标。IgE抗体的半衰期为10~0天。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会逐渐消退,50%的患者在5年后变得耐受,80%的患者在10年后变得耐受。对青霉素过敏就永远不能用青霉素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5

过敏反应的原因

随着身边的过敏案例越来越多,公众也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920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