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冬季是儿童感冒发烧的多发季节,近段时间以来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疾病引起儿童医院扎堆出现,但近日在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发现了几例特殊患儿。
近日,3岁的童童突发高烧,在小区门诊被当成感冒治疗了五天却不见好转,身上开始出现红疹,后来在市妇幼保健院被确诊为川崎病。经过几天系统的治疗,目前童童的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病,以为发烧就是感冒引起的,这次多亏了医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才避免了更严重的情况发生。”童童妈妈感激地说。
寿光市妇幼保健院儿一科主任李道坤说道,近段时间以来,儿科已经确诊几例川崎病。“川崎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往往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若幼儿连续五天出现38.5℃以上高烧,并出现口唇手指脱皮、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草莓舌等症状,家长就要警惕,是否是得了川崎病。”李道坤介绍,不少患儿常被误诊为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而延误最佳诊治时间,若川崎病相关症状出现并超过十天则极易引起并发症。
专家提醒川崎病也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冬季发病相对较多,多发于3个月至3岁大的婴幼儿,传染性不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眼结膜充血、多形性皮疹、口唇发红皲裂、草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等症状及体征。李道坤介绍说,川崎病的并发症非常“凶险”,最大的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只要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痊愈的,不会遗留下身体器质性损害。但少数孩子也可能发生大的冠状动脉瘤及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关键。”
川崎病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也不算罕见病,但因为家长甚至部分医护人员对该病了解有限,更需要引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