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在线发布,基于过去一年中肺癌治疗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及多项相关研究获得的阳性结果推动了版CSCONSCLC诊疗指南的更新。基于此,本报医院卢铀教授就此次指南中关于晚期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本文作者卢铀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医院胸部肿瘤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审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免疫放疗学组副组长
AmericanSocietyofGeneCellTherapy(ASGCT)委员
四川省卫健委首席专家
四川省肿瘤学会理事长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专科委员会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第七届放射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CSCO肺癌指南》、NCCN-亚洲NSCLC诊治共识、CFDA药审中心《晚期NSCLC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中国《放射治疗疼痛全程管理指南》编写专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人类重大疾病课题负责人,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在NatMed,theLancetOncol,JClinOncol,IROBP,MolTh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多篇。主编专著3部、主译1部。theLancet,JClinOncol,IROBP,ClinCancerRes等杂志特邀审稿人。
1获指南Ⅰ级推荐: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新版指南推荐增加“达可替尼(1A类证据)”和“奥希替尼(1A类证据)”。年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基于ARCHER研究结果批准了达可替尼一线治疗的适应证,基于FLAURA研究NMPA已批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适应证[1]。
注释:达可替尼为正确名称,指南中达克替尼均指达可替尼。
CSCO指南Ⅰ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包括适应证明确),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所收录;Ⅰ级推荐的确定,不因商业医疗保险而改变,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1]。
2ARCHER研究:亚洲患者从达可替尼中获得生存获益达可替尼是用于19号外显子缺失(Del19)和21号外显子LR基因置换突变(L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是一种泛HER(EGFR/HER1、HER2和HER4)抑制剂,可选择性、不可逆性与其HER家族受体靶点结合,提供长效抑制作用[2-4]。(图1)与第一代EGFRTKI结合并阻止EGFR同源二聚化不同,达可替尼抑制HER家族受体同源二聚化和异源二聚化,对HER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更加完全[5-6]。
图1达可替尼的作用靶点
Ⅲ期ARCHER研究证实,达可替尼相比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两组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4.7个月和9.2个月(HR=0.59,双侧P<0.)。同时在ARCHER研究中亚洲人群占76.5%,中国患者占51.1%。中国亚组中,两组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8.4个月和11.1个月(HR=0.,P<0.)[7]。(图2)
图2ARCHER研究中国亚组数据
另外,PFS获益可转化为OS获益(OS延长7.1个月,P=0.),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S获益更加明显,两条生存曲线完全分开。达可替尼是唯一在亚洲亚组有OS获益的TKI(OS延长8.6个月,P=0.)[8]。(图3)
图3达可替尼可将PFS获益转化为OS获益
3覆盖更多有效突变位点,达可替尼对21外显子LR显示出良好疗效EGFR突变中常见的是Del19和21外显子LR,且从既往多个RCT的数据来看,EGFR-TKI对Del19的治疗效果要优于21外显子LR,这可能由于21外显子LR存在更多的“共存突变”,或者“伴随突变”,造成一代和二代EGFR-TKI对21外显子LR的PFS和OS数据缩短。因此,寻找对这两类突变位点均有效的药物,将为大部分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在ARCHER研究中看到,在LR突变阳性患者中OS较一代药物延长9.3个月[8]。因此,达可替尼相较于一代吉非替尼对于“主流突变”的抑制作用,也是其成为治疗EGFR肺癌患者的一线药物的原因之一。
4达可替尼不良反应可控易管理,减量不减效EGFRTKIs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但各个EGFR-TKI的不良反应症状又有所不同。达可替尼的主要不良作用为存在于皮肤黏膜的副作用,例如皮疹、甲沟炎、口腔黏膜炎,以及腹泻,但这些均为EGFRTKI类常见不良反应,可控易管理。另外,临床医生要学习达可替尼应用的相关知识,做好不良反应的管理,并做好患者教育,指导患者去认识和处理不良反应。
更重要的是,达可替尼剂量调整后,不影响疗效,从45mg调整到30mg,或从45mg调整到30mg,再到15mg,达可替尼的剂量调整空间较大[8]。(图4)
图4达可替尼的剂量调整
紧随美国国立卫生网络(NCCN)指南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之后,CSCO指南此次将达可替尼作为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推荐,是基于强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据。相信在科学的指导下,我国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也会引来自己的春天,带瘤生存期越来越长。当然,随着新的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未来还需要探索和解答很多问题,例如对亚洲患者和21外显子LR突变患者,非常有必要做进一步优化治疗的探索,以期最大化精准人群的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达可替尼片说明书.核准日期:年05月15日.
3.EngelmanJAetal.CancerRes.;67:-.
4.GonzalesAJ,etal.MolCancerTher;-9.
5.HirshV.BioDrugs.;29:-
6.RamalingamSS,etal.JClinOncol.;30(27):-.
7.SantarpiaM,etal.ExpertRevClinPharmacol.Sep;12(9):-.
8.MokTS,etal.ESMOAsiaLBA19.
9.SunH,WuYL.FutureOncol.Aug;15(23):-.
10.MokTS,etal.JClinOncol.Aug1;36(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