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年12月22日,由中医院/中医院医院主办的“首届南北肺癌精准诊疗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与会百余名专家围绕“肺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及学科建设”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广东地区肺癌学科建设与发展。
开幕式致辞
执行主席中医院王洁教授
大会主席中医院王绿化教授
中医院医院院长王绿化教授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捷教授的致辞。赫捷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步入21世纪后,肿瘤的诊疗进展日新月异,其中尤属肺癌进展最为精彩纷呈,各种新技术、新发展的应用为传统的化放疗、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注入了源源活力,让肺癌的诊疗更加精准。
医院于金明院士
于金明院士在致辞中称赞了中医院医院的创业者精神,医院越来越好。
Part1
主席:王洁教授、刘伦旭教授
精准治疗时代肿瘤的放疗及临床实践
医院于金明院士
于金明院士从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挑战、放射免疫远隔效应、放射免疫记忆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肺癌放射免疫进展。
在现状方面,于金明院士认为,免疫治疗面临7大严峻挑战:
1、缺乏特定靶点的异病同治;
2、缺乏预测标志物及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3、检测技术误差及标准临界值选择存在争议;
4、有效率低、起效慢、价格高以及毒性反应;
5、治疗有效后面临继续还是减量还是停药?
6、疗效评价标准:混合缓解及假性进展问题;
7、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问题。
在放射免疫远隔效应方面,于金明院士认为,放疗联合anti-PD-1出现明显远隔效应。
放疗免疫反应方面,于金明院士认为,放疗需要CD8+细胞增强,放疗比疫苗更能激发免疫反应。
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
张力教授用5句话总结了目前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1、肿瘤特异性:某一个瘤种可以,而另外一个瘤种则不行;
2、化疗方案组合特异性:某一个组合可以,另一个则不行;
3、药物的特异性:单抗可以,TKIs却不可以;
4、治疗的时间特异性:一线治疗可以,辅助治疗却不行;
5、没有特异性的靶向人群:目前的临床推荐是阴性筛查法。
因此,张力教授认为,目前不能随意地增加或扩大抗血管生药物的使用,因为它不是G-CSF。
影响早期肺癌临床实践的进展
医院陈克能教授
陈克能教授从胸外科医生的视角阐述了肺癌新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类,手术方式的改变等。
陈克能教授重点指出,第八版的TNM分期告诉临床医生肿瘤的定量诊断非常重要,无论是外科、内科、放疗科医生都应该好好学习,以准确选择肺癌的治疗方式。他指出,对于早期肺癌,外科手术的地位不容动摇,对于和Ⅳ期肺癌,外科医生应该积极参与,对于局部进展期肺癌要做好多学科合作的准备。
T细胞: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主力军
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李扬秋教授
李扬秋教授认为,目前T细胞按照功能可分为多个亚群,包括CD、TCR、调节性、抗原识别、特定表型等,但T细胞亚群会发生功能失效以及衰竭、衰老等缺陷,临床治疗需要对其重塑。李扬秋表示,应该从4个方面去设计T细胞:
1、T细胞如何输送到肿瘤环境;
2、如何更好地识别肿瘤和杀伤肿瘤;
3、输入的T细胞如何在体内长期增殖和存在;
4、如何针对肿瘤微环境各种不利因素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医院王哲海教授
王哲海教授认为,基于肿瘤的异质性、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和药物应用与开发的需要,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时代必将快速发展。液体活检可在肿瘤筛查、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治疗动态监测、耐药检测、复发转移监测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讨论与问答
郝学志教授、杜彩文教授、黄文亭教授
板块一由王洁教授、刘伦旭教授共同主持,郝学志教授、杜彩文教授、黄文亭教授就本环节内容进行了精彩讨论与问答。
Part2
主席:王正教授、牟巨伟教授、黄诚教授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新进展
中医院王绿化教授
王绿化教授认为:
1、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肺癌标准治疗,EP方案是东亚人群首选方案,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3Y-OS41%vs26%,P=0.)。
2、培美曲塞和顺铂不能提高非鳞NSCLC放化疗疗效,研究显示OS相似,但G3+毒副反应明显降低;
3、厄洛替尼联合放疗能改善EGRR+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显著延长PFS(27.9vs6.4个月,P<0.),且耐受性良好。现代精准放疗治疗技术可显著延长肺癌患者生存,并降低副作用:IMRT较3D-CRT显著提高OS,降低肺炎风险;Ⅲ期初治患者IMPT于IMRT相比,RP或局部治疗失败无差异;复发再程治疗患者能显著改善疗效(MST18个月),G3RILT风险仅为7%。
PublishinginCellResearchJournals
程磊主任
程磊主任分享了在《CellResearch》发表相关文章的经验。
ManagementofOligometasticNSCLC
医院龙浩教授
龙浩教授指出,中晚期NSCLC,20%~5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合并脑、骨、肾上腺、肝脏等远处转移,其中约有7%的患者表现为肺外寡转移。
对于脑寡转移,与WBRT相比,手术+WBRT或SRS+WBRT均有生存获益,联合WBRT可有效预防颅内肿瘤复发;手术与SRS对转移灶的局部治疗生存获益无明显差异。
对于肾寡转移,肾上腺肿大不等于恶性肿瘤转移,术前需要完善全面评估,手术治疗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可有生存获益,OS与MST均升高,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包括DFI,LN,T分期,病理类型和转移灶的大小等。
对于非脑非肾寡转移,相对传统姑息性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的生存获益。纵膈淋巴结转移及肺原发灶的局部分期都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他潜在的可疑危险因素,如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等,均暂缺有效数据支持。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解放军医院胡毅教授
胡毅教授认为,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常累及多器官系统,存在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内分泌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垂体炎、肺炎、非毒性、肝毒性等诸多问题。
不过,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大多分可逆可控,其中早期预防、诊断和适当管理是处理这类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则。对于明确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尽早使用类固醇激素处理,并注意逐渐减量。同时,对特殊人群的免疫检查点治疗要慎重。
二代检测技术平台及临床应用
瑞普基因李南博士
李南博士分别讲述了NGS在伴随诊断、EGFR-TKI耐药、ALK-TKI耐药、组织检测、液体活检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讨论与问答
杨海虹教授、许瑞莲教授、柳金教授
板块二由王正教授、牟巨伟教授、黄诚教授共同主持,杨海虹教授、许瑞莲教授、柳金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场
主席:中医院王洁教授
在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场,王洁教授担任本环节主席,与各位讲者、专家共同分享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方向。
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治疗新策略
医院杨衿记教授
杨衿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EGFR突变NSCLC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全脑放疗是过去的标准治疗。化疗联合全脑放疗疗效进步有限,而脑膜转移的患者全脑放疗的疗效不佳。
NCCTGN研究显示,辅助WBRT改善脑部病灶控制但对OS无影响,且QOL更差。QUARTZ研究结果显示,OSC与WBRT+OSC生活质量与总生存相近。BRAIN研究比较了WBRT与埃克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组无论颅内PFS还是总的PFS都显著优于放疗。
再议EGFR-TKI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广州医院梁文华教授
梁文华教授在分享中指出,手术后的肺癌五年生存率约40%,仍留有很大治疗空间,主要原因是微残留或转移导致的疾病复发需要依靠辅助治疗进一步清除。NSCLC辅助治疗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今,TKI在辅助治疗中开始崭露头角。ADJUVANT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可以作为接受手术切除的N1/N2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首选方案。此外,还有国内正在开展的埃克替尼在术后辅助的envidence研究,其结果也值得我们期待。尽管如此,在TKI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靶向治疗与化疗的先后顺序问题,靶向药物的使用时间以及有效人群选择等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为我们进行临床指导。
数据驱动:精准医疗时代NGS的临床应用
瑞普基因王涛博士
王涛博士指出,大数据时代下,目前基因公司实现的初步产品目前包括面向多个基因的panel产品,这些产品面向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比如靶向用药指导,动态监控等方面,还有关于肿瘤的发生机理等方面的panel产品和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临床应用需求和科研需求;对于最耗时的突变分析,数据解读和报告,可以比较下这些关键任务的时间耗费情况,一般是需要通过基本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专家处理审阅数据,生成结论等等,通过结合全自动化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报告结论生成,可以看到生成报告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在报告结论的用药指导方面,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讨论与问答
王正教授、杨衿记教授、王绿化教授、王涛博士、郝学志教授、梁文华教授
在三位讲者的精彩报告后,王绿化教授、王正教授、杨衿记教授、郝学志教授、梁文华教授、王涛博士共同就靶向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Part3
主席:李琳教授、罗京伟教授
EGFR-TKI治疗的新视野新思考
医院杨衿记教授
杨衿记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多个试验的分析,从EGFR基因的发现、治疗、耐药后应用等多重角度分享了EGFR基因在肺癌研究与治疗中的历程。对于初治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如果出现双驱动基因或多基因共存的现象,目前可以尝试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在EGFRTKI耐药后,如何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其进行治疗是医务工作者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年肺癌诊疗进展与思考
中医院王洁教授
王洁教授系统总结了年度肺癌治疗中取得的进展与突破。对于早期NSCLC的治疗,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而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为这类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选择。CTONG研究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EGFR-TKI的新用途,但这能否写入指南,改变临床实践,还有待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现。
在局部晚期NSCLC之治疗中,免疫治疗成为了局部晚期放化疗后巩固治疗的新突破,如何评价免疫治疗在巩固治疗中的疗效价值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关。
EGFR-TKI在晚期EGFR突变一线治疗再添新成员,但全程管理引发了新的思考。Alectinib治疗晚期ALK阳性一线达到新高度;免疫治疗方面,生物标志物值得持续探索。
回顾性研究从idea到文章撰写
蔡尚立博士
蔡尚立博士以举例的形式分享了回顾性研究文章撰写的技巧。明确临床问题和科学问题、文献检索、相关文献分析、Insight、研究设计、研究的难点、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文章撰写是此类文章写作的八大要点。
肿瘤SCI选刊与发表策略——编辑的视角
刘谦主任
刘谦主任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分享了肿瘤SCI选刊与发表的策略。挑选影响因子是投稿时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