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男,辽宁省盖州人。第三届国医大师,二级教授,长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儿科学专家,吉林省中医药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一至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等职。从事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擅长治疗儿科疾病,尤以哮喘防治为专长,人称吉林“小儿王”。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编著出版婴童系列丛书18部,获多项科学进步奖,获吉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严谨治学 一信二学三研究
王烈于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年幼时特别喜欢读书,且过目不忘,可以把一本字典从头背到尾,并且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字的页码,因此被同学们称为“活字典”。后来就读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学,年投笔从戎,参加了人民军队。不久,被派往辽宁省医务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从事儿科工作。年被选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深造,攻读儿科专业。次年毕业,在长医院儿科任负责医师。
王烈对中医的兴趣,源于幼时的一件事。那时他的母亲曾患尿频之症,后听从乡医建议用一两竹叶而愈,那时就觉得中药很神奇。他在从事西医儿科临床的过程中曾遇一黄姓患儿,因发热住院天,应用多种西药治疗罔效,终用中药获愈,更使他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从事西医期间,自学中药四百味,并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应用经典方剂治疗常见病。年被组织选派至长春中医学院,参加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在“西学中”班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并得到长春市名老中医朱志龙先生的悉心传授,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获卫生部嘉奖。年调入长春中医学院至今。
王烈从一个中医的“门外汉”到今天对中医有所领悟,是因为从学习伊始,就制定“一信、二学、三研究”的自勉原则,并以此作为终生遵循之道。他认为,一信,信为首要,中医从古应用至今,疗效肯定无疑,只有相信始能潜心学习;二学,应既学古又通今,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著作数不胜数,只有勤奋博学才能有所收获,如徐春圃所言“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那种“晨读方书,暮则悬壶”的医生孤陋寡闻,势必为害病家;三研究,医学是一种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中医学同样如此,尽管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仍应适应社会的新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才能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要想学好一门全新的知识,不付出辛苦是难以达到目的的。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由西医改为中医,一切都得重新开始。王烈自矢志中医始,即遍读中医古籍,凌晨即起,入夜不眠,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被诬陷为“臭老九”而被批斗游街之余,仍能潜心于书海之中,阅读了长春中医学院馆藏的所有中医儿科文献,读书笔记达数十万字。他认为学习先贤不应墨守成规,而应潜心探索并勇于创新。年,全国兴起“认、采、种、制、用”中草药的运动。那年夏天,在中药老师的帮助下,他迅速掌握认采中草药知识,并把药物引入儿科,制成各种剂型,应用于临床。八年间,他和儿科同志一起,共采集中草药二万余斤,筛选出八种疗效可靠的儿科常用药。如白屈菜治疗百日咳,香茶菜治疗厌食,委陵菜治疗腹泻,白毛蒿治疗肾炎等。其中以白屈菜的发现尤为重要。
年,王烈在用白屈菜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有一次,在给一个腹泻兼百日咳的病儿服用此药,腹泻未止,咳嗽先愈。他立即将此现象记录并查找文献做深入研究。白屈菜最早记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其谓“煮后取汁,用以充饥”。《中国药植志》载:“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在民间有治疗腹痛、疮毒等作用,别称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等。从那时起,他便开始研究其止咳作用。由于文献记载白屈菜为有毒草药,所以它的毒性反应、小儿用量及适应症等需详细研究。本着科学的冒险精神,他亲身服药,仔细观察药物反应,最后终于找到合适剂量。并把白屈菜制成糖浆剂、颗粒、丸剂、散剂,在后来的百日咳流行年代,白屈菜发挥了非常好的止咳之功,挽救了许多孩子的生命,临床治疗余例患儿,有效率达94.2%,实验证明其有抑制百日咳杆菌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引起国内普遍 稿:孙丽平
责任编辑:朱素亭
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