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方,做名医四知堂特邀专家带您走进中医

时间:2021/6/13 20:34:58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医者一生,无私奉献

传播经典,济世救人

选择行医之路

就意味着肩负责任

传承并发扬中医经典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经方是中医中的“经典”

更是中医中的“精粹”

之所以流传千年不腐

是因为其不可被替代

懂中医者,亦懂经方之重要

经方之重要不言而喻

经方是中医学的精华。中医学的发展是靠无数人的自身试验,靠经验的积累才能缓慢地发展的。前人的经验是后人实践的基础。历史是检验和加工医学经验最好的工具。也就是说,经方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被证实了的经验方。对于这些千古相传的名方不用,岂不可惜?

经方是配方的基础,方是药物的配伍结构。古人认识疾病,是从一个一个症状开始的;用药,也是一味一味药开始用的。经过不知多少人的实践,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慢慢这种配伍的结构趋于稳定,于是有了方名。如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大柴胡汤等。这些经方,就像棋手必须熟读棋谱,画家必须熟识画谱一样。

经方成为医生处方用药的基础和原则。就是当今常用的时方,也无不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所以想要做一位好中医,必须学习经方。传承经典,学好经方,在塑造名医之路上越走越远。

名医简介

刘志杰

字方谦,号凌虚斋主,别号了一居士

中医名家,中国汉传中医倡导者导师

汉传中医学术发掘人

汉传中医学术体系创始人

中华汉传中医促进会会长

北京汉传中医研究院院长

北京开放大学中医健康管理学院教授

吉林市江城刘志杰中医诊所所长

开创"谨守六纲、独尊方证"的经方辩治法则,目前出版《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伤寒论类编补遗师承课堂实录》、《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等四部经方专著,研习者数以万计,遍布五湖四海,在中医界影响颇深,为中医的真正复兴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临床擅长运用经方并结合针刀、刘氏温灸、藏象推拿等"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腰突及颈肩腰腿痛。擅长癌症的经方中医保守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风湿类风湿病、哮喘、心血管病、肝胆脾胃病、肾病、不孕不育症等多种急慢性疑难病症。

尤其善用汉传中医特种针刺法——汉传截根术,治疗急性炎症,顽固性皮肤病,慢性久病服药无效者,以及多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等,疗效显著。

心下痞痛病例

桑某,女,41岁。

初诊时间:年4月4日

病史简要:胸闷,胃痛反复发作三年,久治不愈。

刻诊:胃痛,胸中闷,反酸,肠鸣。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脉缓散,右脉弦细偏数。

这个病人,胃病三年多,西医检查说是糜烂性胃炎。吃东西稍微不对劲,就胃脘疼痛,也就是我们经方讲的心下痞痛,胀的厉害,还往上反酸水,肠鸣而大便失调。常感到胸中满闷。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这是一派水饮证候的表现。左脉缓散,右脉弦细偏数。这样的脉,首先是代表有水饮,“单弦为饮”嘛。“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有没有里热参与啊?有的,起码脉象偏数。另外,她说,胃里烧心泛酸,这也是有热的表现。还有一个现象她没说,就是颈椎病。微有头晕的,脖子不舒服,脑袋不舒服。大家要记住一点,两手脉象浮沉、大小不一样的,一般都是有颈椎病。西医说的颈椎病,我们中医辨证来说,一般是寒湿水饮造成的。

那么,她这个病,有点经方基础的人,都会马上认为,这是个痞证。这个痞证,是属于哪个方证的痞证呢?我们看看条文依据:“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那么,有人问了,人家病人不呕啊!呵呵,反酸水,是不是“呕”?都是气机上逆啊。病人肠鸣,大便不调,时而正常,时而便溏,这都是水热互结的问题。而生姜泻心汤以及甘草泻心汤,一般是以协热利的痞证为对证。因此,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是半夏泻心汤证。

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细辨,不要有任何疏漏才行。病人的热象,在舌脉上表现的不充分,因此,她还是以水饮偏多为主,还会有个饮证存在的。饮证的表现,也就是说,这个饮证的证据在哪?在于她的胸中满闷,颈椎病的那个头晕,肠鸣,舌质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脉缓散上。左脉缓散,代表左侧的脏器有水湿不化。左侧的脏器,有表现的,就是胃和左侧的大肠吧?她的这个饮证,符合哪个方证病机呢?

我们看看这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水饮上逆的症状,心下或胸中满闷,眩晕,这是苓桂术甘汤的主证。她这个病,痞证是典型的,同时,还有明显的饮证吧?我们在用半夏泻心汤的同时,更要把饮证去掉,疗效才会更好。因为病人以水饮偏盛啊!这个病,辨为太阴阳明合病,属太阴。

处方如下:

半夏60克、黄芩30克、干姜30克、人参30克、炙甘草30克、黄连10克、大枣12个、桂枝40克、茯苓40克、白术40克。四付水煎服。我们把苓桂术甘汤的桂枝和白术,加大了用量,目的是加大降逆化水饮的力度。

二诊:年4月10日

上述证状有所减轻,原方四付继续服用。

三诊:年4月16日

刻诊:胸闷,胃痛,明显减轻,无反酸,肠鸣明显减轻。舌质淡胖水滑,苔薄白。右脉寸沉弦缓,关尺浮弦。左脉寸弦缓,关尺浮缓。脉象变化很大,尤其是都在偏于缓和,偏于左右脉平衡了。这是向愈的表现,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四付。

四诊:年4月22日

刻诊:轻度心慌,无胃痛,胸闷,肠鸣消失。舌质淡红水滑,苔薄,右脉寸微沉,关尺缓。左脉寸微浮,关尺缓。病已基本痊愈,续服原方四付巩固。三年顽疾,四诊,合十六付方剂,得以收功。

“熟记方证是基本,了知方证病机,才是目的,学经方,只要用心根本不难。”——刘志杰

陈明

医学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经方论坛国际协作联盟主席;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中央电视台“中华中医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主讲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及“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

北京市教学名师,培养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46名。

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自年始从事中医的医、教、研工作,尤对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颇有研究,潜心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主张中医临证与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传统特色,理论联系实际。

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心脏病、咳嗽、气喘、发热类疾病、糖尿病、痛风、高血脂、慢性疲劳、口腔溃疡、痤疮及各种皮肤痒疹、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发热等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证。

从医35年,不忘经方

陈明教授从医35年来,一直在坚持使用经方。经方俗称经验的药方或经典的药方,经方源自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其中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由于当时不易保存等各种状况,后人将此书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伤寒论》中有个房子,丢失一个方子;《金匮要略》排除重复的,还有个方子,所以共有个方。祖方很严谨,精当灵验。张仲景后面的方子便叫时方(随时产生的方子)。

有很多的患者前来的时候,都会拿着西医的诊查单据和诊查结果。陈明教授表示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来讲,不能固步自封,时代在发展进步,如果不用现在先进的检查仪器,就会掉队,掉队便会落后。现代中医们要学会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在传承中医的道路上,陈明教授博采众长,总结规律,不断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治古病更治今病,在治疗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都能用到经方。

有一名患者,集23种疾病于一身,当时初见陈明教授,便诉其艰苦。头晕、眼花、耳朵响、嘴里面干、喉咙里像有东西似的、大便也不通畅、脚底板也疼、红热、出汗、内分泌失调等23种疾病。医院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和医生表述没有疾病。由于实在太过痛苦,整个人备受折磨,病人甚至于割腕自杀。

经过诊断后陈明教授便找到了病因:病人的经络出了问题;肝脏和脾脏严重失调,再加上不规则的生活方式导致如此模样。好比一个大车站,一个交通枢纽堵了,可能全国都受到影响。西医上检查仪器,检查不出来,因为这本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所以需要中医来望闻问切。肝脏与脾脏原本是相互配合的,肝脏属木,脾脏属土,木克土。好比农民犁地,每到一定时候,都需要犁地,犁地会使得土更松散点,更便于种庄稼。所以要调理好肝脏和脾脏,使得两者相互配合。

最后决定采取经方的“柴胡桂枝汤”,此经方可调畅静脉,仅九味药,便解决了所有问题。一周后,此患者再次到来。有时候病人语言是很生动的,她说:“我现在才知道,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的”。

“经方,是历久不衰的。古人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朴素,一个是诚实。如果不懂六经辩证关系,就没有办法做好中医。”——陈明

为了帮助更多有志的医者更好的学习经方,在最短的时间,收获到最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名医之路少走弯路,四知堂特邀名医亲临教授。你一定会感谢自己这一次的选择,不虚此行!

参会时间

年10月18日——21日

参会地点

郑州鑫港假日酒店

郑州市新郑市机场迎宾大道9号

主讲人

刘志杰陈明

各区域报名热线

区域

姓名电话公司总部客服热线-

汉中

安康

王明宪商洛姚刚延安米星星渭南张振国咸阳王军宝鸡雷晓刚铜川段涛涛西安雷权博榆林刘卫堂

一次激活经方学习者的灵魂集结

一次升级经方实时应用的同行切磋

不必再等待

现在,马上,登船起航

不断的学习、进取

在星空之下

大地之上

见证我们行医者的初心~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ethl/1100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