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特别是中医形成的年代,新生儿死亡率很高。远的不说,就说刚解放的年,新生儿死亡率高达40%左右。大家可以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辈,哪家没有死过孩子?
面对如此高的死亡率和难治的婴儿病症,中医前辈们一直在思考。
--孩子刚出生不久就抽搐惊风。这是风邪所致。为此,产妇的房间紧紧关闭,不能开窗,不能用蒲扇煽凉,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过去新生儿至少7天后才允许亲朋好友探望。新生儿睡觉的时候,即使盛夏,头部囟门和肚脐也必须盖一根巾。所有这些,不为别的,就为防止那个可恶的,常常夺去孩子性命的贼风。
--孩子出生2-3天内大多数都面黄、目黄、小便黄。总有部分患儿黄色逐渐加深,并且伴呕吐、嗜睡、抽搐,最后没有熬过来。黄疸,湿热无疑。为了预防它,古人在生产时忌了所有水湿。修了吊角楼,房间生了火,要干燥,要温暖,产妇和婴儿绝对不沾地气。新生儿的喂养也特别讲究,初乳不宜太饱,不能增加脾胃负担;喂奶前还有仪式,要拭去口中的湿和毒。总之,一切防止外湿侵袭和湿邪内生的途径都被古人想到并杜绝了。
--小儿在3岁以内,约一半有皮肤疹子,起泡,搔痒难忍。好了又发,此起彼伏。里面常常有渗出液,就被称为“湿疹”了。这种疹子常常因为食谱改变而诱发或加重。于是,古人在忌口方面用足了功夫。可以说,忌口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这也忌,那也忌,甚至忌口至小儿严重营养不良。忌口和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这个湿呀,无论燥湿、利湿、祛风胜湿,还真不好根除。
--小儿出生不久,特别是虚弱小儿,口中出现白膜,孩子因口腔疼痛不吃不喝,奄奄一息。拭去时,常常出血。白膜见于口中,脾开窍于口,一定是胃中腐浊。腐浊因为积滞。流水不腐,积久生浊。可是,孩子胃里空着呢!积在哪里?滞是何因?
--很多孩子手舞足蹈,舌头老伸在外面或左右摆弄。这是心火,为此,用了通草、竹叶、麦冬,甚至黄连,但收效不大。
--新生儿口腔溃疡也很普遍。谓之心火移热于小肠。心火清了,小肠利了,管得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发。
古人总结以上林林总总的病症。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1.发病年龄特别小。发病率非常高。
2.起病急,来势凶猛,常常夺命。
3.症状以热毒为主。
4.常规针对六淫病因的预防方法无效。
5.常规针对证型的论治处方效果不好。
6.这些病症随年龄增长自愈或减轻。有些病症,如惊风、黄疸等发过一次不再发。特别是3岁以上就较为少见了。
7.部分孩子父母和家庭存在同样病症。
以上思考,让古人推测: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病症。既然与生俱来,就与喂养,与邪气内生和六淫侵袭无关。与生俱来,当然就与种植和胎元形成相关联。就可以追溯到胎儿发育,甚至作为先天的父精和母血。
致了病,伤了正,要了命,还要避免寒和热。用“毒”这个概念就完善了。胎+毒,就形成了中医特殊的胎毒概念和理论。
*****************
成都品东小儿推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几十年致力于小儿推拿宣传和推广。
长年培训小儿推拿师。特色理论、扎实手法、门诊跟诊、学以致用。
8月12日小儿推拿面授期开班
8月22-27日四川省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线上年会召开。内容丰富,干货多多。助力小儿推拿发展。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