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赶快看下俺娃儿吧,咳嗽的很厉害!”
“他爸,你快去催催看有没有到咱啊,孩儿烧得有点凶啊…”
“护士,你快点帮我看一下怎么还没到我们啊!都等好几个小时了!”
前几天,医院美女护士传来的照片,晚上九点多,医院儿科前来看病的人还特别多,站都站不下!
其实商丘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1月,医院儿科最繁忙的时段。这段时间气温变化大,得流感和肠病毒类疾病的儿童明显增多。这个季节里的儿童急诊科,每时每刻都像经历着一场场和病魔的“战斗”。
你见过深夜的儿科急诊吗?在这里,好像所有人都渴望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在病痛中得到救治,这既是每名医护人员的使命,更是每个患儿家庭的期盼.....小医院,医院儿童诊科的一幕幕…
21:00,人多到站不下
医院儿科,会觉得无处落脚,因为人真的是太多了。诊室外面,哭声连成一片,孩子们都不会表达,只能用哭声告诉外界:我真的很难受!
人很多,坐的地方早就坐满了,好些家长只能抱着小孩子输液,另一个亲人高高的举着输液袋,满脸焦急!
我们还看见很多孩子是头上扎着针输液的,因为手上和脚上的血管都不好找,只能在头上扎针输液。作为一个陌生人看着都心疼,更不用说家长会有多心疼了!
一个孩子真的就是一家人的希望,生个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可能很多时候也不单单是一家三口的事情,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着急的站在一旁。每次喊号到谁谁谁就诊,一大群人就急忙进去,每个人都关心、着急的望着医生给孩子诊断!
02:00,这里是“热闹”的
医院应该是安静了的,结果儿科病房却是一个意外,这里的大部分人都醒着!
整个过道都摆满了病床,很晚了,但还是有很多的人是醒着的:好些家长还在哄着被病痛折磨着的宝宝,孩子的哭啼声一波接一波…还有一些家长时不时就摸一摸孩子的头看有没有发烧,生怕孩子病情加重!
有的实在是困了,就轮流休息一小会儿,裹着很薄的被单,在休息椅坐着或躺着就凑合了。
医院看见过这样一幕:过道板凳上的一家三口,妈妈抱着在输液的宝宝,一个满身泥泞的年轻男子站在他们面前,应该是宝宝的爸爸。他们好像是在争论一会输完液去哪里住的问题,医院附近的宾馆,因为怕宝宝半夜再出点什医院,而爸爸觉得应该节约钱回家住。
“要是娃儿再出点医院,怎么办嘛?”
“这个月工地上的工资还没有结......”
最后争吵的结果我们并不知道,也不知道最后一家三口去哪里住了…爸爸应该是下班从工地直接过来的,既担心又无奈;妈妈平时也是节俭生活为了孩子却总是想着最好的!
生活的艰难,在这一刻好像无限变大,然而暖心的是:家长的爱足够能温暖我们!
09:30,新一轮战斗开始
一整晚的忙碌还没缓过来,早上又迎来了新的一波高峰,诊室外面围满了带孩子的家长,不停地哄着孩子。还有好些家长急急忙忙的抱着孩子赶来,身上还带着冬天早晨的冷冽气息!
孩子不舒服,满头白发的奶奶小心翼翼的将她抱在怀里,动作轻柔、眼神里也全都是关怀!
这个背影和眼神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在一瞬间,让我感受到了大人对孩子的爱,感动到想哭…
早上9点多,雾化室就已经“满座”了,孩子年龄稍微大一些还好,小一点的得家长抱着,一边哭一边做雾化…
有一幕也让我印象很深:有个小孩在里面做雾化,她家大人就隔着玻璃墙,一直站在门口望着。
在医院儿科这段时间里,看见了无数孩子和无数个家庭:孩子不舒服,家长既着急又无奈,满眼担心,恨不得是痛在自己身上…
这些忙碌的身影是另一道风景线
医院的这一幕幕中,还有这些人的身影不能忽视:有的在一方桌子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有的不断奔波忙碌…
医生
一个孩子看病标配通常是祖孙三代齐上阵,人一波波涌入诊室,医生被淹没在一个个站立的家长中间。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孩子不会表达,本来就诊断困难。有的家长因为担心,难免有时候会比较夸大病症,就更加给医生诊断加大难度!
而另一边的压力则是来自焦虑的家长,五六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你,加上几个小时等待和对孩子病情的担心,稍微沟通不畅家长可能就急眼——何尝不是高危职业啊。
好些医生,在自己一方桌面前一坐就从上班坐到下班…
护士
“我家孩子小啊!护士你可得小心!一针得给我家孩子扎上!”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遭罪”,在扎针的时候难免会提醒几句。但是因为孩子活泼好动,避免不了出现渗液的现象,需要二次穿刺的并不是少数。
给孩子扎针就像是进入“高压区”,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每位护士都要尽力做到家长想要的“一针见血”。
看见上面那张照片的时候我是震惊的:现在输液量大,为了掰大量的药瓶,护士们的手上都缠上了绷带缓解疼痛,经常用力的右手已经不再纤细。看见完全不同的一双手,一时之间真的对医护行业有了更深的认知…
他们随时都站在风口浪尖上,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奔忙,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遇见家长急眼的情况,因为家长总是见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可是…谁又不是家里的宝贝呢?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孩子能早点好起来而努力,很多原本温婉的小姐姐,为了能节约时间、救治更多人,慢慢练成了5分钟解决完一顿饭、徒手能掰玻璃瓶、走路急速的能带风的女汉子…然而面对偶尔的谩骂,她们却又依旧温婉的表示理解!
谢谢!有你们真好!
儿科夜诊“爆棚”在全国都是“通病”,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珍宝,他们的健康牵动家里所有人的心弦,少则一双熬红眼睛的父母,多则许是一整个无眠的家庭。
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每一次值班都像是一场急行军。简单重复而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有一份对自我职业的坚持和一颗理解广大家长的仁心。
在这里小编由衷的希望每一位家长能看到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给予他们多一分的理解与体谅。
在每一次与病魔的战斗中,有你们真好!感谢有你们,让那么多的孩子恢复欢笑,让那么多的家庭重获阳光!
预防集中病毒感染
听听专家怎么说
对于几种病毒的预防,专家表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一定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提醒市民:诺如病毒易传播且致病力强,尤其爱侵扰免疫力较弱的老、幼龄人,污染一丁点大的地方的病毒量,就能感染人,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传播力尤为突出。冬天天气冷,学校、商场等公共场合很少通风透气,这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条件,因此要尽量远离这些地方。
关于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症状和预防
小编也给各位家长做了一个梳理
诺如病毒
主要侵犯对象:幼儿园、小学以及初中学生
症状:发病急,不明原因呕吐、腹泻、以及腹痛
预防: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饮食卫生
“在近期发烧感冒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感染了诺如病毒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诺如病毒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秋冬季节是诺如病毒集中爆发的季节,其高发期是11月到第二年3月。
与其他病毒相比,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传播快,主要通过饮食、消化道传播,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快,且感染后潜伏期比较短,排毒期比较长,感染人群也比较广,成人、学龄儿童都是易感人群。”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都会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感染该病毒则以腹泻为主。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呕吐、腹泻,或者病情发病比较急都应该考虑是诺如病毒感染导致。
医生建议:
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即便是抗生素对诺如病毒也无效,一般需要一个星期痊愈。如果体质好,一部分患者可以自行痊愈。如果感染诺如病毒后,要马上进行隔离,饮食清淡一些,不要让胃肠道负担加重。
预防大于治疗,除了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之外,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尤其不要喝生水,不吃生食。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对象:2岁以下婴幼儿
症状:腹泻、呕吐
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多喝水
秋季腹泻是常见的一种婴幼儿腹泻,一般是由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差,对轮状病毒抵抗力也差,只要接触到病毒,就很容易感染。”尹伟表示,最近气温波动厉害,轮状病毒比较活跃,细菌繁殖也比较快。
“最近这批腹泻的孩子最大的表现是先吐后拉,还伴随着发烧。很多小婴儿都是由于呕吐就诊,很多家长没注意孩子体内电解质变化,结果导致孩子出现了脱水。”尹伟提醒,如果孩子突然出现腹泻、呕吐,应该怀疑是秋季腹泻。
如果孩子呕吐比较厉害或者腹泻比较厉害,但是精神还可以,有经验的家长可以在家细心护理,2-3天高峰期就能过去;
如果呕吐比较频繁、水也喝不进去,并且孩子精神不振、抽搐、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
医生建议:
对于秋季腹泻的婴幼儿,尹伟建议,与处理普通肠炎的患儿一样,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因其中含有葡萄糖、钠,早期喝进去,有利于患儿肠道吸收,补水效果比较好,可以减轻腹泻、呕吐症状。同时,秋季腹泻也是自限性疾病,3-5天高峰期,感染后保证孩子别脱水,注意饮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保护肠道粘膜,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且精神萎靡不振应尽快就医,如果延误治疗,容易出现心肌损伤等后遗症。”尹伟说。
本文由商丘易商网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家有萌娃的千万要注意了!
天气逐渐转凉
一定要注意为孩子保暖防寒
提高抵抗力!
对此您有什么好的方法?
可在下方留言区进行评论!
万商丘人都在看
万万没想到,商丘竟有这种地方!每次都有数万人蜂拥而至!
商丘明天将启动限行电子抓拍系统,对此大家竟这样说...
限行第二天,一轿车发生罕见自燃事故!火势凶猛...
商丘限行第一天,已有大量车主被查啦!扣三分、罚?
商丘单双号限行明天正式开始!12月4~31日小心罚单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