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文化高层论坛部份专家学者发言或论

时间:2016/4/22 9:26:10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炎帝神农文化高层论坛部份专家学者发言或论文摘要

5月20日至21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炎帝神农文化高层论坛”在我市举行。60多位专家学者座无虚席,追思炎帝的劳苦功高,探讨炎帝故里的开发和建设,为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炎黄子孙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献言献策。文字整理:陈创新图片摄影:杨闻名

刘庆柱:炎帝神农氏:传说也是历史

概述:从考古学的层面解读炎帝神农传说,以考古发现印证炎帝神农发明栽培农业和所生活的时期、活动地区、发展路径等。认为传说也是历史,但含有水份,蒸发传说中的历史水份,考古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摘要:由于年代久远,炎帝神农文化中的未知数太多。如泛炎帝神农氏时期是什么时期,远古文明阶段到底是什么阶段,炎帝神农和华夏文化的关系等等,传说中有多种说法,我觉得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根据就是考古。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对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对栽培农业的发明有着重要的贡献,把野生植物驯化变成栽培植物,是进入真正的农业时期,用考古学的话讲就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栽培植物对应的工具是石器,通过考古发现的石器表面痕迹视察,可以看它出自哪里、是栽培农业所用还是收集农业所用,由此可证炎帝神农时期是否是有真正的栽培作物出现。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中国最早的栽培农业,在我们传说的炎黄文化时期,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人类的发展是从岩穴到平原定居,农业也应该是从高往低走,从山地走向平原。这个所谓的山地不能太高,农业需要水,所以最好在丘陵地带。传说炎帝神农生于烈山,如果确证烈山的烈和烈火的烈是一个字,与火有关,那末就把炎帝神农氏跟刀耕火种联系在一起,把山地农业变成了平原农业。从现在的考古所得来看,随州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与传说中炎帝神农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是相吻合的。传说也是历史,只是其中添加的成份很多。如何蒸发传说中的历史水份,考古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验证途径。刘庆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高崇文:长江中游古代文明的发展与3苗传说

概述:在纵向梳理长江中游两湖平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序列的基础上,将三苗的传说与考古材料显示的该地区土著原始文化体系产生大动荡、大变迁的事实相互印证,以考古学文化的大变迁、大融会来印证古史传说的大征伐,从而描绘出中华古代文化多元一统格局的构成进程。摘要:夏朝之前的传说时期,中国古代部族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团体。苗蛮团体里面最着名的氏族三苗氏是居于南方的土著部族之一。文献记载,“3苗,炎帝以后,诸侯共工也。”苗蛮团体发展壮大,逐步构成了较强的权利实体,开始与华夏团体产生了冲突。这类冲突,在关于三苗的相干记载中有,但搀杂许多神话传说。长江中游土著原始文化由盛转衰的大变迁,可以印证这1历史传说的实际存在。考古表现在,相当于龙山晚期的遗址明显减少,遗址面积小,堆积也不厚。尔后,南北文化开始融会。如随枣走廊地区相当于龙山时期的文化,虽然也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自始至终都包含有河南龙山文化的因素,也就是说,此地区之所以由南方体系的屈家岭文化发展成龙山时期的文化,主要是在河南龙山文化的影响下转变的。长江中游原始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变迁中进行文化的大融合。传说中的五帝至夏商时期,考古材料反应的是各不同区系文化的大变迁、大融会,而古史传说留下来的却是触目惊心的频繁大征伐。如黄帝伐蚩尤,尧、舜、禹伐三苗,夏后相征淮夷,商汤革夏命伐定诸夷和武丁奋伐诸方国等。以考古学文化的大变迁、大融会来印证古史传说的大征伐,其实是一致的。正是由于经历了这样一个异乎寻常的大征伐时期,中华古代文化才构成了多元一统的格局。高崇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李凭:晚清民国史学家曾为炎帝神农氏写“传”

概述:夏曾佑是晚清至民国的著名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该书当中编撰了完备的神农氏炎帝史篇,塑造了炎帝崇高的历史形象。摘要:由于时期久远,炎帝的形象在于半神半人之间,因此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炎帝撰写本纪,但有明确的关于炎帝的记载。夏曾佑将散见于各类文献中的零星史料缀合订补,并串接成篇,系统地叙述了炎帝神农氏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功绩。在《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篇《上古史》第一章《传疑时期》中专门列有《神农氏》一节,有独立成文的有关炎帝神农氏的史篇,或可称为夏曾佑氏的“炎帝纪”。夏曾佑编写的“炎帝纪”,十分简洁,两百余字,却系统而完备。其内容自然、合乎逻辑,句句都有确实的文献出处。其作用不但在于将文献串接成合乎逻辑的篇章,更在于贯穿了现代史学的观念。从中我们看到了白癜风该如何治疗一个勤劳、平和的神农氏部落,1尊尚德、爱民的炎帝形象,是通过夏氏“炎帝纪”建立起来的完备的历史意味。《中国古代史》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最初是中学的历史课本,后来又成为大学的历史课本。该书在民国时期的青年学子和社会知识阶层中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对宏扬炎帝神农的历史形象和炎帝文化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正是夏曾佑在炎帝研究方面的重大学术贡献。李凭: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李瑞兰:汉朝将炎帝、神农氏、烈山氏三位一体

概述:梳理炎帝神农传说的文本系统,指出炎帝因其巨大的文化贡献和影响力而被后人奉为始祖。总结炎帝文化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尚农”、“尚群”、“尚和”3大显著特点,对今天依白癜风有什么症状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摘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炎帝是与黄帝从时期到地位都足以等量齐观的华夏始祖,炎黄子孙亦由此成为海内外华人引为自满的自称。炎帝什么时候被尊为与黄帝并列的中华始祖?从文献记载看,西周时似已如此认定。当秦汉大一统王朝构成后,在所列统一祀典的古代帝系当中,炎帝始终占据着显赫1席。炎帝的文化贡献和影响力首先是善农。这从西汉中期以后,炎帝被奉为与烈山氏、神农氏三位一体的“农神”中,看得一清二楚。凡属周之前在农业文化的开创和发展过程中有过重大贡献的部族及其领袖人物,大体都被纳入了炎帝文化系统中。农业文明和其它文明一样,必得群体的依托、协作,才得以发展和传承。因此,炎帝文化中所弥漫的尚农特点,同时便兼有“尚群”取向。《礼记·祭法》所云:“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一句话,能为群体生存做出贡献者,便应遭到隆重的记念。“尚和”是中华民族从长时间的生存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哲理和原则。生存和发展所需求的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会,使中华先民们逐步晓得了“和而不同”是多民族大家庭兴旺发达之必须。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定型于这1时期的正式尊炎帝为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很明显地涵蓄着“尚和”的精神。李瑞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章开沅:寻根节将成为海内外华人的温馨盛典

概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寻根方式重现黄帝伟大印象,以华夏胤裔、炎黄子孙激起近代民族意识,是当年革命派进行启蒙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宣扬工作重点之一,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这一国族构建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研究炎黄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摘要:1、历经数千年历史积淀,炎黄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与孔子是中国人的共同图腾,具有潜伏的巨大精神气力,前者属于族源谱系,后者属于文化谱系。2、对于清王朝来讲,黄帝与孔子是入关以后必须跨过的两道门槛,祭孔与祭黄是通过文化认同与更加困难的族源认同换取国人对其统治的合法性认同。3、20世纪初革命党人尊崇炎帝、黄帝,构建谱系、纪元、画像3大要素,就是要颠覆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4、但革命党人是理性排满,排满而不屠满,所以能够经过和平谈判实现政权交替,并且及时标榜“5族共和”,宣扬由宗族聚成国族,炎黄二帝乃成为全部国族的共同先人。5、炎黄文化对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起了重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重大文化因素。辛亥革命之功不但在于开辟走向共和的新纪元,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民族国家构成的出发点,不但使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而且使中华民族观念深入人心。随州是炎帝故里,多年以来为宏扬炎黄文化作了大量极其有益的工作,现在又举行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这1节日势必成为增强海内外华人文化凝聚力的温馨盛典。章开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研究所教授

李民: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可证炎帝神农

概述:从炎帝神农文化的时期、农业是炎帝神农文化的社会根抵和炎帝神农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发议题,认为炎帝神农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精神。正是这类创造精神,增进了中华先祖的第一次奔腾性发展,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物资和文化基础。摘要:炎帝神农时期,其创造、发明史载屡见,诸如《国语·鲁语》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易·系辞下》:“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这明显是指农业的发展与农具的改进。除农业外,神农时期还有很多的发明和创造,《世本》说:“神农作琴”、“神农作瑟”、“女娲作笙簧”、“随作笙”、“随作竽”,《世本》中所说的神农时期创造和发展了各种乐器,乐器是古代人们生活、交际的工具,同时更是重要的祭祀场所的必备礼乐用具。又有记载说,神农之世发明了煮盐,《太平御览》引《世本》曰:“宿沙作煮盐。”“宿沙”,1说为黄帝臣,1说为炎帝臣,张澍集解《世本》曰:“《路史注》引宋衷注:‘夙沙氏,炎帝之诸侯。’”《淮南子·修务训》又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即是说神农尝百草,以开医药之先河。从上述史料记载可以看出,炎帝文化代表着一个文化发展时期,这是一个创造、发明和会聚发明创造的时期,它增进了社会的第一次奔腾性发展,为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物资和文化基础。仰韶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发现,也给予了诸文献记载的物化证据。李民: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善群:随州是炎帝神农诞生发源之地

概述:随州是神农、炎帝的诞生、发源之地及其后裔迁徙、活动的重要地区,在中华民族初期的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摘要:通过文献考证,指出炎帝与神农是我国远古时期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时期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是我国原始社会推动历史进步、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巨大威信的杰出人物和氏族部落。随州地处江汉平原的北面。这里及其附近地区有许多关于炎帝、神农在此出身、活动的记载。炎帝和神农在湖北随州出身和活动的记载,可以从考古学上得到证明。湖北京山屈家岭、郧县青龙泉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农具、、稻谷印痕、彩陶纺轮等,与史书记载神农时期“男耕女织”的情况吻合。遗址的年代,也与神农、炎帝活动的时间相吻合,是神农、炎帝的氏族部落在湖北随州及其附近地区兴起发展的明证。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的兴起在今陕西宝鸡地区,后来南迁。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则随州的烈山氏正是迁徙而来的“炎帝后裔”。从持此说的典籍中也可看出,随州在炎帝后裔迁徙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综上可知,随州是神农、炎帝的诞生、发源之地及其后裔迁徙、活动的重要地区。对炎帝、神农的伟大精神及其在随州诞生、活动的史实,应当积极宣扬,将随州开发为旅游胜地,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拉动地方经济腾飞。杨善群: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薇: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的寻根圣地、精神家园

概述:从选择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性、炎帝神农故里旅游的核心价值、炎帝神农故里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和炎帝神农故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四个方面,对随州如何打造炎帝神农故里的旅游品牌进行了分析论证。摘要: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相当剧烈的情况下,深入发掘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建立炎帝神农故里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通过这样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打造,可以彰显它的核心价值,不但可以带动随州市全部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干产业的发展。深度发掘炎帝神农故里文化内涵,可以肯定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基因库。关于炎帝神农故里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从三个方面设计,景区定位为5A级景区,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朝圣问祖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心向往之的共有精神家园。功能定位为集寻根祭祖、始祖朝拜、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形象定位要有号召力,炎帝神农文化品牌发展的路径包括:横向比较,彰显差异性。古为今用,体现时代性。炎帝神农故里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必须要与时代精神相融会,才能够宏扬光大。地要位尊,建立崇高性。计划设计中采取一些手法,使游客产生崇仰之情。品牌培养,重视文化性。品牌营销,制造轰动性。品牌整合,借力联动性。把炎帝神农故里跟随州其他的文化旅游进行融会重组;打造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亮点;与其他相干或同类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共同推动中华始祖的朝圣活动。张薇:武汉大学旅游计划研究院院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86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