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妇儿科病症的针灸治疗一

时间:2019/11/30 19:14:12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1.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脉腧穴为主

A.任脉、足少阴经B.任脉、足阳明经C.督脉、足厥阴经D.任脉、足太阴经E.督脉、足阳明经

2.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B.中极、次髎、地机C.合谷、三阴交D.曲池、内庭

E.合谷、归来

3.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A.行经前3~4天至经期后4天左右B.痛经未发作时C.行经前或行经后D.行经期或行经后3~4天E.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

4.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除取关元、三阴交、隐白穴外,还应加A.气海、百会B.中极、阴交C.归来、合谷D.血海、膈俞E.曲泉、血海

5.哪一穴位不能用于催乳A.膻中

B.少泽

C.少商

D.耳穴内分泌

E.乳根

6.患者,女,29岁。产后1个月。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满疼痛,情志抑郁不乐。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肝俞、膈俞

B.中脘、期门

C.太冲、内关

D.足三里、脾俞、胃俞

E.中脘、天枢、内关

7.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A.膀胱经背俞穴

B.任脉

C.任督二脉D.任脉及足阳明胃经

E.任脉及背俞穴

答案:DBADCCE

知识点

一月经不调   

(一)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古代文献分别称为“经早”、“经迟”、“经乱”。本病的发生常与感受寒邪、饮食伤脾或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肾、肝、脾关系密切。月经先期多由热扰血海或虚热扰动冲任或气虚不能统血所致;月经后期多由寒凝血脉或血虚化源不足所致;月经先后无定期多由肝郁扰动冲任或肾虚精血不足所致。总之,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和,冲任二脉损伤,即可出现月经不调。

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实热证

月经量多,色红或紫,质黏有块,兼面红口干,心胸烦热,舌红,苔黄,脉数

虚热证

月经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气虚证

月经量少或量多,色淡质稀,神疲气短,舌淡,脉细弱

后期

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连续2个周期以上

寒凝证

经量少,或有血块,小腹冷痛,舌暗或胖,苔薄白,脉沉紧

血虚证

月经色淡质稀,面色少华,腹痛喜按,舌淡,苔薄,脉细

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2个周期以上

肝郁证

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胸胁作胀,喜太息,苔薄,脉弦

肾虚证

经量少,色淡质稀,腰骶酸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治法:

1.月经先期调理冲任,清热调经。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月经后期温经散寒,行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3.月经先后无定期调补肝肾,理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三)月经不调的处方

1.月经先期主穴

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

实热配行间;

虚热配太溪;

气虚配足三里、脾俞;

月经过多配隐白。

2.月经后期主穴

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

寒凝配关元、命门;

血虚配足三里、血海。

方义

气海是任脉穴,具有益气温阳、散寒通经的作用;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脾、肝、肾三脏,养血调经,是治疗月经病的要穴;

归来调和气血。

3.月经先后无定期主穴

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

肝郁配期门、太冲;

肾虚配肾俞、太溪。    

二痛经

(一)辨证要点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关系密切。外邪客于胞宫,或情志不舒等导致气血滞于胞宫,冲任瘀阻,“不通则痛”,为实证;多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足,冲任虚损,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为虚证。   实证:疼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以绞痛、灼痛、刺痛为主,疼痛拒按,月经量少,质稠,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缓。   虚证: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以隐痛、坠痛为主,喜按喜揉,量少色淡或色暗。

辨全身

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缓,伴有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寒凝血瘀

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

气血虚弱

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无力

肾气亏损

经后小腹隐痛,月经色暗量少,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二)痛经的治法:

1.实证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2.虚证调补气血,温养冲任。取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三)痛经的处方

1.实证主穴

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

配穴

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

寒凝血瘀配关元、归来

2.虚证

主穴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

气血虚弱配气海、脾俞;

肾气亏损配太溪、肾俞。

 三崩漏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与素体阳盛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房劳多产、七情内伤等产生的湿、热、瘀有关。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脾、肾关系密切。多种原因导致的虚(脾、肾)、热和瘀,均可使子宫藏泻失常,使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从而导致崩漏的发生。

辨虚实

实证

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经血色红质稠者

虚证

久崩久漏,淋漓难尽,经血色淡质稀者

辨兼症

血热

经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舌红,脉数

血瘀

经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舌暗,脉弦或涩

湿热

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兼带下量多,苔黄腻,脉濡数

气郁

血色正常或有血块,兼时叹息,小腹胀痛,苔薄,脉弦

脾虚

色淡质稀,苔白,脉沉弱

肾虚

经血色淡质清,兼腰酸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

(二)崩漏的治法:

1.实证清热利湿,固经止血。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虚证健脾补肾,固冲止血。取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三)崩漏的处方:

1.实证

主穴

关元三阴交隐白

配穴

血热配中极、血海;

血瘀配血海、膈俞;

湿热配中极、阴陵泉;

气郁配膻中、太冲。

2.虚证

主穴

气海三阴交肾俞足三里

配穴

脾虚配百会、脾俞;

肾虚配肾俞、太溪。

  四绝经前后诸证

(一)辨证要点

本病与先天禀赋、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则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而出现诸多证候。

主症: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情绪不稳定

肾阴虚

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数

肾阳虚

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尿意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经来量多,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痰气郁结

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脘腹胀满,食少,浮肿,便溏,苔腻,脉滑

(二)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

滋补肝肾,调理冲任。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三)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

主穴

肾俞肝俞太溪气海三阴交

配穴

肾阴虚配照海、阴谷;

肾阳虚配关元、命门;

肝阳上亢配风池、太冲;

痰气郁结配中脘、丰隆;

烦躁失眠配心俞、神门;

纳少便溏配中脘、阴陵泉。

  

五带下病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带脉、任脉及脾、肾关系密切。感受湿邪、素体虚弱、饮食劳倦等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或肾虚蒸腾失司,使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失固,带脉失约,以致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而为病。

带下量多,色黄或赤,质稠,有臭味,兼阴部瘙痒,为湿热下注;

带下色白质黏无臭,绵绵不断,舌淡,苔薄,脉细者,为脾虚;

带下清冷,稀薄如水,兼腰酸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虚。

  

(二)带下病的治法:

利湿化浊,固摄带脉。取足少阳、足太阴、任脉穴为主。

(三)带下病的处方

主穴

带脉中极白环俞三阴交

配穴

湿热下注配阴陵泉、水道、次髎;

脾虚配气海、足三里、脾俞;

肾虚配关元、肾俞、照海;

阴痒配蠡沟、太冲。   

六缺乳

(一)辨证要点

缺乳病位在乳房,胃经经过乳房,肝经至乳下,脾经行乳外,故本病与胃、肝、脾关系密切。乳汁由气血化生,赖肝气疏泄与调节。因而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均可导致乳少。

产后乳少,乳房松软不胀,或乳腺细小者多属虚证;产后乳少,乳房胀满而痛,乳腺胀硬,或乳房虽松软,但躯体肥盛者多属实证:

乳少汁稀,兼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者为气血虚弱;乳少汁稠,兼胸胁胀满,情志抑郁者为肝郁气滞。

(二)缺乳的治法:

调理气血,疏通乳络。取足阳明、任脉穴为主。

(三)缺乳的处方

主穴

膻中乳根少泽

配穴

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脾俞、胃俞;

肝郁气滞配太冲、内关。

基本刺灸方法乳根针尖向乳房基底部横刺至双乳微胀为佳;膻中向两侧乳房横刺0.5~1寸;少泽点刺出血。气血不足者可加灸。

  七遗尿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膀胱,与任脉及肾、肺、脾、肝关系密切。多由禀赋不足、病后体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约束无力;或病后脾肺气虚,水道制约无权,因而发生遗尿。另外,肝经热郁化火,也可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主症

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醒后方觉

兼症

肾气不足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肢凉怕冷,舌淡

脾肺气虚

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自汗出,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肝经郁热

遗出之尿,量少味臊,兼性情急躁,面赤唇红,或夜间齘齿,唇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遗尿的治法:

调理膀胱,温肾健脾。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为主。

(三)遗尿的处方

主穴

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配穴

肾气不足配肾俞、命门、太溪;

脾肺气虚配肺俞、气海、足三里;

肝经郁热配行间、阳陵泉;

夜梦多配百会、神门。

更多信息请







































白癜风初期好治吗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733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