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持续的强冷空气
不仅让武汉三镇大幅降温
医院儿科大幅降温
广大患儿、家长以及医生们
终于得以长舒一口气
回忆起近两个月场景堪比春运的儿科就医盛况,医患双方都直言“吃不消”,有家长吐槽说:“虽然看儿科一直费劲,但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费劲的,没有等这么久的!”
上月18日晚上7点在省妇幼保健院看病的患儿排成长队
导诊台上的患儿病历
事实上,儿科爆棚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武汉↓↓↓
南京广东上海成都浙江国家卫计委监测发现,去年底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和北方都进入流感冬季高发季节,国家重点医院报告流感病例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患儿就诊难、科室超负荷运转的问题,这使得“儿科医生紧缺、儿科病房紧张”这一困扰多年的问题更突显出来。
上周末,楚天都市报记者兵分几路,医院,尽管儿科依然是一片繁忙,但候诊患儿较之前已明显减少。不过随着即将到来的一轮晴好天气,这种“轻松感”能持续多久,不禁让人忧心忡忡。
(网络图片)
半夜挂急诊第二天中午看上病
﹀
﹀
﹀
“凌晨6点多来挂号,没想到前面就已有几百人排队了!”
1月6日,医院儿科急诊大厅,34岁的张先生拿着挂号单和手机,一脸焦急地望着诊室的方向。
就在1天前,张先生4岁的女儿开始高烧、咳嗽,在家口服了次退烧药,体温一直在39.8°C没降下来。本医院挂普诊号,没想到女儿半夜开始呕吐,担心夜里太冷冻着孩子,最后一家人医院“打头阵”。
清晨6点多挂急诊号,直到早上10时许,张先生足足等了4个小时,前面排队的患者还有近50人。“不知道还得等多久啊!”张先生无奈地站在候诊区,嘴里咕哝着。他忍不住跑到急诊室一看,诊室、走道挤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只好又退了出来。焦虑不已的他又凑到护士站打听就诊进度,得到的答案与其他家长一样:就诊的孩子太多,凌晨3点送来的还没看完。
再看护士桌上分诊的病历本,已有高高两大摞,预估张先生候诊时间还有约5个小时。一方面担心过号,一方便担心女儿,直到上午11点多,眼看前面人不多了,张先生才打电话通知妻子,让她赶医院,“孩子生病这几天自己本就没睡好,但再累也得撑着等孩子顺利看完病。”
当天中午1点左右,妻子抱着女儿走进大厅候诊,张先生赶紧搭把手,找了个角落的座椅让孩子坐下。好在15分钟后顺利就诊,医生建议先开一天输液,后续再观察。趁着女儿打针空档,疲惫不堪的张先生找了一个座椅歪靠着睡着了。
像这样“医院挂号排队,患儿待在家里候诊等电话”的情况近期比较多见。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由于候诊时间太长,不少患儿开启了“家庭候诊”模式。
比如家住武昌的徐先生女儿上周患上了支气管炎,医院儿科急诊分诊台前看到“预计候诊10小时”的告示后,他连续4天每天下夜班后,凌晨医院挂急诊号,然后回家休息,早上8医院候诊,10点左右排到他就诊开药,1医院。
住得近患儿可以回家候诊
但住得远的就只能
携医院蹲守了
小儿子生病一家5医院1月6日中午1时许,医院楼的儿科门诊,家住新洲35岁的崔女士急得一头汗。10个月大的小儿子发烧3天,为了看个病一家人全部出动,5岁的大女儿没人照顾,医院。但没想到,早上8点赶来挂的普诊号,直接排到了下午4点以后。
“我和丈夫上班忙,平时两个孩子都交给了外婆照料。”崔女士说,小儿子这两天发烧、流鼻涕,不敢给他随便喂药,医院。担心大女儿在家没人照料,崔女士夫妻俩带着大女儿、老人,一家5医院。
“我们没想到,儿科早上8点已经挤满家长与孩子,号也自动排到下午,且就诊时间不确定。”崔女士说,丈夫周末要加班,医院后赶紧去上班,她医院等着。
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中午近点,医院送饭后匆匆离开。崔女士把小儿子放在座椅上,交给老人先照看。她端出一份盒饭,先照顾好女儿吃饭,再接过儿子让老人吃上一口热食,等跑前跑后老小都吃完午饭,她的饭菜已经凉了。崔女士顾不得太多,椅子当餐桌,蹲在地上囫囵下肚。
“医院看病,一等一整天就这么过去了。”崔女士疲惫不堪的说,看着老人和大女医院,心里很愧疚。
雨雪天气给“就医热”降了点温一被患儿与家长“挤爆”医院↓↓↓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医院等儿科门诊和病房,门诊候诊区都坐满了抱着孩子等待叫号的家属,病房护士站前则挤满了登记等床的父母或老人。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医院
▲医院
1月6日中午点半,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此时挂号已经挂到13号,而叫号在号,预计等待半个小时左右。儿内科导诊护士表示,可能是受暴雨天气影响,当天来就诊的患儿比平日稍有减少。
据介绍,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患者急剧增多,儿内科和儿科急诊4小时门诊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近一番,进入年以来,平均每天接诊儿科患儿达到人次左右。
在医院,儿科急诊分诊台前仍有告示提醒:“儿科急诊人排号人多,需等待1-小时”;
医院,儿科急诊分诊台前“预计候诊10小时”的告示已经被取下,但候诊室里仍坐满了等待的家长,记者于中午10时许帮朋友挂了一张儿科急诊号,此时前面还有04位患者,导医台护士建议,晚上7-8点再来就诊。1月7日上午,医院香港路门诊大厅,候诊的患儿依然很多。据了解,11月中旬以后,医院就诊人次屡创高峰,该院香港路门诊接诊最高达余人次,汉阳门诊最高时余人次,香港路门诊4小时急诊日均接诊余人次,就诊人次比平时增加了50%,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检验、检查、收费、药房等相关科室以及保安保洁的工作人员都严重超负荷工作。
近日,由于连续降温、雨雪天气,香港路门诊量已经下降到了多人次,汉阳门诊门诊量下降到左右,4小时急诊全天就诊量下降到。
从记者走访情况来看,同样的问医院,医院、医院等近来也是患儿人满为患。
医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冬接诊的患儿数量比去年同期平均要增加三成左右。
记者体验
儿科病房一床难求
与儿科门诊一候就是几个小时相应的是,医院儿科病房也是“一床难求”。
两周前,楚天都市报记者1岁多的孩子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支原体感染,医院儿科就诊,因病情较重被收治入院,但是当时没有病床,走道内的加床都住满了,在护士站登记后被要求第二天上午再来。
次日早上9时许,记者与家人带着孩子再度来到该院儿科病房时,被告知病床尚未退出来,让就在走道内等候。当时,同样带着孩子等病床的已有近10名家长,此期间还不断有人拿着住院单前来登记。
直至中午时许,突然看到护士站跟着围满了人,记者与家人连忙凑过去,发现护士正在安排床位。当天只有7名孩子出院,但登记的患儿已经超过0人,护士表示只能根据登记先后顺序安排7个人,其他患医院,要么继续耐心等候。因排在第5位,记者与孩子被安排到走廊一张加床处。
就在准备办手续时,一名中年女士与护士发生激烈争执。原来该名女士头天已经登记,按顺序应该排在第6位,恰巧护士安排病床时,她带着孩子去洗手间了,叫号时没有回应,护士以为她离开了,直接顺次往后叫号。带着患病的孩子等了五六个小时,没想到那么短短几分钟时间的离开,病床就已经没有了,这名女士又恼又悔,但是因为已经无床可住,她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据国家卫计委去年1月9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门诊就诊病例中以流感为主,还有部分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季节性流感病毒分为甲型和乙型,其中甲型分为甲1型(H1N1)和甲3型(H3N),乙型分为B/Yamagata(BY))和B/Victoria系(BV)。
目前,三种型别的流感病毒同时流行,包括H1N1、H3N和乙型BY系,以乙型BY系为主。
武汉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入冬以来武汉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呈快速上升态势,特别是儿童患者人数较多。近期全市儿科门急诊及住院患儿大幅增加,儿科门诊、住院呈现排队等候现象,就诊压力增大。
经初步统计,近期全市儿童患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为主。
儿科医生超负荷加班累病一片最近,医院儿科的一张通知道出了不少无奈,内容大意是:“医院儿科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已有多名医生病倒,请各位医院就诊”。这则通知在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