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干冷的冬天,许多呼吸道疾病及季节性疾病又进入高发期。医院除了呼吸科病房爆满外,儿科门诊也是每日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门诊二楼儿科候诊室门口以及儿童静点室门口排队的患儿及家属几乎坐满了整个楼道。
儿科门诊候诊区
据统计,最近3到4周儿科单日门诊就诊患儿达到余人次,夜间急诊量最高可达50余人次,儿科住院部58张床位更是供不应求,许多家属早晨五、医院排队挂号或等待床位。
门诊儿科静点室
近一段时间就诊的患儿人数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就诊患儿人数。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患儿人数猛增;第二是因为今年气候干燥、几乎没有降雪,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尤其是婴幼儿抵抗力较弱、学龄期儿童更是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第三是医院的门诊候诊时间过长,许多家属转而求助于我院;第四是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服务供不应求,导致许多后续工作无法跟进。高负荷的工作让儿科大夫及护士忙的团团转,从早到晚根本没有时间喝水、吃饭,甚至没有时间去卫生间,白班、夜班连轴转的工作让几名医护人员也出现了各种身体不适的情况,双胞胎、三胞胎同时住院的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几乎已经成为每日的习惯性工作。
周玲主任问诊患儿
即便如此,医院儿科医务人员依然恪守职责,坚守岗位,克服种种困难,做好每日的诊察及护理工作,以积极地心态迎接每一天前来就诊或住院的患儿。
儿科医护人员诊察护理住院患儿
冬季的儿科不仅人满为患,而且时不时还有孩子哭闹不安、咳嗽、呕吐等情况发生,焦急的家属甚至为插队、一张输液椅或一张住院床位而撕破脸皮、发生争吵,就诊及住院环境令人堪忧。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儿科医务人员呼吁,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各种疾病混杂的地方,因此,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如非必要,请不医院来,在此提出几点就诊意见,供广大家属参考:
1.医院:退烧药物常备家,高热惊厥莫惊慌
家中应当常备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栓、退烧贴等用物,体温大于38.5℃时及时使用,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切忌捂汗!发生高热惊厥时立即予侧卧位,清理口腔异物,待抽搐缓解后及时就医。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谈抗生素色变,也有的家长一看孩子发烧就赶紧先吃上抗生素,其实过于积极或抵触抗生素使用都是不合适的,前者可能导致感染的加重和扩散,后者则可能导致耐药的发生。如果孩子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建议完善血常规、便常规等相关化验后,听从专业医师指导合理选择并按疗程使用抗生素。
3.咳嗽吃药老不好,治疗哮喘要趁早
咳嗽是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如果反复咳嗽超过4周,需要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但并非所有的慢性咳嗽都由过敏引起,需要在除外感染、异物等因素的情况下,结合咳嗽特点、过敏史、肺功能检测等等指标方可诊断,一旦确诊支气管哮喘,需要在医师指导下长期规律用药,定期复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4.勤拍背,做雾化,肺炎患儿宜休假
如果孩子反复高热、咳嗽,应注意肺炎的可能,及时就医。除了按疗程接受抗感染治疗外,咳嗽剧烈伴有喘息的患儿还可以配合雾化吸入等治疗,很多年纪小的孩子不会咳痰,家长应多给孩子拍背,利于痰液稀释排出,同时口服稀释痰液药物,但要避免在咳嗽时拍背,以免加剧咳嗽。另外,肺炎患儿应当尽量多休息,过度劳累不利于病情恢复。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必要时可以暂时从幼儿园及学校请假。
5.家中通风保湿,给孩子勤洗手
医护人员建议,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室内通风,一般建议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左右开窗更好,这时空气质量会相对较好。通风时间不用特别长,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即可。同时,建议买个湿度仪,时刻监控室内空气湿度,而加湿器是个不错的帮手。同时,勤洗手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预防感冒的方法。大人每次换过宝宝尿布后、擦过宝宝鼻子后、在准备宝宝食物之前,都需要洗手。同样的,也要帮宝宝勤洗手,特别是宝宝在吃饭前或者从外面回家时。
6.小毛病,锻炼娃,体质增强快长大
好多家长抱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刚好两天送去幼儿园又开始发热、咳嗽,孩子受罪,家长着急。其实这是大部分儿童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阶段,日常生活由相对简单清洁的家庭,进入人流较为密集,彼此接触频繁的幼儿园,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而儿童经过反复的病原刺激,免疫系统得到锻炼,获得了更强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感染性疾病的频率也将逐渐减少。所以对于经常患小毛病,精神食欲良好的孩子,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供稿/儿科
监制/姜洪胜编辑/赵越
儿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