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成医院实业街院区儿科门诊宣布,将于年8月1日起停止诊疗。需要复诊、就诊的病人,请提前在中心院区或太升路院区预约挂号。
儿科现状
就在今年1月,医院的儿科夜间急诊停诊了。其实不仅仅是成都,今年以来,北京、南京、广州、上海等地陆续出现儿科、儿科急诊关门、停诊。
儿科医生
究竟稀缺到了哪种程度?
在全国
医院排床基本都是一个月往上走
医院儿科因唯一的医生生病而停诊至于成都
医院长长的挂号队伍你就懂了
最近发布的《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显示,我国平均每名儿童只有不到一位儿科医生,全国儿科医师缺口至少有20万人。中国每一万名0-14岁儿童仅有5个儿科医生,而美国万名儿童拥有16名儿科医生。
一边是家长们带着孩子,排着几个小时的长队
一边是儿科医生们加班、医生苦不堪言
为什么儿科医生没人愿意当?
未来几年,局面是否可以改变?
▼▼▼▼▼▼
从知乎上的一个提问:“今年升高二,希望当一名儿科医生我该提前准备什么?”我们可以窥见这个行业的一些现状。
医生们热情回答:“忘掉这个想法。”“报个武术班、散打班什么好好学着,以后有大用。”“在学医的同时再学点别的专业以便抽身。”“学医我不建议,更别涉及儿科儿科谨记~”
一边是波涛汹涌的二胎潮
一边是捉襟见肘儿医荒一边是孩子看病难
另一边是儿科医生的纷纷逃离
儿科医生们说:“一个小孩来看病,旁边还有攥着拳头看你打针的家属,一针没扎好,可能耳光就呼上来了。”
收入低,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说通俗点,累、穷、容易挨打、没尊严换了你,你会去当儿科医生么?
▼▼▼
不少人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儿科会不断萎缩
没有前途可言儿科医生荒,对我们有啥影响?
▼▼▼
凌晨排队就为抢个专家号
由于儿科医生短缺
卫计委要对儿科的医师资格放低标准
谁都想给娃娃看正规的儿科医医院门口排队抢专家号
看病时间3—5分钟
医院的儿科一个医生一上午要看将近个病人医生不喝水不上厕所
平均到一个娃娃身上
也就3—5分钟
那么短时间不误诊不漏诊已经很不错了想让医生仔细解释?
对不起,后面排队的眼神已经快要穿透你了要是再做个啥子检查
重新去排队交费、排队检查、排队拿报告……
据了解,在儿科医生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儿科医生还在继续流失。仅去年,医院就流失了3位儿科医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风险大
很多儿科医生都是超负荷运转,出错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大;因此风险特别大,如果出现误诊不仅要面对赔偿,甚至生命危险。
收入低
儿科的治疗费用较少。据了解,在成都,低年资的儿科医生比其他医生的收入要少近三分之一。
工作量大
一项调查发现儿科医生加班居各科室之首,例如,医院儿科仅有6名医生,一个医生一天最多需要看多名病人。
地位低
过去医院院长,他本科专业是儿科,但最后却从事外科工作:“是医生都想做外科,拿手术刀的样子很帅,收入也高些。说实话,给小孩看病的儿科医生的地位确实比较低。”
难招聘
成医院从去年就开始公开招聘3名儿科急诊医生,迄今为止,只有2名医生合格,而儿科医生还在持续流失。去年,四川省人民院流失了3位儿科医生。
全面二孩放开后,有专家预计,我国每年增加的新生人口,会在万到万之间,每年出生的人口总数会超过万,以后谁来给我们的孩子看病?
成都医学院拟申报增设儿科专业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以“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为由,对儿科专业做出调整,年起停止招生。
成都医学院已在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拟申报增设开办儿科专业,培养更多儿科专业人才。
提高待遇,留住儿科医生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医学毕业生选择儿科医生规培者,其补贴应高于同地区同级成人专业医生;以后作为儿科医生的,也应该有专门工作职业补贴。
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医院应为儿科设立专门风险基金,并且不纳入科室成本考核。
给儿科医生减负,非危急重病人少占急诊据统计,儿童疾病的高峰季出现在冬夏两季,即7月~8月和11月~次年1月,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可占到小患者总数的50%。
在成都,医院每天接待的儿科门、急诊长期超负荷运转,春节也不休息,省医院为了满足患者需求,春节期间该院儿科门、急诊仍会照常开放,省妇幼、医院等也是如此。
儿科医生建议:像感冒、发烧、咳嗽、轻微跌撞等病情是不需要到急诊就诊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先到儿科急诊科区域进行预检分诊,专业的预检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就诊程序。
成都夜间儿科急诊地图
▼▼▼
医院
(医院)
急诊:24小时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