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你考执医儿科呼吸第三十八期

时间:2018/1/23 13:29:23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最易感染是上颌窦和筛窦

(1)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2)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小儿腺样体肥大。

(3)腭扁桃体至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逐渐退化,所以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2.下呼吸道:总结一句话就是:功能差,发育不完善。

(1)肺泡发育不健全:如数量较少且面积小,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

(2)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内。(左平右直)。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二、呼吸道免疫特点(助理没有要求)

婴儿的SIgA、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些个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活性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病毒所致者占90%以上,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其中最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亦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二、临床表现

一般的上感就不说了

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表现在咽峡部出现2~4mm大小的疱疹。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发热+咽部充血+滤泡性眼结膜炎=**

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标准

喘息发作≥3次

3分

双肺有哮鸣音

2分

药物治疗有效

2分

喘息一次发作

1分

有特异性病史,如过敏史

1分

一级亲属有哮喘

1分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

(1)清晨、夜间发作,咳嗽为主要症状,无感染征象。

(2)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为基本诊断条件。

(3)哮喘危重状态:就是常规治疗无效。

二、治疗

除去诱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

1.急性期发作期可用β2受体激动剂

2.糖皮质激素控制发作首选药物,主要是用于较重病人。以吸入为主。

3.哮喘危重状态:氧疗,纠正酸碱平衡,激素早用,镇静,辅助通气等。

肺炎

一、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

细菌感染仍以肺炎链球菌多见。

其病理核心为缺氧。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支气管肺炎

体征: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白、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神经系统表现:如嗜睡、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脑膜刺激征等可考虑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如严重腹胀、膈肌升高、加重了呼吸困难、肠鸣音消失等。(重症肺炎+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二、并发症

并发症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主要包括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另外还可以有酸碱平衡紊乱,以混合型酸中毒常见。

三、治疗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度静脉用药为主

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首选苯唑西林钠。

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

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一般总疗程≥6周。

对症治疗:

氧疗: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

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①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严重喘憋或呼吸衰竭;③合并感染性休克;④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等

肺炎合并心衰:首选抗感染+利尿,在无效的情况下才用强心。

合并中毒性脑病:脱水、改善通气、扩血管、止痉、激素。

四、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也叫毛细支气管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以1岁以内的婴儿多见,发绀+喘憋+三凹征+(湿罗音)或出现哮鸣,X线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

2.腺病毒肺炎由腺病毒3、7两型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症,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喘憋严重、肺实变体征、感染症状重、白细胞正常。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疱。X线特征是易变性。

4.肺炎支原体肺炎典型特征是:刺激性咳嗽,冷凝集试验阳性。

  

小儿补液是难点,每种液体的张力计算更是难点中的难点。

所以特别把这部分提出来,希望能对这部分还不是很明白同学有所帮助。

上面这些都很简单,都知道。但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题干里没有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溶液,而取而代之的是: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溶液。那么这个应该怎么算呢?当初我也不明白,后来我们学习小组副组长mippeng给我们耐心解释,终于明白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

如下面这个题:

  

  这个怎么算呢,首先要把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稀释到等张液,

  简单点说就是:

  5%碳酸氢钠10ml需要用25ml的葡萄糖来稀释,加起来就是35ml的1.4%碳酸氢钠液了

  也可以反过来算,比如需要ml的1.4%碳酸氢钠液了,需要用多少5%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来配,那就是÷4=25,-25=75,即为25ml的5%碳酸氢钠和75ml葡萄糖。

  11.2%乳酸钠10ml需要用50ml的葡萄糖来稀释,加起来就是60ml的1.87%乳酸钠溶液。

  我们拿上面的题来算一下:

  选项A:4份0.9%氯化钠,3份葡萄糖,2份5%碳酸氢钠。

  我们可以看成:40ml的0.9%氯化钠,30ml的葡萄糖,20ml的5%碳酸氢钠。

  20ml的5%碳酸氢钠换成1.4%碳酸氢钠液就要用50ml的葡萄糖来稀释,加起来就是70ml的1.4%碳酸氢钠。

  那它们的比值就是40:30:70(4:3:7)

  选项B:3份0.9%氯化钠,4份葡萄糖,2份11.2%乳酸钠。

  我们可以看成30ml的0.9%氯化钠,40ml的葡萄糖,20ml的11.2%乳酸钠。

  20ml的11.2%乳酸钠换成1.87%乳酸钠就要用ml葡萄糖来稀释,加起来就是ml的1.87%乳酸钠。

  那它们的比值就是:30:40:(3:4:12)

  选项D:3份0.9%氯化钠,2份葡萄糖,4份5%碳酸氢钠.

  我们可以看成:30ml的0.9%氯化钠,20ml的葡萄糖,40ml的5%碳酸氢钠.

  40ml的5%碳酸氢钠换成1.4%碳酸氢钠液就要用ml的葡萄糖来稀释,加起来就是ml的1.4%碳酸氢钠.

  那它们的比值是30:20:(3:2:14)

再看看这个题

选项A:10ml的11.2%乳酸钠,50ml的葡萄糖(不管5%还是10%都一样,没张力)

10ml的11.2%乳酸钠换成1.87%乳酸钠,就要用50ml葡萄糖来稀释,60ml的1.87%乳酸钠。那选项A是不是刚好就是60ml的1.87%乳酸钠,为等张液。

选项B:不说啦,0.9%氯化钠和1.4%碳酸氢钠液都是等张液,加来起还是等张液。

选项D:20ml的0.9%氯化钠,ml的葡萄糖,20ml的11.2%乳酸钠。

看看后面20ml的11.2%乳酸钠是不是刚好用ml的葡萄糖就可以稀释成等张的ml的1.87%乳酸钠?对,加上前面等张的生理盐水,同样为等张液。

选面E:10ml的5%碳酸氢钠,75ml葡萄糖,10ml的11.2%乳酸钠。

10ml的5%碳酸氢钠需要用25ml的葡萄糖稀释成为35ml的等张的1.4%碳酸氢钠

10ml的11.2%乳酸钠需要用50ml的葡萄糖稀释成为75ml的1.87%乳酸钠

那么想一想要稀释10ml的5%碳酸氢钠和10ml的11.2%乳酸钠是不是刚好要用75ml的葡萄糖?那么这个也是等张液。

选项C:10ml的5%碳酸氢钠,50ml的葡萄糖。

10ml的5%碳酸氢钠只需要用25ml的葡萄糖来稀释等张的1.4%碳酸氢钠,那么就多出了25ml的葡萄糖,那就不是等张液了。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219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