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胞病毒感染来了?!发烧、咳嗽,甚至喘息、气促,有的还被诊断为肺炎。在门急诊中,目前也有一些患儿家属被告知孩子感染的不是流感,也不是肺炎支原体,而是合胞病毒(RSV)。这让很多家长一脸懵,不由得崩溃发问,“这又是个啥?!”对此记者专访广州医院儿科专家了解合胞病毒的来龙去脉。呼吸道合胞病毒对2岁以下儿童不友好进入冬季后,呼吸道疾病高发,各种病原体出来作祟。据广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岑政晖介绍,目前也有小部分患儿被检出是合胞病毒感染。“合胞病毒是一种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我国,RSV流行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2月,也就是冬季和早春季节。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并伴有发热。病程通常为自限性,症状大多会在1-2周内消失。小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岑政晖说。据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病毒,虽然全年龄段人群易感,但对于儿童,以及存在免疫缺陷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可能会引发重症感染,并导致呼吸系统后遗症等严重影响。岑政晖推测,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大家的自我防护到位,降低了RSV的感染率。目前大众活动范围扩大,人员聚集,从而造成RSV的感染增加,导致流行。虽然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留后遗症,但依然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岑政晖解释:“因为婴儿期是肺发育关键期,感染RSV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比较高,甚至会增加哮喘的风险。有数据显示,RSV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婴儿的4倍。”咳嗽咳痰合胞病毒感染有特点儿童感染RSV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也可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高热、咳嗽、气促、口吐白沫、喘憋等为主要表现。因此,岑政晖郑重提醒家长注意:“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咳嗽、气喘、气促,呼吸时鼻翼扇动,胸部上窝、锁骨上窝出现凹陷,精神状态萎靡等表现,就需立即就医。”目前,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和合胞病毒齐齐出现,而且都会导致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该如何区分?广州医院儿科主任胡丹指出,流感全身症状较重,以高热为主,疾病早期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导致发热外,还会伴随比较典型的干咳。而合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特征就是咳嗽、喘息、喘憋,而且会在病程中后期出现痰多等表现。另外,在医院里进行相关病原学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手段都能帮助区分不同的病原体。不建议家长在家进行抗病毒治疗“针对RSV,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和广谱抗病毒治疗为主。”胡丹介绍,“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有利巴韦林和干扰素。虽然利巴韦林可用于RSV的治疗,但是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不建议自行使用。”据了解,对症治疗方面,医生主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对症用药,可予吸氧、化痰、平喘、补液、雾化及气道护理等对症处理,重症患儿必要时需呼吸支持治疗。专家还表示,目前国内尚无可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另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不会产生永久性免疫,所以儿童可能会反复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发生流行。因此,胡丹强调,进入冬季后,预防呼吸道疾病,重点就是注意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一旦被感染,应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文
记者张华通讯员刘琪莎图
视觉中国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薛仁政校对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