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不要忘了

时间:2017/10/19 15:14:2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丁熏制品,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五月立夏前后采收,低温焙果肉呈黄褐色、皱皮状,再闷至黑色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乌梅性味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敛肺、涩肠、生津、敛汗、安蛔、消乳食的功效”。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体未充,“脏腑薄、藩篱疏”,“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肺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节(洁),冷暖不能白调,常见咳嗽、积滞、泄泻、虫证、汗证,并且某一疾病过程中可同时兼见上述诸症夹杂。鸟梅一药具消乳食、敛肺、涩肠、止汗、生津、安蛔作用,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伍应用得当,可起到一药多效,兼治诸症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儿科疾病中。

1、消乳食

初生至3个月婴儿因淀粉酶尚不能分泌生成,必须乳类(母乳或牛奶)喂养,3个月至1岁也以乳类为主,当今1岁以上幼儿及儿童也多每日饮1杯牛奶。小儿饮食不能自节,脾胃功能尚不健全,最易伤食积滞。我们知道,山楂善消肉积,麦芽、谷芽、神曲消淀粉类食积,莱菔子以:气消胀为主,那么乳类食积用什么消呢?现代药理发现,乌梅味酸,有类似乳酸的作用,善消乳积。故婴儿因乳食为主而致伤食积滞者,保和丸中必加乌梅、木瓜之类,方能奏效。

2、涩肠止泻

小儿“脾常不足”,且饮食不能自节(洁),可因脾虚不运致泄,可因伤食积滞致泄。小儿“肺常不足”“藩篱疏”,还可因外感致肺气不宣,肺失宣肃,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致肠道失司,而往往在外感咳喘时并发泄泻。上述泄泻之症,临床或参苓白术散之类健脾运湿,或保和丸之类消导食滞,或宣肺止咳平喘之麻杏银翘之属疏表宣肺散邪,若均加一味乌梅,一则消食,二则止泄。又因小儿“稚阴未充”,泄久必伤津耗液,咳久必耗散肺气,故乌梅并可在其中发挥其生津及敛肺作用,可谓一举四得。

3、敛汗

小儿神气未充,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且腠理未固,藩篱疏,故多汗证。临症营卫不和、食积、卫气虚等汗证,均可在相应之桂枝汤、保和丸或玉屏风散等方中加乌梅、白芍、龙骨、牡蛎、五味子、麻黄根、浮小麦之类以敛汗。

4、生津

小儿稚阴之体,阴液不足。久泄久痢、误汗、发热等症均致小儿阴津亏虚,导致唇干舌燥,纳呆厌食,烦躁啼哭,彻夜不眠,故上述诸症均可酌加乌梅、木瓜、麦门冬、天花粉、沙参等以滋阴养液润燥,开胃止惊镇静,防止虚脱。

5、敛肺

小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一些干咳经中西药治疗,久治不愈者,多属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肺气耗散。乌梅味酸入肝,具柔肝缓肝作用,归肺,有止咳作用,故此类干咳、久咳,久治不愈之患儿,可在化痰止咳方中酌加乌梅、白芍、黄连、当归之属以柔肝敛肺止咳,效如桴鼓。

6、安蛔

小儿饮食不洁,多虫证,乌梅丸以乌梅为君,其安蛔止痛驱虫之效果已为众医家所确认,在此不必赘述。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133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