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敷贴6

时间:2017/9/25 7:55:00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德晟堂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推荐

郭金晟

第二十五方五倍子5g,白糖5g,枯矾30g,硼砂5g。

上药前二味置锅内文火炒黄取出,人余二味共研细末,贮瓶。用时以药末撒布溃疡面,每日1-2次。

口腔溃疡。

经治37例.2天痊愈31例,3日以上愈6例。少数配有内服

吉林医学,r4。载苟生茂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三、口腔溃疡第一方紫金锭30g,参三七15g.醋适量。

前二药共研细末,分3次醋词敷颈前喉结上凹陷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并以醋经常保持湿润,隔日换药1次。

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痒疼痛。

经治7例,愈5例,好转2例。

浙江中医杂志.;21(12);。

第二方生鸡内金15g,冰片2g。

鸡内金烧灰研粉,冰片研细,共同台匀,装瓶备用:,用时取粉2g,撒患处。

小儿口腔溃疡,

《中医简易外治法》。

[2]第三方炉日1石、月石、山慈菇、青黛、龙骨各9g,冰片、生石膏各4.5g.煅珍珠O.lg,元寸0.6g.熊胆0.9g。

上药共研极细末,清疮后撒末于患处,每H3~5次。

口腔糜烂。

经治例,显效64,有效29,无任何副作用。

[2]第四方乌鱼1条,老陈醋适量。

将乌鱼和醋捣烂如泥,贴足心上,男左女右。

小儿口腔溃疡n

一般用药2~3次有效。

《中医临床验方集》o

[2]第五方胆矾、梅片、细辛各log,元胡、川芎、甘草各Sg。

共研细末,用时将药末撇患处,日l~2次。

口腔糜烂,疼痛。

经治例,愈90例,显效22例,有效6例。

陕西中医.6.4

第六方煅炉甘石2g,人中白(煅)1g.青黛2g,冰片0.3g,枯矾o.5g。

上药共为极细末,收贮勿受潮。用时将药束涂患处,1日1次。

【主治J口腔溃疡。

中医杂志,;28(12);53。

第七方细辛6g。

研细末,分作5包,每日1包,用醋或甘油适量,词糊敫神阙穴(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日l换,连用4—5日。

口腔溃疡之虚火证。

报道,经精20例复发性口腔炎,有效17例,不效3例;又治15例,其中10例是用多种抗生素和维生素不效,经上方治疗均获痊愈;又治口腔溃疡68例,轻症1~3次即愈,重症3~10次痊愈。另据报道,一般口腔溃疡敷药后,不出4天,均能痊愈。小儿高热成泄泻之后出现口腔糜烂,流涎特多,痛甚不肯饮食者,用之亦效。叉据报道,用细辛9—15g研末,同前法用,治疗阿弗他口腔炎,药敷肚脐至少3天,对顽固性病例可-a连续贴敷2次1。经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3.4%。

第八方吴茱萸适量。

研细末,用适量醋调稠膏,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1换,用药1~5日o用量l岁以下1.5~6g;1~5岁6—9g;6—15岁9~12g;15岁以上12~15g。

口腔溃疡虚火证。

据报道,经治倒,愈例,好转5例,无效4例。又报道,上方治复发性口疮38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1例,全部获愈。一般轻症敷l~2次获愈,重症3~5次可愈。

[5j第九方生硼砂30g,朱砂3g,飞滑石55g.琥珀6g,冰片4g,甘草20g。

上药分研细末,再将朱砂和硼砂和匀,共研极细末后,共和诸药,再研成粉末,装瓶内备用。用时将粉末涂溃疡面上,每日3次。痛甚不能进食者,饭前加涂1次。

【主治1小儿口腔溃疡,疼痛灼热,或伴发热口臭。

治疗52例,l天止痛者13例,2天止痛者22例,5天内溃疡愈合者26例.10天内愈合13例,余者均显效。

山医院,任国医o

第十方鲜地龙30条,吴茱萸3go地龙洗净放碗内,撒白糖适量,搅拌使熔化,吴萸研。前一味溶解后与吴萸和面粉适量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或青菜叶,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或用干地龙研末加茱萸末,面粉少许。口腔溃疡实火证。据报道,经治口腔炎、溃疡,一般3日愈o

[5l第十一方黄柏(或黄连或大黄)、细辛各等份。

上二味共研细末,醋调为膏,敷于肚脐(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t1换,连用3~5日。

口腔溃疡实火症。

15]第十二方(处方)干姜、黄柏各等份。(制备用】将上药其研细末,敷口腔。

(主治】口腔炎、口疮溃烂、疼痛、口气臭秽。

经治56例,痊愈38,好转14.无效4例。

浙江中医杂志,;15(7);

第十三方(处方)山豆根、大黄各30g,人中白、青黛各20g,黄连、孩儿茶、枯矾、没药各15g.砂仁log,冰片3g。

上药共研细末,高压消毒,清洁口腔后取药末少许,加2%龙胆紫适量调匀至糊,外搽患处,日3~5次。

口腔糜烂,气味难嗅。

【功效l经治26例,于3~5日均愈。

四川中医.;3(4);33。

第十四方吴茱萸末适量,内桂末2g。

醋调上末,分成两块,制成饼于睡前敷两脚心(涌泉穴),外以青菜叶盖上,绷带固定,至次日晨取下。每日换药1次,用药1~5日。

口腔溃疡虚火证。

据报道,经治口糜,齿衄、痄腮、眩晕均于敷药2~5次后获愈。

[5]第十五方冰片1.5g,黄连9g,青黛6g,硼砂3g.寒水石9g。

【制备用l上药研极细末,为散。乳蛾可作咽部喷涂。鹅口疮,口糜,每日外涂1—2次,口角及口周外有溃疡可用植物油调涂。

乳蛾、口糜、鹅口疮。《祁振华临床经验集》。

[2]第十六方象皮30g,牙皂3g,松花粉15g,乳香12g,松香12g,冰片3go

上药共研极细面,外敷患处,每日1次,干面或油调用。

鹅口疮、口腔溃疡、疮疡溃烂久不收口者。

《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

第十七方净青黛15g,黄柏15g。共研细。用时取药粉2g,分撒口腔溃疡处,每日2次。

小儿口舌生疮。

《中医简易外治法》。

[2]第十八方小麦面炒灰2份,冰片l份。

混合研细,收贮。用时将药粉吹患处,每天2~3次。

小儿口腔炎。

《食物疗法》。

[2]第十九方乳香、没药各9g,大黄15g,煅石膏30g,冰片3g,儿茶9g,黄柏15g,细辛6g,五倍子15g,维生素Blmg,强的松mg。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棉签蘸药粉少许,涂口腔溃疡处,每日3~4次,饭后用药为好。

复发性口腔溃疡。

经治例,治愈so%以上,一般l—3天愈合,最长不过4天。

中级医刊,-40载禹奎山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四、白喉第一方香油、白矾、蜂蜜各30g,冰片适量。

卜方前二味合,蒸笼蒸至溶解后,加蜂蜜调匀,冷后加入细研之冰片搅匀,用棉棒蘸药涂喉。

白喉。

第二方牛黄lg.巴豆5个,银珠1g,大枣10枚,水银1go

巴豆去壳去油,大枣去核,水银炒透,共捣如膏,做10丸。每次l丸,用棉花包裹,蘸酒精少许,塞人鼻孔内,半小时后再换l丸,塞另一鼻孔,时间相同。将药取出后,用苏叶、薄荷煎水频饮即愈。

白喉,喉中白膜疼痛。经治9例,痊愈8例。

《山东中西验方集锦》。

[21第三方寒水石、人中自各30g,白矾15g.西月石10g,川连、西牛黄、青黛、冰片各6g.蜒蚰数条。

前六味共研末,与蜒蚰拌和,捶捣如泥,置日暴晒干透,研细过筛,再入乳钵与青黛、冰片共研,至无声为度,贮备。用取少许,吹入咽部。

白喉,喉痛等。

《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第四方壁钱14个,雄黄0,6g,明矾1-5g,冰片1.2go

将明矾放鸡蛋壳内煅过,与另三味同研匀,吹烂处。

烂喉蛾,或奋生氏咽峡炎。

[4]第五方【处方l青鱼胆3个,生打膏末30g。

将胆汁和入石膏末中,阴干,研细,用时少加冰片吹患处。

咽喉腐烂疼痛。

第六方雄黄、硼砂、人中白各0.9g,冰片0.3g。

上药共研末,吹门中患处。

咽喉腐烂疼痛。

[4]第七方鲜益母草loog,醋2ml。

益母草捣烂取汁,与醋混合,加凉开水8ml+涂咽喉,每1~2小时l次,遇分泌物阻塞,速用棉签咽喉涂搅,吐出粘液。

喉中白膜,喉痛。

《醋蛋治百病》o

[2]第八方【处方I玄明粉15g,硼砂15g,朱砂1.8g,冰片1+2g。

各研极细,和匀,密贮。用时吹药患处,每日数次。咽下无妨。

白喉、咽喉肿痛。

《古今名方》。

[2】第九方月石15g.牙硝45g,炒白僵蚕3g,冰片0,6g。

上药共研细末,每用1*5g,以笔管吹人喉中。

急喉风,咽喉疼痛,喉中白膜,阻塞感。

《灵验良方汇编》。

[2]第十方黄瓜霜10g,人中白、人中黄各30g,麝香O.lg,冰片1.2g,硼砂粉0.6g,朱砂粉1.8g,牛黄末0.9go

选白色小黄瓜l条,纵剖两瓣去瓤,用IDOg土硝填于黄瓜内合齐,用线栓紧,放1月左右,黄瓜外起一层白霜,将白霜扫于白纸上。将人中白、黄置铁锅内焙干研细与上药混匀收贮。用时取药末少许吹口内,日6~7次。

白喉,喉糜,白喉剥出血。

四川中医,;3(1);

54。第十一方癞蛤蟆g,明矾g。

上药共捣烂,涂于5cm×lOcm纱布上,置患者前颈部,固定。稍许患者喉部有清凉舒适感,咽部分泌物逐渐减少,每5~6小时更换1次。

f主治】白喉,喉中梗阻,白膜不易剥离,咽痛。

约5~6次可愈。

《偏方大全》。

第十二方藏青果、薄荷叶、凤凰衣(蛋壳内白皮)各6g,黄柏、川贝、儿茶各3g,冰片1,5g。

上药共研末,小量吹喉,每日3次。

【主治1白喉中期,喉中溃疡,腐肉不脱之症。

经治多年,甚效。辛辣刺激食物。

《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2]第十三方生巴豆0,3~0.5g,朱砂0.3—0,5g。

先将巴豆仁,布包压碎去油,与朱砂等量研和匀。放在小膏药或胶布中心,敷贴两眉间稍上处(即印堂穴),8—10小时,将膏药揭去。去药2~4小时可见贴处有水泡,可用3%龙胆紫药水涂抹。如未起泡再贴。

白喉。

一般贴敷1次即可。另广东揭阳县河婆卫生院报道,经治59例最快不到1天,最慢8天,均愈。

《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2]第十四方朱砂、冰片、煅壁虎各3g,绷砂1.5g,川黄连2.lg,凤凰衣、熊胆各1g麝香0.3g,青黛4.5g。

凤凰衣微火焙,川黄连切碎晒干,壁虎微火煅各药研细末,再人熊胆、麝香、冰片研至无声,密贮固封。用时少许吹喉,每日3~5次。

白喉、喉痧、喉炎等。

《古今名方》。

第十五方壁钱14个,雄黄0.3g,明矾15g,冰片0.3g。

将明矾放鸡子壳内煅过,于上药同研匀,吹烂处。

烂喉蛾或增生性咽蛱炎。

[7]第十六方白僵蚕10个,全蝎10个,硼砂、雄黄、明矾、胆矾、猪牙皂各3g。

共研细束,用少许吹人喉中。

喉闭、缠喉风。

《蒲辅周医疗经验》。

第十七方①万年青[学名:Rohden.Japonica(Thunb).Roth)鲜根10g左右,食酷15ml;②白草霜2g、冰片1go

①方将食醋置粗碗内,以万年青根磨之,以汁牯手为度,再用消毒纱布蘸汁将咽喉假膜拭擦干净并吐出。②方研细末匀,用小竹简将药末吹置患处,闭口2分钟,第一天每半小时至1小时用药1次,第二天改3~5小时用药1次,直至痊愈。

白喉。①还可用治颈淋巴结肿大及软组飒水肿所致的“牛颈”。

广西中医药,.50载胡辅庆经验。摘自《晋襄t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三节腮腺炎第一方连翘粉60g,大黄粉60g.黄酒12,Og。

上三昧和匀敷小孩腰部,如干兑白开水词稀再敷。

小儿痄腮。

《中医简易外冶法。

【2]第二方①芒硝30g,青黛lOg,白醋适量;

②蒲公英、大青叶各30g。

上方①调糊,敷患处,每日J次。

方②用2碗水煎汁半碗微温服。7岁以下儿童减半。

腮腺炎。一般4~5天愈。

戒辛辣燥热之品。

家庭医生,;(6);38。

第三方黄柏7份,生石膏3份。

共研细粉,用时取适量药粉调敷患处,外盖塑料膜,纱布固定。每日1次,连敷2~3次。

流行性腮腺炎,

经治62例。一般敷药2~3天后体温正常,肿胀消失,其中2次愈50例,3次愈8例,4次愈4例。

《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流行性腮腺炎》。

[2】第四方生大黄适量。

将生大黄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大黄粉1.5~3g,用生理盐水调成软膏状.涂于纱布,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

痄腮(腮腺炎)。

如伴全身发热,可予解热镇痛药。

中医杂志,,30(3);58。

第五方仙人掌I片,芒硝10g(为一侧量)。

取仙人掌用刀刮去皮刺,捶如泥状,调人芒硝,均匀地敷于患处,外贴尼龙薄膜,再以绷带固定,不使膏药脱落,12小时换1次。若加服蒲公英、板蓝根更好。

腮腺炎(痄腮)o高热者同时加服普剂消毒饮。

中医报,.3.17.(2)。

第六方赤小豆30g,大黄15g,青黛30gD

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黛和匀分成5包,备用。同时以1包2个鸡蛋清调成稀糊,用物蘸药涂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流行性腮腺炎。

经治79例,1-3天全部治愈。

【出处J《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方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芍、连翘、牛军、栀子、大青叶、板蓝根各l份,五灵脂5份。

上药14份,研极细,用炼蜂蜜调成膏状,冷后摊纱布敷贴腮肿处。敷药面应大于腮肿,每30~36小时换药1次。

腮腺炎。

经治例,均于敷药3次内愈。高热者配以汤剂同服。

中医报..2.27.

(3)。第八方食醋、墨汁各等份。

将二者混匀,每日涂患处4~6处,或用纱布1块,泡浸食醋,贴敷患处,每日数次。

腮腺炎。

《食物疗法》o

[2]第九方亦小豆适量,又方加芙蓉叶等份;①加黄柏适量;②加大黄、白芨。

研末。用醋或鸡蛋清调敷患处。每日1次。

痄腮。《食物疗法》。

[2]第十方薄荷、白芷共30g,大黄、姜黄各15g,乳香、没药、蜂房各9g。

共研细末,蜂蜜和酒调敷。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沈绍九医话》。

[2]第十一方大蒜籽log.米醋lOml。

将大蒜籽剥去外衣,加醋同捣如泥,敷患处。每日2次,随捣随敷,至肿消退止。

流行性腮腺炎。

《食物疗法》o

[2]第十二方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大黄30g,青黛15g,冰片15g

上药共研细末,分成3小包备用。每取药末l小包,鸡蛋清2个,调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临床验方集》。

[2]第十三方川大黄30g.赤小豆60g,白芨60g,陈醋60go

前三味共研细末,醋煎沸人药末涮匀成糊,敷患处,每日l次..

痄腮。

《中医医学丛书之三·中医儿科学》。

[2]第十四方陈石灰、醋。

石灰研细末,同醋凋,涂患处。

腮腺炎。

[7]第十五方鲜土豆1个,白矾6g。

土豆洗净,同白矾捣烂敷患处,干则换之。

腮腺炎。

[7]第十六方黄连、大黄、吴萸各log,胆南星7go

共研细末,用醋或开水调成糊状,分成2份,晚上分贴2脚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次晨去掉,连敷3个晚上。

流行性腮腺炎。

据报道,经治多例,效果满意。

[73第十七方硫磺30g,荞麦面45g。

共为细末,用白酒调和敷患处,药干后再凋。腮腺炎。

[7】第十八方鲜蒲公英适量。

连根带叶洗净,捣膏配鸡蛋清,加白矾3g冰片0.3g薄荷步许和蜜调患处。(主治)腮腺炎。

第十九方(处方!仙人掌。

去刺捣烂敷患处,(主治)腮腺炎。

[4]第-十方凤仙花梗叶。

酒浸2只,用药棉蘸酒擦患处,连用2~4天。

腮腺炎

。第二十一方甘草木适量,鸡蛋清1个。

【制备用)调糊,外敷患处。

腮腺炎。

[4]第二十二方【处方1山慈菇。研细末,用好醋调敷患处。

腮腺炎

[4]第二十三方井底泥。

涂抹患处,干燥即换,亦可用老醋调敷。

腮腺炎。

[4]第二十四方鲜侧柏叶60g,雄黄6g,鸡蛋清2只。

【制备用1共捣如泥,敷患处。又方①单用侧柏叶捣蛋清调敷;②炙侧柏叶60g,生矾9g,研末蛋清调外敷。

腮腺炎。

[4]第二十五方雄黄、蛇蜕各适量。

上药研末匀和,塞耳道中。又方:单用蛇蜕1g,搓成管状塞耳,双侧肿,塞双耳。

腮腺炎。

苏州市《中医验方集锦》。

[4】第二十六方薄荷6g.元明粉9g,冰片1.5g,青黛12g。

研末和蜜调敷患处。

【主治J腮腺炎o

{4]第二十七方鲜车前草一握。

捣烂,贴敷患处。

腮腺炎。

[4]第二十八方鲜魔芋。

将魔芋洗净,用刀刮成细末,摊纱布上贴患处,药于即换。

腮腺炎。

贵阳市《中医草药医民族医秘方验方》。

[4]第二十九方土蜂窝一个。

研末,蜜或香油调敷患处。

腮腺炎。[4】

第三十方【处方J葶苈子30g,芒硝15g。

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于即换。

腮腺炎。

f4]第三十一方I处方】明矾、芋艿各等份。

捣烂敷患处,每日2-3次。

腮腺炎。

[4]上海市《验方选编》。

第三十二方山豆根15g。

以适量酒酿炖浓汁外敷。

腮腺炎。

[4】第三十三方青黛6g,皮硝3g。

用酒水或醋调上药匀外敷。

腮腺炎。

【4]第三十四方生半夏30g,仙人掌50g(去刺)。

半夏研末和仙人掌捣泥.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外敷。每日换药1次,体温较高者口服解热镇痛药。

腮腺炎。[4]经治70例。其中白细胞5×/L,68例,5×11,,2例,尿淀粉酶增高42倒,血清腮腺病毒阳性61例。结果3天愈30例,5天愈36例,4倒加服抗病毒口服液8天痊愈,无不良反应。姜明煤,车桂彦。生半夏、仙人掌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70例。中国中医急症,3.11(6);

第三十五方雄黄、明矾各等份。又方:枯矾30g,雄黄3g,鸡蛋清调。

共研细粉,醋调外搽。

腮腺炎。经治50例,痊愈37例,好转13例。

第三十六方野菊花叶~握。捣烂敷腮或捣加醋少许外敷,干则换。腮腺炎。

[7]第三十七方大黄、芒硝。

生大黄研末过月筛,和芒硝细末,用醋调糊状敷患处。

(主治】痄腮(腮腺炎)。

1日见效,3日大效。吕国兴,冯桂兰。大黄、芒硝散外敷治疗痄腮。中国药业[J]..10;19。

第三十八方猪胆汁适量。

将上药干燥成膏状,摊厚纸上,贴敷肿处,胶布固定,日敷1次。

腮腺炎。经治例,愈例,无效1例,敷1次愈93例,2次愈12例。

吉林中医药,.20载邢学恭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三十九方鹿角霜15g,板蓝根log.青黛粉16g,冰片5g.50度白酒30ml。

上方前二昧共研细末,人冰片研粉末,再加青黛用白酒调匀,涂患处,每3小时涂1次。

流行性腮腺炎。

报道,上方治流行性腮腺炎3天可愈,效佳。

(51第四十方大青叶50-g。

上药研细末,加适量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日2次,每次2小时。

腮腺炎。经治14例,I侧肿者6例,双侧者8例,平均4天愈。

吉林中医药,.2。载孟繁荣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

续一。

第四十一方蟾蜍皮(鲜)。

蟾蜍用清水洗净,去头及耳后腺,将皮剥下剪成膏药样,表皮向外直接贴于患处。自然干燥脱落后,可浸水重贴或更换新皮敷贴,至肿消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

经治例,一般3天痊愈,除高热者需对症处理,无需再加他药。

江苏中医杂志,.60载秦家增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四十二方田螺、醋适量。

共磨至稀糊状涂布患处,干了再涂,日3~5次直至痊愈,重症者加服解毒制或退热解毒剂。如玄参18g,桔梗6g.连翘9g,牛蒡子3g,丈青叶或板蓝根9-12g,甘草4.5g,或加黄芩9g.川黄连4.5g,生石膏30g,竹茹4.5g,川楝子9go腮腺炎。

经治例,痊愈例,轻者平均2天,中等症状平均3.7天,重症者5.1天。

广西中医药研究所。

[1]第四十三方活蚯蚓与等量白糖,凡士林2-3倍。

前二味拌匀半小时后可见粘液,过滤后加凡士林加热词合成软膏,外敷,1日6次或更多次。

流行性腮腺炎。

经治12例,全在l~3天退热,1~7天肿胀消失。

贵州省医院。

【1]第四十四方石蒜、蒲公英各适量。

上药洗净,共捣如泥,加上等香醋适量词匀,敷于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I~2次。

腮腺炎。经治27例,1日愈14例,2B愈9例,3日愈4例。

中国农村医学,.1。载王祯祥经验。摘自《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

第四节小儿厌食症、腹泻、疳积一、小儿厌食症第一方肉桂、干姜、丁香、白术等。

研末,调膏,敷脐。

小儿厌食症。

经治例,总有效率93-75%。王为,王长德,李玉忠。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22(1);31。

穿山甲、鸡内金、槟榔等。

上药研极细末,醋调糊状敷神阙穴,每敷48小时,连敷3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统计结果。小儿厌食症。

经治例,痊愈例,有效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7.12,%。李巧玲,李新年。消积厌食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药学刊,,10(5);

39。第三方党参、白术、山药、炒神曲、炒麦芽等。

上药研细末加甘油、醋调膏,隔日交替

贴中脘、神阙。

小儿厌食症。[功效】经治1oo例,总有效率为89%。纪战尚,张忡源。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loo例疗效观察。中医外治杂志。,(6);23。

第四方桃仁、大黄、鸡内金、莱菔子各等份,冰片少许。

研末,每用15N25g,水调糊状,敷双侧内关,包扎固定,24小时后去之,隔3天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

小儿厌食症。

2个疗程显效,3个疗程治愈率l00%。蔡天祥。巾药外敷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0(3);

第五方桂枝、川椒、丁香、香附、陈皮、小香皮等。

共研细末,装布袋用佩戴法敷贴胸部、中脘处,每周更换药粉1次,连续佩戴数周或数月。

小儿胃纳不佳,消化不良。

甚验。秦萍。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体会。浙江中医学院学报[J].4,28(4);43。

第六方木香、茱萸、砂仁、焦山楂等。

共研细末,以米醋调至糊状,敷脐,固定。24小时换药1次。3次为l疗程。

小儿厌食症。

经治例,总有效率为98.82%。张力,黄春霞。增食膏敷贴种阙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L9(5):4

,第七方苍术、白术、陈皮、山楂、鸡内金、丁香各等份,:l的硫酸锌片适量。

共研细束,取lg药末敷患儿神阙穴,每24小时更换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3个疗程统计结果。

小儿厌食症。

经治60例,愈35例(58-3%),好转25(41.7%)。周文新。自制方剂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浙江中西医结台杂志,,5(增刊);78。

第八方砂仁lOg,二丑lOg,炒菜菔于6g,大黄5g,苍术log.吴萸10g,白胡椒Sg,丁香5g。

上药共制为水浸膏,每贴5g,将药膏敷贴神阙、下脘等穴,固定。每习l次,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并设口服葡萄糖酸锌片3-5~7mg/kg/天,分2~3次服完,2周后观察结果的对照组。

小儿厌食症。

治疗组例,统计时体重增加g以上,症状消失的显效例(66.19%).体重增加在~g之间,症状减轻的好转62例(29.52%);对照例依秩62例(36.47%).46例(27.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史纪,程志,董自巧。厌食膏外教治疗小儿厌症例。上海中医药杂志,.8,3

4。第九方高良姜、草拔、荜澄茄、青皮、广木香、薄荷,蜀椒等。

(制备用】共研制成香袋。佩戴一个月。

小儿厌食症。

总有效率89.2%。曹赫基。中药香袋佩带法治疗倒小儿厌食症近期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0);21。

第十方黄芪、炒白术、焦山楂、炒鸡内金、芒硝各10g,陈皮、木香、砂仁各6g。

共研细末,制成肚袋,戴腹部,半月或1月换药1次。吴震西。小儿厌食有什么外治疗法。中医杂志..(6);

第十一方贴膏I号,贴膏Ⅱ号口

上方I号,太乙肚身膏贴内关、足三里、太溪等,治实热型患儿;虚寒型I号加Ⅱ号(子午效灵膏)贴中脘、关元、天枢、脾腧、胃俞等。24—48小时为1贴,穴位轮换,每3贴为1个疗程。

小儿厌食症。

经治30例,显教70%,总有效率l00%o李国柱,张敬党。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中国针灸,.(6);11。

第十二方磁片。

贴敷神阙穴。

小儿厌食症。

经治例,总有效率87.1%。王频,周波。磁片神阙穴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倒。中国民间疗法,2.10(4);

第十三方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中药。

制成消食贴,敷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l张贴12小时以上。对照组口服枳术丸。

小儿厌食症。

治疗组总有效率B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7.14%。熊建平,万明,司远萍,等。消食贴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与实践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6(3);-0

第十四方白术、枳实、山楂、砂仁、莱菔子、肉桂、冰片等8味。

上方共制成贴剂,贴敷肚脐,每日1次,每次贴12小时,并设以同样处方制备的枳术丸口服进行治疗结果对照。

小儿厌食症。

贴敷治疗倒,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4,21,37,1l例;口服70例,分别为22,10,29,90平均摄食量贴敷组为.3±83-3g,口服组.1±62.贴膏敷脐既可使胃肠局部血液浓度增高,产生治疗作用,又可避开药在胃中受到胃酸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司远萍,唐瑛,万明,等。消食贴敷剂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7(10);6

炒神曲log,炒麦芽10g。焦山楂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加减:兼有乳食停滞加陈皮6g,酒大黄5g;兼有脾湿困中,加白扁豆10g,薏苡仁10g;兼有先天不足加人参3g,于姜5g,甘草6g;兼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lOg,山药lOg,白术6g;兼有恶心、呕吐,加半夏6g,藿香5g,枳壳6g;兼有大便稀溏,加苍术10g,诃子6g。

基本药与应加药共研细末,加淀粉1-3g,用白开水调糊,睡前敷于患儿脐上,用绷带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l疗程。不愈者,间隔l周,再行第2疗程。

小儿厌食症。

总有效率为98.4%o家庭医生,;(9);46t二、

腹泻第一方干姜、艾叶、小茴香各20g,花椒15g.生姜30g。

前4昧共研末,生姜捣碎拌药末,装入纱布袋中,敷脐。再用热水袋置布袋之上,昼夜连续保持温度,5天为l疗程。

脾肾阳虚型小儿腹荐。

。报道,经治98例,l~3个疗程治愈94%。

【5]第二方.鲜螺.10一30个.(井中、泉水中螺为佳,若无取田螺置清水中养3一4日)。

上1味,取肉捣碎,用纱布包2~3层,敷肚脐,外盖薄膜,固定,每日1换,连敷5-7日。螺肉干可滴人冷开水保持湿润,若配合饮螺肉汤,敷更佳D

夏季热,暑伤肺胃证。

[5]第三方益智仁lOg,乌药8g.山药8g或缩泉丸(成药)o

上三昧研细末或取缩泉丸适量捣碎,温开水调糊状填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外用暖水袋暖之。

夏季热上盛下虚证。

第四方丁香、吴萸、川椒。

共研末,菜油调糊,敷脐,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婴幼儿泄泻。经治例,痊愈68t.56.67%).显效29(24.17%),有效12(10%),总有效率90.83%o秦萍。暖脐膏敷脐治疗婴幼儿泄泻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3*27(5);65。第五方米壳5g。水煎成汁,用纱布浸汁后敷肚脐,1日调换数次。小儿久泻不止,滑泄无度,胃不受纳。《名医特色经验精华_》。

第六方五倍子1个。

研末为糊丸如绿豆大小、,纳入脐中,料布固定。

小儿腹泻,大便清水。

《中医临床验方集》[2】

第七方苦参、苍术。

各研末,(热重者3:1配合,湿重者1:3配合),以米醋调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包裹,4~12小时换药】次,泻缓换药时间可适当延长。小儿湿热泻泄。中医杂志,,31(4);54。

第八方车前子、丁香、肉桂(按3:1:2比例)。

研末和匀,用时取粉末2g,置脐中以加热的纸膏药贴于上。

小儿脾虚泄霄。

一般外教l~2次获效。

中医杂志,.31(4);54。

第九方青木香g,木通、苍术、羌活、防风、川乌、陈皮各50g,泽泻40g,大黄、法半夏各30g。

取猪板油g,于铁锅文火煮砩,将上药倒人油内,熬至焦黑去渣,将油熬至滴水戚珠后,趁热倒陶瓷器皿中,成膏。用时取药膏少许平摊Scm×Scm的牛皮纸上,加热,趁热贴于患儿脐周,每日1次。

小儿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泄泻。【注意l避免受凉,忌食肥甘、瓜果、生玲。

【出处J中医报,8.12.17.(2)。

第十方绿豆粉、鸡蛋清。绿豆粉调鸡蛋清,敷于囱门,泻止即去。如伴有呕,兼敷足心。

小儿泄泻、呕吐。

中医杂志,.31(4);54

。第十一方花椒、干姜、乌药、肉桂、小茴香、大腹皮、白豆麓、木香、藿香、灶心土。

上药焙干研末,混合均匀,加两成膏剂(宝康灵),填敷于患儿脐部,药膏大于脐跟2cm,纱布包扎固定。一般一·昼夜更换,必要时1日2次03天为1疗程。脱水患儿口服补盐液。

小儿腹泻。经治例,均在5天内痊愈。王霞,黎治荣,邓莲珍,等。宝康灵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4,13(9);-。

第十二方丁香、术香各5-log,肉桂4~6g。

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内,放肚脐上,绷带缚固定,呕即去药。不愈晚再敷。

小儿脾肾阳虚腹泻。

报道,经治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

[5]第十三方吴萸6g,肉桂、广术香各5g.公丁香、地榆各4g(1剂1次)。

上共为细末,每次取药末适量,放置肚脐上,外盖纱布,绷带固定。48小时去掉,一般连用2—4次。

小儿脾阴虚腹泻。

[5]第十四方茱萸20g.米醋适量。

吴茱萸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敷于神阙、下脘、天枢、气海穴。24小时换药1次。

小儿泄泻。中医杂志.;31(4),54。

第十五方白术50g,丁香lOg,肉桂lOg。

共研为细末,每取药粉适量,填满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无用热水袋热熨脐1r~2次,每次10~20分钟,1—2天换药1次。一般敷2次即能痊愈。

小儿腹泻脾虚证。

经治82例,痊愈80例,占97.55%o[5】

第十六方苍术20g,藁率lOg.

共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唾液(口水)调成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l昼夜换药1次。

小儿消化不良之寒湿泻。

[5]第十七方【处方l吴萸2g,丁香、木香各1.5g,肉桂、苍术各3go共研细末,醋词戚糊,敷肚脐,用胶布等严封,每2日1换。

小儿腹泻。

经治例,痊愈例,占94%。

第十八方党参lo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

共研细末,每取2g.温开水调糊状,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l换。

小儿腹泻脾虚证。

[5]第十九方生苍术12g.干姜lg,丁香6g,川椒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藿香正气水调糊,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主治】小儿腹泻脾虚证。

[51第二十方生山楂10g,白果仁lOg,诃子15g,车前子1go

上药共研细末,每取适量,麻油调拌成丸,填满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

小儿伤食泻(消化不良)。

健康咨询电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zysx/10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