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诊断的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时间:2021/3/27 14:34:55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白斑病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近些年来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十分活跃,并取得重要进展,其中,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改善肺癌人群整体预后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攻克肺癌带来了曙光。

1、影像诊断新技术

传统影像技术如CT、PET-CT等是影像组学的基础,影像组学技术以其高通量和客观、精确、可量化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2、组学技术OMICS

OMICS,组学技术,从基因研究到临床验证,越来越多的Biomarks已经被证实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

肺癌自身抗体-是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抗原后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基础研究发现,肺癌自身抗体是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子;

补体片段-C4d的浓度在肺癌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增加;

miRNA(微RNA)-miRNA识别分类器诊断肺癌高风险人群,已成为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循环肿瘤DNA-指导晚期肿瘤精准治疗的价值已被相关研究证实;

循环肿瘤细胞(CTC)-液体活检,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和肺癌进展的动态检测,也可监测肿瘤的异质性,发现基因突变,指导治疗;

外泌体-相关研究少,却是近年的研究兴趣点;

使用甲基化测序检测ctDNA甲基化-血液标本诊断模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79.5%和85.2%,甲基化对于早期肺癌自身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充分一些。

肺癌早期诊断的Biomarks具有非侵入性,多次动态检测的优点。陈良安教授团队应用生物组学技术,筛选出了一组Li-RNA、mRNA和circRNA标记物用于GGN的良恶性判断。

呼出气组学具有无创、简便,成分丰富,包括无机、有机成分等特点,使其也应用肺癌的早期诊断。有团队的研究发现,特定的呼出气成分谱可用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准确率在80.0%-84%。

3、介入诊疗新技术

加入了不同光学设备的新型内镜技术,使得气管镜下的成像越来越接近病灶的微观世界。比如超声弹性成像、OCT、CLE等镜下病灶图像,从图像上可以较明显的鉴别良、恶性病灶,甚至是判断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

导航支气管镜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虚拟导航、磁导航等已基本帮助临床医生实现了远端外周病灶看得见、取得着的境界。

4、其他新兴技术

介入方面,机器人的辅助操作使得微创活检变得更便捷、更准确,比如机器人三维定位穿刺,术前精确的定位,使穿刺时长明显缩短,不受患者呼吸动度的影响,医生和患者显著减少放射暴露。

还有三代测序、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遗传易感性等也都开始应用于肺癌早期诊断领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981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