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一生坚守一名90岁儿科医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643.html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名青年,为了一心向往的医学事业,先后3次考上了不同的大学,走进了医学殿堂,最终选择了儿科专业。这位年轻人现在已经九旬,他老人家用自己的一生坚守,人文情怀,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食粮。

儒贤良,稚无殇;韬杏林,新医长!

不忘初心,一生坚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今日儿科同事们为我过90岁生日,此刻,面对美酒佳肴,我用曹操这句名言问自己:“60多年来你为儿科做了多少贡献?”我想也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同事们没有忘记我,还这样真诚、热情的对我,真是感激不尽啊!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过生日,每逢孩子要给我过生日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不想知道,未给儿科做出多大成绩就这么大岁数了。现在想想人一生也只能过一次90岁生日,今天我知足了!

现在,我愿意将我90年走过的路程讲给大家听:

我出生在山东省一个古老但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里。自小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以小业主为生,虽不富有但还殷实。从小我就受孔孟思想的教育,知道三字经说中的“幼不学,老何为”的道理。我前20年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度过的,解放前夕我高中毕业,就和几位同学南下寻求合适的大学,当坐船从青岛到上海后正赶上海解放,我们就顺船绳爬了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台湾,其他同学各找出路去了,我寻求未果,无奈我又回到家中,有一次老天突降大雨冲垮了我家山坡上的窑,那是全家维持生计的唯一来源,从此,我家破产了。为了生计我暂时做了小学教员,此间,看到疾病流行猖獗,就立志学医“悬壶济世”。年,我决心去南京上大学,由于经济拮据让同学代我到校报名,他看到报医的人太多,就给报了气象系,考取后,不随心愿多次要求转系不成,校方批准休学,我想可借此再考他校,当年就擅自考取山东医学院,不料命运多舛,一年后南大得知,通知山大让我立即回校复学,回校后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校方终于批准我退学重考了,因为家庭经济实在困难,弟、妹也要上学,父母坚决反对我再考,就在年高考前一个月,我帮助一位亲戚复习,他负担我食宿和路费方能赴北京参加考试。为了初心我不惜浪费三年时光,才如愿以偿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以后成为全国第一届儿科系的学生。

当时全国大学生所有费用都由国家承担,还发一些助学金,这样没了经济压力,有优越的学习环境,我刻苦学习加上又有一些医学基础,每年都是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到四年级学院要分出儿科系时,我带头报名,还做很多同学的思想工作,报名儿科系,并积极要求进步当年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年毕业前夕,系辅导员就告诉我可以留校。当毕业分配时,医疗系同学分配到:上海,北京,天津三个大城市,而儿科系除个别同学可留上海外,其他全部分配到河南,江西,贵州三个穷困的省份,同学们的意见很大,让我向校方反映,这样以来,命运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顷刻之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南辕北辙了。为了不忘初心,我毅然和13位同学先后来到了河南(所有同学没有家在河南的),个别同学来到不久,看到河南的情况就不辞而别了,有的在不同时期先后离开了河南另找他处高就,坚持到今天的也只有我和另外两位了。

当初来河南的13位都分配到城市,只有我来到了汲县,初看,是个古老破旧的小县城,当走进校园时却“别有洞天”,从此,我就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了。以后的20多年里,我虽经历坎坷,道路曲折复杂,但我心里始终装着的是无数的患儿。有一年麻疹流行,我心里想的就是只有把这些大批的麻疹患儿抢救成功,才是我心中最大的安慰,年底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动荡的年代,我被剥夺了医生权利,让去打扫卫生劳动改造。年春王院长知道后,才有幸参加了新乡医院巡回医疗队,每天都要查房、讲课。每到一处都推荐我为主讲,半年结束后卫生部还奖励了一面奖旗。回来后,院长就让我参加教学和临床工作了。63年的一天,本县大司马村送来一位10多岁“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儿已呼吸衰竭,在当时只有吸氧及听诊器的条件下,凭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抢救成功,他长大后学医成了乡村医生,现已65岁,50多年来他成为我家的常客。如今,还有许多豫北地区当时我治愈的患儿,带着他的孙辈找我看病。在文革的10多年里,我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继续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我与本科一位护医院合并来的两位医生一起,每天坚持在病房30张床上,多的时候住60个患儿医疗工作,在那样条件下,经常口对口呼吸抢救一些新生儿、小婴儿,在紧急的情况下我多次毫不犹豫无偿的给与我血型相同患儿输血,感动的家属给我下跪,有的家属给我戴上毛主席像章。在这样的压力下,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抢救危重患儿,查阅资料,总结经验,书写论文。为了不丢掉英语,我让李同光老师从上海买了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英文打字机。多次下医疗队,医院教学点,边查房,边教学,自己编写教材,我编的儿科教材,恢复高考后还连用三届,其他学校知道后前来参观,后来,教育部让我校承担,全国儿科统一专科教材的编写,我去参加了高教部组织的编写会议,会上指定让我校为主编。在文革期间,我虽忙累但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给我以后的工作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全国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我更被这明媚的阳光照耀,卸下了压在我身上20多年的沉重包袱。成为新乡市政协常委,也被任命为儿科主任,这时我心中蕴藏着的劲头一下子迸发出来,我撰写的《小儿重症肺炎脑病的治疗》论文也刊登在全国唯一复刊的《新医学》上,以后,除自己撰写和发表论文外,还指导和带领全科医生撰写和发表文章,这是以后我和其他医生晋升职称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次我回母校时,领导和同学都说,“你是58届同学中第一个晋升正教授的啊!”。我任主任后率先做了一下工作:恢复住院医24小时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危重,疑难病人及死亡病例讨论、规范病历书写等,为全院起到带头作用。我承担了病房每天的二线班,为了随叫随到,医院专门在我的床头桌上按了电话。为了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和外语水平,按资历轮流外出进修一年。深知科研是我科乃至全院的短板,随着儿科新生力量的增加,我引进全国第一批毕业的新生儿专业硕士研究生(唐成和主任的老师,现在加拿大的王开荣教授),也将全科分成六个专业组,各自按现有能力搞自己的科研。我努力争取到10万元科研基金成立了血液病实验室,要来一名实验员,还是我自己出钱和粮票让他及时去北京参加了培训班。组织血液专业组医生到城市、机关各幼儿园、农村儿童中,做血液、营养方面的调查,作出研究课题。我也参与了全国及中南地区血液研究课题,成为全国血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小儿血液及肿瘤杂志》编委及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微量元素学会理事。这时我已进入50岁,我常用“即日不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提醒自己,抓紧做好本职工作。

年,国家教育部同意我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时,一个医学专业不行,我积极向校党委建议并努力成立了儿科系,我被任命为儿科系副主任。次年,河医才跟随我们成立了儿科系。83年第一届招生的60名儿科系学生,都是我亲自挑选,高出医学系5分且英语分要高。高标准要求儿科教学水平,以后数年我都要在儿科系选择优秀学生,医院、医院生产实习,毕业后大多留在本院,成为现在的科主任,有的到其他地方也都是儿科的领导力量,此间,还邀请母校各专业老师来我校讲学和指导临床工作,第一次在我院举办全国儿科学习班,医院选派了儿科医生前来参加,反映极好。聘请北医大著名学者秦振庭先生为我院客座教授,定时来院指导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年,郭学鹏教授与我商量,我们是在小县城的医学院要想在全国立足,就要给儿科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能否创建一个儿科杂志,我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我负责联系全国我的老师和同学,医院和我熟悉的知名专家,做我们的顾问、技术指导、编委,他负责其他所有事项,万事俱备后,医院,找到我国儿科医学泰斗诸福棠教授,他非常支持我们的意愿,并亲自为我们题写刊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12月25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盼了25年的一天终于来到,我被批准入党了!当我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宣誓时热泪盈眶,一定牢记使命,为党的卫生事业奋斗到底!就在当年我的研究课题,《白血病儿白细胞与小白鼠骨髓瘤Ag14-SP2/0杂交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也获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年,我们的杂志正式创刊出版了,当年就发行了3万册,从此,新乡医学院知名了,全国都知道我们的杂志。数十年来,由于领导的关怀,大家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于年成为《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我国儿科第二大杂志,为儿科界学术交流搭建了一座高水平的平台。为儿科界医护人员晋升起到很大作用,以后的几年中,整日忙于教学、医疗、科研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等等。医院对我院也有了广泛了解。

年3月我受日本国家学术振兴会邀请,我国卫生部批准,赴日本参加学术交流,了解了日本的医学研究的新成就,学到了新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其间,我参与全国知名学者,廖清奎教授为主编的《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儿科病最新治疗》的编写,出版后全国发行,引起了儿科医生对小儿营养的重视。

后来,我与学院当时在生理教研室,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研究生邢莹博士,合作的科研题目是:《牛磺酸对促进小儿大脑发育的研究》,他已作了前期的动物试验确认有实用价值,我和邢莹前往北京图书馆查找国外资料,在回来的火车上连夜翻译,课题申报后,经卫生部批准为国家项目,也是我院第一个国家科研项目,就在年8月着手做临床部分时,因为退休导致科研课题未能完成,这是我终生的遗憾。几年后,西安医科大以同样的内容,将论文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我原想能让我院在科研方面有个新的开始,做出点成绩,发表文章更有说服力,但愿望未能达到。

年到年,这是我黄金的10年,激情燃烧的10年,倾力奉献的10年,无愧人生的10年,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那么短暂、而又宝贵!终日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从未管过家里的一切事,愧对了家庭和孩子,虽未做出什么成绩,但也对得起我的初心了。

退休返聘后,每天只做病房、门诊医生工作,不参加教学。60岁的我自觉精力充沛,很想再为我院儿科做些什么,在我外出开会时曾结识了,“加拿大儿童健康基金会”主席谢华真博士,是华裔加拿大人,他在中国建立了“中加儿童健康基金会”,医院院长张卫东院士任主席。基医院,提供医疗帮助、医护人员赴加进修学习、提供医疗基金和设备等。我院与加拿大又有历史渊源,是个有利条件,当时我就查阅了老旧的院史写成文件,想促成此事,就和学院党委书记郑宗秀、医院书记李荣轩一同赴广州参加研讨会,让他们认识了二位主席,张卫东教授来院考察后,于年5月同意我院加入,同时也给我院挂了牌,这给我院以后医院,取得联系起到很大作用,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年我院儿科确定为硕士研究生点,第一届招生是与河北医科大联合培养,该院特发聘书聘我为导师,虽已退休我很重视这个机会,为我科带好了第一个研究生。

医院规定,年龄在75岁的一律不再返聘,我下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就有很多医生另谋高就去了,医院还有一所医专,要高薪聘请我俩均未所动。我从美国探亲回来后,医院儿科患儿非常多,重症全转我院,他们三位院长亲自前来请我俩去帮助他们儿科,当时给的条件是:每周工作5天,周末接送,居住条件如一般宾馆,生活供给全免费还特殊照顾,工资是我院退休工资的两倍多,我俩在该院3个月时,新医一附院儿科石主任打电话来说,现在咱院医生紧缺,医院领导要你回来上班,让我征求你的意见,当时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再三挽留,因与他院未签合同,我要离开他们也只有同意了。

那时是没有返聘工资的,回来虽然收入少了很多,但在我坚守50多年的地方工作内心很踏实,心情很舒畅。

年底,医院又一次规定80岁以上的医生不再返聘,这次是彻底下岗了,当时感到很失落和无奈,但我俩很快调整了心态,有了充足时间就彻底放松一下吧。于年就赴美探亲了,历次在美期间,女儿全家都会尽量抽时间,带我们到全美各地游玩,除看到美国的山川美景、繁华都市外,还几乎看完了美国各大名校及医疗中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每个大学都有很大很大的图书馆,聚积了世界各国图书,各种设备齐全,顶级名校还有博物馆和剧院,就是中学和社区也有很大的图书馆,高中也有很大的剧场,还有各样乐团,体育场馆各样俱全,这是我国无法比拟的。

在美国的各种条件是比我国好的很多,女儿也想让我们在那养老,我们是中国人怎能去吃人家的饭!俗话说:穷家难捨呀!年我们又回来了,国内的女儿家条件也很好,我们也是想他们时去住几天,医院的居住条件远不如他们,但我在这里已经坚守了60多年,与百年老院已结下不解之缘,医院一天天发展壮大,特别是我亲眼目睹了儿科从小到大成长的整个过程,怎能舍得离开呢?现在我们老了,接替我们的是一代代儿科的精英,已把儿科打造成科室齐全,人才济济,省内乃至全国技术一流,在医疗、教学、为基层医疗服务,儿童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各方面,儿科都为我院做出了表率和贡献,看到这些成绩我内心由衷高兴,我俩下定决心不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医院,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一生的坚守。

谢谢大家对我的抬爱!

贾汝贤

写于阳历年10月1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821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