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时间:2018/9/20 20:27:49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

舒兰,湖南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欧正武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舒教授行医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中善于周密问诊,习于体质辨证,精于临证分析。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师从舒教授,收获良多,临床中常见导师运用保和丸,异病同治,效如桴鼓,现整理几则验案如下,以飨同道。

01湿疹

患儿,女,4个月,年2月8日初诊。患儿3个月前出现全身多发红疹,以颜面部、四肢伸侧及臀部为主,伴瘙痒,纳乳欠佳,寐可,大便偏干,2~3日一行,易矢气。曾外用激素类软膏后症状好转,但停药后复发。舌红、苔白腻,指纹紫滞。中医诊断:奶癣,辨证属食滞胃肠。治法:消食导滞,祛湿止痒。方以保和丸加减:山楂3g,莱菔子3g,麦芽6g,陈皮2g,法半夏2g,神曲3g,茯苓5g,连翘3g,砂仁2g,枳壳2g,白鲜皮3g,厚朴3g,苍术3g,地肤子5g,甘草3g。7剂,每天1剂,水煎服。2月15日二诊:服药后全身湿疹明显好转,仅颜面部仍有少许红疹,无明显瘙痒,纳寐可,大便日一行。前方去枳壳、厚朴,加黄柏2g。继服7剂后皮疹基本消失。

按:本病属中医学“奶癣”范畴,小儿脾本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运化不及,易滞于肠胃。“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肠胃积滞日久,郁湿化热,不得疏泄宣通,故蕴于肌肤则发为湿疮。治当消食导滞,祛湿止痒。故方用保和丸消食导滞,加麦芽专消乳食,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苍术、厚朴、枳壳既可健脾燥湿,又可行气除满。二诊时患儿气机宣畅,故去枳壳、厚朴,加黄柏增其清热燥湿之力。诸药合用,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湿热得清。

02不寐

患儿,男,2岁8个月,年11月9日初诊。夜卧不安半年余,夜间易惊醒,烦躁,偶有夜啼,纳差,口气酸腐,大便偏干,日一行,小便正常。舌红、苔黄,指纹紫滞。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属胃气不和。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安神。方以保和丸加减:莱菔子5g,炒麦芽10g,陈皮3g,神曲5g,山楂5g,茯神5g,连翘5g,砂仁2g,厚朴5g,龙齿10g,远志5g,薏苡仁5g,豆蔻5g,甘草3g。7剂,每天1剂,水煎服。11月16日二诊:夜寐好转,无夜啼,纳食好转,稍有口气,二便正常。效不更方,继服7剂后纳可,寐佳,无口气。

按:本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气失和,气机升降失常,浊气不降,上扰胸膈则心神不安,治当以消食导滞、和中安神为主。清代陈国彭亦言:“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者,胃中胀满疼痛,此积食也,保和丸主之。”故方用保和丸消食导滞,易茯苓为茯神,加远志宁心安神,龙齿镇惊安神,厚朴、薏苡仁、豆蔻健脾化湿。本方既重消食和胃,又不忘安神,故收效甚速。

03厌食

患儿,女,4岁,年11月2日初诊。平素纳差,易发口腔溃疡,偶有腹痛,无恶心呕吐,口气酸腐,寐可,大便偏干,隔日一行,小便可,舌红、苔白腻,咽稍红。中医诊断:厌食,辨证属脾失健运、乳食内积。治法:健脾消积。方以保和丸加减:莱菔子5g,神曲5g,麦芽15g,陈皮3g,茯苓5g,连翘5g,砂仁2g,玉竹6g,薏苡仁10g,苍术5g,白豆蔻5g,甘草3g,决明子1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刺四缝1次,可见少量黄白色黏液。11月16日二诊:纳增,口气好转,寐可,小便稍黄,大便偏干,夹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咽稍红,舌质偏红、苔薄。上方去白豆蔻、决明子,加佩兰5g、鸡内金5g、山药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患儿年5月3日因他症再次就诊时,家属诉自上次服药后纳食明显好转。

按:舒教授认为引起小儿厌食者,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最为多见。小儿饥饱无度,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冷饮之品,损伤脾胃,产生厌食。现今物质条件充裕,小儿饮食常过于多、又过于精细,喂养不当,亦可伤及脾胃。江育仁教授提出了“健脾不在补而贵在运”[1]。故用保和丸消食导滞。方中鸡内金能消一切食积,又能开胃;决明子润肠通便;薏苡仁、白豆蔻化湿运脾;玉竹润燥通便;苍术能醒脾助运、化湿宽中。并配合点刺四缝促进食欲。

04咳嗽

患儿,男,1岁6个月,年5月8日初诊。主诉:咳嗽4d。咳嗽以夜间及午后为主,偶尔喉间痰鸣,咳甚则呕,纳差,有口气,脾气暴躁,寐可,二便正常,舌质偏红、苔白腻。咽红,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中医诊断:食积咳嗽。治法:健脾消食,宣肺化痰。方以保和丸加减:莱菔子3g,麦芽10g,陈皮2g,半夏2g,神曲5g,茯苓5g,连翘5g,砂仁2g,薏苡仁6g,胡黄连2g,大腹皮5g,白豆蔻3g,甘草3g,鸡内金5g,枇杷叶5g,款冬花5g。5剂,每天1剂,水煎服。5月17日二诊:咳减,脾气好转,稍有口气,纳食欠佳,寐可,大便干,1~2日一行,小便黄。上方去胡黄连、白豆蔻,加苍术、佩兰。继服5剂,咳嗽止。

按:本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咳嗽病因虽多,但其病位不离于肺,常涉及脾。《素问·咳论》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脾常不足,若乳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内阻,肺失宣降而致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保和丸即二陈汤减甘草加山楂、莱菔子、神曲、连翘而成,故治疗食积咳嗽尤为适用。予保和丸消食导滞、燥湿化痰。方中枇杷叶清肺平喘,降逆止呕;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胡黄连清热除烦,但因其苦寒败胃,不宜久用,故中病即止。诸药配伍,不仅健脾消食,兼能宣肺止咳、化痰导滞。

05泄泻

患儿,女,2个月,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异常哭闹1个月余,腹泻2d。患儿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哭闹,精神一般,纳乳欠佳,二便尚可。12月5日于外院就诊,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大量胀气。2d前出现泄泻,每天4~5次,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便。现患儿哭闹不止,纳差,小便偏少,夜寐欠安。舌淡、苔薄。中医诊断:泄泻,辨证:伤食泻。治法:消食化积,运脾止泻。方予保和丸加减:莱菔子2g,山楂3g,神曲3g,茯苓3g,连翘2g,车前子5g,山药3g,白芍3g,远志3g,甘草2g,砂仁1g,木香1g,法半夏1g。5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温服。12月21日二诊:患儿哭闹好转,纳乳可,现大便3d未解。原方去山药,加决明子5g。继服5剂后患儿无异常哭闹,纳乳可,二便调。

按: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景岳全书·泄泻》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泄泻之本,小儿形气未充,脾本不足,又易于感受外邪。饮食稍有不慎,便可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丹溪心法·卷三·积聚痞块五十四》载:“保和丸,治一切食积。”本方重在治疗食积,不但腹泻时可止泄泻,大便偏干时又可通便,对脾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予保和丸消食导滞。方中车前子利湿止泻;白芍和中缓急;远志安神;木香、砂仁行气。全方共奏消食和胃、健脾止泻之功。

06小结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组成。方中重用山楂为君,味酸而甘,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性温味辛,消食健脾,善化谷食陈腐之积;莱菔子味辛甘性平,能下气消食、行积除满,长于消面食痰浊之积,并为臣药,3药相伍,可消各种饮食积滞;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消食,和中渗湿;食积易于化热,连翘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力,在大队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宣透之力,以防消降太过,而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出一派活泼生机[2]。保和丸组方严谨,谨守病机,为和中消导之轻剂,作用平和,不伤脾胃,有“祛邪不伤正”之优点。

伤食亦有虚实,小儿脾胃实者,饮食太过,可以保和丸导之。若小儿脾胃素虚,所食本少,或略有变化,即停滞而不化,此非真伤食也,只宜六君子汤助其健运也。舒教授认为,保和丸虽是临床常用消导方剂,但必须有脘腹胀满、口气酸腐、不思饮食、舌苔厚腻等胃肠积滞的表现方可使用。如纯属脾胃虚弱,内无积滞者,则非本方所宜。临证中可通过腹部触诊、有无口气协助区别。《景岳全书》载:“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现今小儿过食肥甘、饥饱无度,食积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因或伴随症状,故儿科疾病的治疗应重视食积之变。同时,小儿食积者多伴有大便干结,本文未单独列举验案。舒教授常在保和丸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腹胀、矢气明显者,加厚朴、枳实行气导滞;大便干燥如羊屎者,加决明子润肠通便;伴津液亏损者,则以瓜蒌皮、玉竹、石斛生津润肠。同时饮食以清淡营养为原则,合理喂养,适当多食粗粮、新鲜蔬果,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生冷之品,并培养定时如厕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略)

作者:高鑫,舒兰,肖永媚

改编自:《舒兰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新媒体编辑:李帆影

高鑫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药
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633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