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缓解儿科看病难

时间:2018/8/1 19:58:59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家庭医生制度如何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小病,管好慢病”?“1+1+1”试点推出了哪些配套便民措施?儿科看病难问题如何缓解?……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

主要举措

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在这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重点抓好三个层面工作:

完善家庭医生制度,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好小病、管好慢病”

本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制度,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签约居民达万人。这项工作得到各方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广大签约群众的好评。

结合新一轮改革,将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提质增效:

一是提升诊断分诊能力。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是,诊断分诊是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这与专科治疗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层次高下之分。

二是提升初级诊疗能力。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医院、通过初级诊疗就能解决的,要在社区努力解决好。

三是提升健康管理能力。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以社区卫生诊断为基础的针对性健康管理,让居民健康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建立“1+1+1”签约服务机制,使市民群医院、准确找到合适的专科医生

这次改革中,推出“1+1+1”签约服务组合试点(居民根据自愿,在与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可再选择1家区级和1医院签约)。鉴于目前全科医生数量缺口较大,这次试点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与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再逐步扩大受众面。希望以制度化的探索,把分级诊疗逐步落到实处。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可以优先预约就诊,医院、找到合适的医生,做到按需求、以最便捷的通道实现,还可以享受慢病长处方(配药量从1-2周增加到1-2个月)、延伸处方(医院的处方)等便利服务。这样,既能减少看病就医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慢病确诊后在社区的控制。

为让居民更加信赖和选择“1+1+1”,加大二、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社区的支撑。比如提出“两个50%”,医院包括知名专家在内的门诊预约号源的50%、在预约开放前50%时段内,优先向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开放。目前,医联平台开放可预约专家名,开放可优先预约的号源量达12.8万。同时,还在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加大医院专家团队对社区的支撑。例如,医院多年来持续推进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探索形成了糖尿病医院与社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医院的医生下基层,帮助培训全科医生,教会他们开展糖尿病管理,第一时间为糖尿病病人进行基本筛查,使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就能得到较好的诊治。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保证服务质量

这次改革中,围绕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目标,把社区卫生服务具体细化为6大类项基本项目。同时,还特别强调利用大数据手段来进行过程管理,指导督促家庭医生“做什么、怎样做”,并在过程中监管其“做得怎样”。

通过大数据手段,从两方面保证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

一方面,支撑社区诊断,如基于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系统,让健康管理实现连续、动态、个性化。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的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等。

另一方面,与评价、绩效、分配相挂钩。制定社区卫生项基本服务项目的标准后,把相应的责任地位交给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去配置资源、组建服务团队、分配任务、考核管理。这当中,主要依托大数据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家庭医生对于基本服务项目的实施,以及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和质量控制。同时,也作为绩效考核和分配的依据,形成正确和科学的激励导向。

目前,全市共有全科医生约人(2.45名/万人口),已实现了国家年规划目标。但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看,还存在一定的缺口。为让更多市民享有家庭医生服务,将进一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一手抓培养人,包括依据区域卫生规划,抓好全科等短缺学科布局,着力“补短板”;依托健康医学院等抓好全科医学生的源头培养,并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充实基层全科医生力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一手抓留住人,包括: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让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更有盼头”。

2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

3个关键数据与目标

第一个数据,超过万

目前,全市试点社区共签约居民万人,现阶段平均每天还以8千到1万人的数量在增长。这次签约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很多居民都是通过身边亲友的口碑相传,主动到社区要求签约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第二个数据:10万

目前,全市试点社区共为签约居民开具延伸处方超过10万张。延伸处方是“1+1+1”试点中,非常受签约居民欢迎的一项政策。通过延伸处方以及慢病长处方,越来越多签约居民的用药需求,在社区就能得到针对性满足,不用再单纯医院。

比如:家住闵行区莘庄的张金红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做过冠状动脉支架手术,长期服用药物近十种,几乎每隔两、医院。签约“1+1+1”后,一次配药量从1-2周提高到1-2个月,医院次数;在社医院处方,通过物流直接配送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需每个月去服务站1次。同时,社区实行门诊诊查费减免、药品全部零差率供应,医保报销比例高,差不多每个月可节省药费多元。

我们做过一个数据测算,大体上全年在上海二、医院中,单纯为了配药的门诊量,就占到门诊总量的25%-30%。我们认为,这部分配药需求,理应而且完全可能在社区解决好,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延伸处方还主要是针对签约居民常见慢性病的常见用药,接下来还会不断扩大药品配送范围,让老百姓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个数据:“8、7、6”

从年统计数据看,百万签约居民中,有80%左右的门诊发生在“1+1+1”内,70%以上的门诊在社区,60%左右在全科医生签约所在社区。从趋势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区就诊比例还会逐步提高,而在二、医院,尤其是医院的就诊比例将逐步下降。这说明,签约居民的就诊越来越多下沉到社区,全科医生服务越来越得到居民认可,与改革方向做到了同向而行。

我们努力的目标是,到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拓展至上海所有的社区。到年底,力争家庭医生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家庭,针对居民健康需求,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基本诊疗需求,在社区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并将符合转诊指征的病人,及时转诊到适宜的医疗机构(帮找到合适诊室和医生),让医疗资源分配和利用更加有序有效,让广大市民享有更有效、更便捷、更安全的家庭医生服务。

3

如何缓解

儿科看病难问题

去年底今年初,儿科看病难问题引起媒体和社会广泛







































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37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