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小灰灰),为了您的健康,请吃三颗感冒清热胶囊预防感冒。切切。”——知名不具。日前,这张儿科护士柳亚飞老公的爱妻牌暖心字条,在医院朋友圈广为流传。
原来从11月下旬开始,尤其是进入12月份,儿科门急诊和住院病区都出现了小患者“爆棚”的情况,11月份,儿科门急诊总量约为1.91万人次。12月1—27日,门急诊量已经突破了2.5万人次。其中,12月24日,就诊患儿达到人次。儿科综合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急救留观区每日都处于爆满状态。
近段时间,儿科医护人员都超负荷运转,从儿科医护人员朋友圈发的信息上完全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状态已然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最强工作强度,几乎每天淹没在拥挤的人群中,小儿哭闹、家长紧张,核对、宣教、打针、换瓶、拔针……每个护士都停不下来,也不忍停下来。留观区里热惊、窒息、异物、化疗、输血……护理及抢救未曾停歇,出的、进的、转的源源不断。不管哪个班下班总能看到她们来自心灵的疲惫和湿透棉毛衫的一身臭汗。刚喝下布洛芬,贴着一贴凉的我们依然在耐心解释、接收转运抢救,健步如飞。只是下班后更不想再多说一句话,在孩子家校联系册上写上作业完成及不负责的家长签名......”
一个多月来,柳亚飞早出晚归,与担任公务员一职的老公每天匆匆“擦肩而过”,特别是近3天更是没有交流,她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回家倒头就睡。老公闻其咳嗽声,甚是担心。周日清晨,老公却又要加班去,看着沉睡的她,又不忍叫醒,只好用此方式表达对爱妻的关心,以及对医护工作的支持。
针对此现象,医院一边加强宣教,分流患儿,一边加大医护力量增援门急诊儿科,期间也涌现了不少感人细节。
儿科组织行政主任及高年资医师进行夜帮班,儿科资深专家糜丽珍顶着血尿膀胱炎和翁李花一起送危重病人检查、拖班;突然有人病假,夜休的陈师霏接到加班电话,二话不说就赶来顶班;准妈妈傅琴瑶坚定地表示门诊一个人可以顶住;为了节约时间,潘佳瑶夜帮班从来不吃饭。护理部更是组织了夜帮班突击队增援急诊儿科,他们纷纷表示:“再苦再累,看到如此暖心的家属字条,满血复活,力量倍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