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感来袭,中国脆弱的儿科还能撑多久

时间:2018/2/2 14:27:17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季节性流感来势凶猛,今年儿童中招尤其多。

国家卫计委本周一发布通知,称今年的冬季报告病例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据媒体报道,自12月底开始,医院急诊量开始攀升,特别是近期乙型流感、甲型流感开始流行,专家预测或将持续一个月。

院长朋友圈也出现不少抱怨儿童看病难,类似“排队5小时,看病5分钟”的牢骚。

不过,排队5小时,也许真的不算久……

澎湃新闻最近发布了一张上海各大儿科排队时长简图:

下面是网友晒的实拍图: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中新社采访某家长:

晚上0点预约挂号,第二天早晨6点去,等给孩子输上液已经是下午的事。而且至少得有三个大人跟着,一个负责停车,一个去排号,还有一个看孩子。即便如此,医院的号已经非常幸运,有医院才勉强看上病。

医院工作的朋友A咨询,情况真的这么糟糕?

朋友A

大人看病,如果没有关系打点,就算是急诊,去医院排队一两个小时,应该没有人会奇怪。小孩看病,不管有关系、没关系,通通老实等着吧!

相较于成年人看病,为什么儿童看病难上加难?院长今天就来扒一扒。

儿科医生荒

先看一组数据。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中国0-14岁的儿童占总人口20%,医院只有99家,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

年,按比例分配,每人可以配2.12个医生,但每名儿童只配到0.53名儿科医生。(美国是1.6个,日本是3.9个。)

这意味着,每一个中国儿科医生,至少需要负责个孩子。

按照我国儿童数量与应配备的每千人儿科医生比例计算,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万。

有专家预计,在缺乏医疗资源的偏远地区,一个儿科医生可能需要照顾+个孩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如果每千名儿童医生数在1以下,儿童疾病死亡率会飙升。

近年来,二胎政策放开,meanwhile儿科医生离职率不断攀高,最新看到的数据是年均10%的离职/转科室率。

这意味着,目前官方每千人0.53名儿科医生的数字……

这时候小懵懂们会问:医生少,医院、多开儿科、多招儿科医生,把钱砸下去,很难吗?

知乎上的实际例子(来源:树树)。

在医学专业分流会上,医院给选儿科的人开出了一系列好处:

1.导师一对一教导

2.医院定点培养,学习期间都有补贴拿

3.相比临床只是多学三门学科

4.奖学金偏袒

5.毕业后给予儿科学习证明,可以选择当儿科医生或者回到临床

6.保研资格优先

7.医院开辟小教室,小班学习。专门的宿舍,医院附近,由原三星级宾馆改造的四人寝室,软床,床头有24寸电视,木制床具,那叫一个温馨。(全场欢呼)

8.完成所有科目,本科医院愿意%接受学生。医院,本科生哦!

结果呢?根本招不满人!

很多医学生觉得“学医就是个错误,学儿科是错上加错。”

儿科医生的断层

年,教育部一纸通知下来,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院系不可划分太细为由,直接取消了儿科学专业。

对于这一壮举,别说外人不理解,估计教育部内部到现在还没找着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儿科医师来源被切断十几年,当更多资深医生开始步入退休阶段,青黄不接的情况出现了。

面对这种情况,又有人坐不住了。

年2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科技教育司年工作要点》,将协调教育部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教育部也表态:“要‘前移’儿科学专业化教育,争取到年实现每个省至少有1家院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太骨感。

培养一名儿科医生至少需要11年,经过5年本科和3年研究生学习,医院后还要再接受3年培训,才能独自出门诊。

另外,全国首批恢复儿科专业的大学,只有8所。被逼急了,医院允许高年资内科医生转儿科。内科医生不愿意?那外科也行!医院更是另辟蹊径,高校内可以兽医转儿科。

对此,兽医微微一笑:“我看狗一个,看人才5块,老子才不干。”

人招不到,医院儿科科室岌岌可危。

今年1月,医院发布一则通知:“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

这是累倒的,医院因为儿科科室收入低,年年亏损,直接砍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部门。

为什么医学生、学校、医院都把儿科当成一个烫手山芋?

任务太重,风险略大

儿科是公认难度大的亚专科。

一个大内科主任、大外科主任,想来看儿科?还是不行!

儿科有极强的专业性,很多内外科内容在儿科领域里需要得到相应的修正,比如诊断、用药等等。就拿用药剂量来说,成人用多少,到儿童那里都必须大幅度、微妙地调整。而本科五年里儿科基本上就是一本《儿科学》的内容,专业底蕴不够。

还有一些儿科处理的经验也是其他科室所不会遇到的。比如日本佐藤秀峰画的医学漫画《医界风云》(Sayhellotoblackjack)中描绘的小儿急诊科,医生在用听筒前,都要用手捂热,否则小小的、本来就柔弱的婴儿,胸部只要接触到冷冰冰的听诊器,心脏便有可能停止运作....

另外,儿科被称为“哑科”,给孩子看病,医生和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而家长的描述也未必准确,这就给确诊带来了风险,使得诊疗工作尤为困难和繁琐,接诊一个患儿的工作量相当于给两个成人病人看病。

而且儿科疾病的变化很快,孩子免疫力低,相较成人,身体发育本来就不成熟,脏器更脆弱,有的患儿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病情就迅速加重,加上孩子不会主诉症状,所以病情变化更容易被忽视。

压力不仅仅在专业难度上,还有心急的家长与超负荷工作量。

你以为儿科诊室是一片小天使们和谐的景象?

事实上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家长对患儿病况的好转有比较强烈的期望。老人(尤其是体质本身偏弱的老人)得病,家属可能抱着“要不你再给个机会”的态度。小孩儿看病,家长对医生都抱着“我只给你一次机会”的态度。

朋友A

学外科,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大人。学儿科,面对的就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

稍有不慎,就……会被家长拼命。

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原因,现在儿科医生严重匮乏,儿科病房的周转率较快、家长求医心切等原因,儿科病人会比内、外科的病人要更多,工作量就更加繁重。

真是“累死老医生,吓跑新医生。”

又不傻,稍微衡量下职业性价比,医学生避儿科唯恐不及,很难理解吗?

医院内科实习医生B

钱少

儿科专业要求高,但回报却不高。活多钱少,是目前儿科血淋林的现状。

据媒体报道,医院医院的儿科,基本都难以“自负盈亏”,儿科医生收入相比其他科室少得多。

过去医疗行业是“以药养医”,医院将各个部门的收入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但是小儿用药剂量小,常见病的检查也少,科室的收入自然就低,儿科医生的工资也上不去。

一个亏钱的科室,靠其他挣钱的科室贴补,地位有多尴尬,你们自己体会一下。

根据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1.68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

据统计局数据,年,中国34个主要城市人均年薪为8.7万人民币。

另外,医疗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年儿科医生的平均年薪8.5万人民币,与排名第1、第2的口腔科、整形外科医生的薪酬相差近一倍。

儿科医生工资竟然比全国人均薪酬还低?!

但儿科医生在医疗行业内薪酬低,并不是中国特色。

据Medscape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年儿科医生薪酬也是垫底整个医疗行业。但其平均薪酬仍达到20万美元(万元)以上(排名第一的整形外科是40万美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年人均薪酬是5万美金。这意味着,儿科医生薪酬就算在本行业垫底,也是美国全国人均薪酬的四倍。

近一年来,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医改,主要去掉的就是药品与耗材加成,并在医疗界开展廉政行风建设,简单说就是明令禁止收红包。

灰色收入少了,该如何调整医生的分配机制?新的分配机制是否能给儿科这个弱势科室真正的重视,暂时不得而知。

其次,国家政策开始逐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但医保机制配套还没跟上。未来儿科医生是否可以通过自谋出路的方式来获得合理收入以及其他更多发展可能性,也未可知。

据美国经验,自营儿科医生的收入要高于受雇佣医生。

另外,目前儿科医生不够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了儿科医生的负担。

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家长为了安心,共识是:医院、看最好的医生。

于是全医院看的最多的毛病就是感冒、发烧、咳嗽。但也不能完全怪家长,医院没有儿科,药房也没有可供孩子使用的药品。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做的就是接收更多正确的儿童护理教育。

敲黑板:正确!

但网络流传盛广的“儿科用药宝典”,实际存在很多错误。关键还是得有分辨的能力,要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

某儿科医生对网传宝典的修正版:

最后,院长友情附上澎湃新闻总结的上海儿科门诊、急诊时间表,各位新手爸妈们,以防万一,赶紧保存吧~

元旦医院官方通知为准,医院医院官方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消除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236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