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及护理注意事项

时间:2017/11/17 14:23:00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17

星期一

年7月

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拥有的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一日一签

发烧,是一种医学症状,指由于身体内部原因导致体温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外因导致的体温过高是中暑。发热患者常见同时自述畏寒,少数却反过来感觉热。所以,发烧是一种症状,同时请区分发烧与中暑。

关于孩子发烧的认识误区:

新手爸妈对于婴幼儿的第一次发烧都会表现的非常紧张,不知所措。殊不知,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的表现。而且发热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需要进行迅速的降温,或者采用其他更为极端的处理方式。

而孩子的发烧之所以比成人频繁,原因就在于孩子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对于成人没有作用的细菌病毒进入孩子体内可能都会引起发烧症状,所以孩子发烧更频繁。但是,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免疫系统在与细菌病毒的接触中不断完善,孩子的发烧频率会逐渐降低。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发烧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

退烧药能让体温在短期内降低一些,但它其实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生病的过程,它所能做的只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作为新手爸妈,你急或者不急,孩子总还是要烧几天的。

关于发烧的错误认识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

发烧有害身体

真相:前面有提到,发烧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烧对人体是有利的。因为发热可以刺激身体某些防御机制,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也就是说发烧有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

实际上,发烧还有一些益处:

1:它把体温升至高于很多病原体生长的最适温度,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减少机体面对的病原体数量;

2:发烧引起的高温会使病毒的酶或毒素失活;

3:发烧加快体内化学反应速度来提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系统加快攻击病原体,缩短感染的过程;

4:发烧会使病人感觉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可能会去休息,防止机体被进一步破坏,同时有更多的体能来对付感染。

误区二

一旦发烧马上就要退烧

真相:据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退烧的最新指南重点指出,除非是超高热,否则发烧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它有利于对抗感染。一些引起发烧的疾病(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是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但除非孩子明显的不适,否则并不需要进行退烧。

孩子的舒适度很难用客观的指标去衡量,美国专家的共识是在39℃以上(中国指南是38.5℃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没有其他需要额外留意的基础疾病,那么发烧在39℃以下时通常不需要退烧,自然也不需要擦澡和冰袋。

误区三

发烧会烧坏大脑

真相:很多父母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认为,小孩子发烧得赶紧降温,不然会烧坏脑子的。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没有根据的。一般来说,41℃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直接造成伤害。41℃以上的发烧也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再去判断。

老一辈人坚持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实际上是因为有孩子发高烧后脑子确实出了问题,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孩子罹患了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或高温中暑了,所以才出现了脑损伤。

所以,发烧是症状并不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发烧并不一定会导致脑部疾病,反而是脑部问题常常会引起发烧。

误区四

不降温,体温会持续上升

真相:人体内有一套调整体温的系统和器官,就如同我们在家里安装的空调一般,构成了身体的“体温调节器”,由复杂的大脑对身体进行精密的控制,这种调节机制,是由在我们脑部深处的一个叫作“下视丘”的系统所控制,如果下视丘的“体温测量报告”说身体太冷了,为了能够节省热能,密布交织的皮下微血管就会收缩;如果“体温测量报告”说太温暖了,微血管就会扩张,同时下达命令,让激素信息前往汗腺,汗腺透过皮肤的毛孔分泌汗水。这时送往脑部的讯号会强烈建议: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状态,例如穿上衣服,或把衣服脱掉,目的始终都是要保持固定的体温。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37℃只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我们的体温保持在37℃时是完美平衡。一方面它的温度可以防止真菌感染,另一方面也不那么热,这样我们不需要吃个不停以维持新陈代谢。

“发烧”是由于疾病因素使人体体温调定中枢重新调定体温平衡点,“上调”,即中枢认为,现在的体温低了,需要更多的产热以达到新的平衡点。而之所以需要调高体温的平衡点,是因为身体的免疫机能需要维持较高的体温以应对身体的变化,比如在这个高温下杀死细菌病毒。身体自我调整到相应的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了,所以也并不会出现不降温,体温会一直上升的情况。

误区五

孩子发烧一定是感冒了

真相:除了感冒,还有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人体发热,比如肺炎、中耳炎、手足口病、急性喉炎、皮疹、流行性腮腺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胃肠炎、脑膜炎等,另外孩子出牙时或注射疫苗后也有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正确认识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一直是各位家长为孩子降温的首选方式,但是物理降温的真正作用很有限,而有些物理降温的方式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错误一:使用酒精擦拭

酒精擦浴是完全不适合婴幼儿的一种物理降温方法。酒精在皮肤上散发的速度比水分还快,也就是说,带走的热量更多、更快,因而也更容易引起寒战。而且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以酒精擦浴作为物理降温方法已被全面叫停,绝对不能用。

错误二:多穿衣服多盖被子

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感冒发烧是因为受凉,所以孩子发烧后,更要注意多穿衣服,甚至发烧之后,多盖被子,已通过“捂汗”的方式降低体温。其实,受凉只是引起婴幼儿发烧的诱因而已,受凉后,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才会致使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而孩子一旦已经发烧,则说明病原微生物已经进入体内,此时再注意保暖已是无济于事了。

而“捂汗”这种行为更加危害孩子的健康,尤其是婴幼儿自身温度调节功能不完善,被盖上厚被子,可能会导致热射病,而孩子若大量出汗则很可能导致脱水。

而很多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感觉到手脚冰凉或者打寒颤是因为控制人体体温的系统在升高体温到新的平衡点之前,孩子都会觉得冷,而身体不由自主的出现肌肉颤抖的现象是为了增加热量,同时收缩四肢血管以减少热量损失,这就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当身体的温度升高到新的平衡点,也就是发烧时的体温后,病人就不会再有冷的感觉了。

不建议:水浴

有的父母会给孩子采用水浴的方式来降低孩子的温度。先不说水浴的方式会不会起作用,单单在孩子发烧的时候洗澡可能存在孩子惊厥而溺水的危险,这种方式也是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的物理降温方式。

如果孩子喜欢洗澡,不抗拒,一定要进行洗浴的水温应控制在30℃-35℃的温水。

效果有限:擦浴

医学研究认为,擦浴在短时间内是可以降低体温的,但效果主要是体现在30分钟内,之后体温就逐渐回升了。当然,擦浴的方式有很大的变数,持续时间、水温都可能影响效果。

重要的是擦浴利用水和身体的温差以及水的蒸发来带走热量,温差小了效果不明显,温差大了又会引起身体不适,所以这种方式是违反生理的。

如果一定要擦浴,可以在孩子的手心脚心用温水擦拭,水温控制在30℃-35℃即可。

建议方法:通风、少穿衣服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减少衣物、不要盖得太厚、夏季开空调或电风扇降低室内温度才应是首选。

孩子发烧的处理方法

饮食:

果冻、冰激凌、果泥、牛奶都可照常喂养,如果孩子食欲不振不可强行喂食。食物选择软烂、不刺激的。

饮料:

孩子发烧需要多喝水,建议少量多次,如果孩子对于白开水很难喝下去,那么可以给孩子喝稀释过的果汁。

衣服:

不要穿太多穿太厚,孩子觉得舒服即可,如果孩子有冷的感觉可以盖上一个薄毯子。

房间:

温度适中,不要过冷或者过热,房间需要空气流通,如果夏季屋子过于闷热,建议开风扇或者空调。

看医生:

0-3个月的孩子,发烧温度超过37.7℃-38℃,第一天就需要看医生了。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超过一天不退烧去看医生就可以。两岁以上的孩子发烧两三天以后再去看医生也是可以的。

孩子退烧之后能吃能睡能玩就基本不需要去看医生。

注意:本品不能替代药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了解详情

智者要事业不忘健康,愚者只顾赶路而不顾一切。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6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