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科常用退热药物的使用: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首选,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儿童常规用量:口服,10—15ml/kg/次;3—12岁小儿每24小时应用小于5次,疗程不超过5天。对乙酰氨基酚合理剂量下安全性高,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可出现皮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过量会造成肝损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于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患、G—6—PD缺乏的患儿慎用。
2、布洛芬(美林):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单一的制剂包括美林、芬必得等。布洛芬儿童的推荐用量为6小时一次,每次5—10ml/kg,每24小时最多4次。布洛芬退热作用比较强,退热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使用布洛芬退热时需注意患儿是否有脱水、入量不足等,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患儿也要慎用。布洛芬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比较安全,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G—6—PD缺乏的患儿可使用布洛芬。
3、阿司匹林:传统的解热镇痛药,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阿司匹林常规用于小儿退热,只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风湿热、幼年关节炎等的治疗。
4、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其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同,静脉或肌注给药,减轻或避免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用于高热惊厥易惊厥和不能口服给药给药的患儿。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症的可能,甚至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用于静脉注射退热,剂量一般为10—20mg/kg,24小时不得多于4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5、双氯芬酸:是一种强效消炎镇痛药,它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而发挥其作用,具有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镇痛、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栓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用于各种炎症所致的发热,有观点认为14岁以下儿童禁用。
6、尼美舒利: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退热、解热药,药理作用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前列腺素类物质的生物合成、白细胞的介质释放和多形核白细胞的氧化反应有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作用可持续6—8小时。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
二、小儿退热药应用的护理注意事项:
1、小儿退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
2、患儿发热时应积极查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3、应掌握各种解热镇痛药的有效成分、药物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禁忌症、配伍禁忌等,防止因用药不当产生机体损害;
4、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5、一般选用一种退热药,疗效确实不理想时再考虑联合;
6、合理掌握使用疗程,退热即止;
7、用药期间应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血象变化、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8、重症、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必要时可选用亚冬眠疗法。
三、中医特色治疗小儿发热:
1、中药直肠滴入;
2、小儿推拿按摩;
3、针刺;
4、穴位贴敷。
。。。。。。
医院儿科—
为儿童茁壮成长铺设健康之路
科室概况
医院儿科建科50年,现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4人,开放床位40张,为河南省儿童智障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单位,内设儿童康复中心和孤独症康复中心,科室设备齐全,医护团队强大,技术精湛,环境优雅。
学术地位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单位
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分会常委单位
河南省中医儿科协助组成员单位
开封市基层医师协会会长单位
开封市优秀中医专科
开封市儿童康复医学科
开封市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
开封市中医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区
就诊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