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企业

时间:2023/12/14 10:15:55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沟通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解。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沟通显得愈发重要。为什么医患关系不断激化,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我想,不了解或者不认可特鲁多医生的至理名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因素吧!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不仅适用于医学,更是沟通的几种境界。很多医生都试图去真正“治愈”病人,但百分百的“治愈”从概率上讲,终究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沟通就至关重要了。

医院的人资,不仅是各种面谈的沟通,更要与各种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医院的总值班,我接触患者的机会相对较多,也处理过一些纠纷。

上个周末我值24小时全勤班,接到病区一个求助电话。值班医生在电话里这样讲到:患者家属在护士办公室,情绪很激动,有砸东西的趋势,扬言必须让院领导出面给个说法。

挂了电话,我就穿上工作服,戴上工牌去病区了。先和医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是这样的:医院出生后,家人又有人住院,他一直在二院照看,这边只留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昨天他接到老母亲的电话,说医院这边说了,不交钱就不给孩子做筛查了。于是他处理好二院的事情,医院兴师问罪了。

为了沟通更有权威性,我特意喊了儿科的值班医生和医务部的主任。进屋后,我先把空调开到最大,又让护士给每个人泡了茶。从心理学角度讲,很多沟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在沟通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一种满意的沟通环境。

影响沟通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职业素养、行为习惯、业务技能、沟通环境以及第三方因素。我能做得是先把业务能力提到最佳,再营造一个相对好一些的沟通环境。

一切就绪,患者家属开始向我们抱怨,医院打电话催费,说是不交钱就不给做筛查了?我们的主任是很认真的一个人,直接抢话,医院基本都这个规定,你即使在二院也是不能欠费吧?如果你因为这个不满要投诉、仲裁,我们都是接受的。天啊,这才几句话就到仲裁了。旁边的儿科医生一个劲地打圆场,也压不住患者家属的怒火啊。

这时候沟通的主要功效是安慰,而不是帮助或者治愈。在患者家属怒火又一次被成功点燃后,如何让其平静下来?我决定打感情牌。

我先用自己类似的故事获得他的认可,也就是沟通中的同理心效应。其实,你这种心情我特别理解,去年我孩子出生后也是无人照看,家里又出了点事,当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儿科值班医生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也谈起了她自己的经历。沟通也讲究刚柔相济,红脸和白脸,加上几个曲折的故事,患者家属红了眼眶。

我趁机劝解到,小护士说话你也别往心里去,她也就是那么一说。虽然没续费,医院对孩子照顾绝对是无微不至,每两小时管床医生都会查房,月嫂对孩子照顾也很用心,考虑到老人家上下楼不方便,营养餐厅每次都是送餐到房间……

既然已经落了口实,那就用事实证明好了。如果再和患者家属纠结护士是否这样说过,显然会陷入死循环。就像很多时候,出了事故,我们不是想着怎么预防,而是不停地找责任人,搞得人心惶惶。

这时候患者家属的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似乎还有一点点不好意思。你们的服务我很满意,送锦旗都是应该的,但是“不缴费就不给筛查”,听着总是不舒服的。然后一再强调,我不差钱,就是没时间,没心情。

最后患者在儿科医生的带领下去看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去了。医生和护士也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要求我开一个沟通系列的培训讲座。关于沟通,我也是门外汉,只是意识到,沟通应该与心理学和孙子兵法等结合在一起,出奇制胜。就像这次沟通就涉及到心理学、沟通技巧以及一些谋略。

有时候,一件事你做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秀,却可能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让努力付之东流。如果护士不是这么生硬的催费,而是换一个方式,用孩子唤起他的柔情,邀请他抽时间看看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他内心最柔软的时刻提一下费用的事,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419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