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家长购买母婴产品感到失望的背

时间:2022/7/5 15:07:37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点击标题下方的儿科医生妈妈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3月初,在“育儿互助”家长社群内,发起“3.15母婴用品大调查”之“问题大发现”,《儿科医生妈妈:母婴用品大调查,问题大发现,购买请三思!》这篇因为赶着前夕出文章,所以,还有很多数据没有详细分析,还有很多想法没有仔细梳理。其实,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让我感到意外而惊喜(确实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结果)。给我的“惊喜”是,实际遇到质量问题很少(或者很难发现),给我的“意外”是“失望”这种很主观的东西成了吐槽的主要方向。

一位发改委的朋友留言给我,说“这篇调研报告很有价值,数据采集的角度很全面,切入点找得很好,应时应景。不足是,数据分析了,现状描述了,但对深层次的原因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症找到了,药呢?”

于是我开始重新在数据和结果中“寻找病因,寻找良药”!家长购买母婴产品感到失望的背后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可能:1、家长不成熟的育儿心态。新手家长因为育儿知识匮乏,一旦遇到一些疑惑问题,无助焦虑时,寻找产品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路径依赖;新手家长因为育儿经验不足,时常遇到各种未知情况,束手无策时,寻找产品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救命稻草。一些母婴产品恰恰迎合了家长们此时的心理,“用了总比没用好”“不试试怎么知道”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甚至认为这些母婴产品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当然之选。2、家长盲从的购物心理。家长更多注重的是解决当前眼下的问题,购买产品时注重短期作用,没有考虑远期风险。家长更多侧重的是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尤其当家长幼年曾经历过物质条件匮乏,岁月留下的遗憾会变成弥补孩子的冲动。商家的营销宣传能够不断唤起家长的购物欲望,“不让孩子遗憾”“不能比别家差”也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3、商家对产品的过分宣传。除了上述心理导致不理智的购物行为之外,媒体广告对母婴用品的过分宣传,夸大作用,隐藏风险,让家长笃信其神,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并没有那么好,甚至问题频出,前后落差比价格太贵还来得更加令人失望。

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为家长:

1、育儿遇到问题时,是否先去咨询靠谱的医生专家,了解还有哪些解决办法;2、准备动手购物前,是否先去咨询靠谱的专业人士,了解使用产品可能随之带来哪些问题;3、当发现物品没有帮助时,继续积极寻找其他解决途径(返回1和2);4、当发现效果小于期待时,可能提醒我们需要调整对孩子的期待,孩子可能需要更多陪伴,此时的落差感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作为商家:其实顾客接受的产品教育很少,才会经常觉得买错;广告提高了顾客的期待,顾客会因为觉得没有满足期待而感到失望,所以,广告未来方向的应该转到多做产品教育,而不是一味去提高顾客预期。

自从有了娃,家里空间再大都不够用,每次带娃出行就像搬家。养娃真的需要那么多母婴产品吗?每件产品都如宣传说的那样:必备、优质、突破、创新吗?我们需要一线家长的真实发声!

本问卷一共31题,完成问卷大约花费您5-15分钟时间,感谢!

“3.15母婴用品大调查”活动,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母婴学组和虾米妈咪育儿互助家长社群共同发起。

问卷接收从3月16日20:00开始,至3月26日20:00截至。

有效问卷按照提交顺序,尾数每逢99赠送签名版《育儿正典》1本(价值59元);

优质问卷按照提交顺序,尾数每逢66赠送《养育圣典》1本(价值元)。

请在问卷最末留下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359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