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医学发展的拦路虎

时间:2022/6/20 14:18:5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

好久没有写了,今天放假有些空闲,太医又要发一些议论,愿与各位分享。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两个人,各自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每人拥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各自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同样在医学界,两种医学体系,是相互并存的两种医学体系,西医与中医,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在中国中医有着几千年的传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别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西医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引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推广,成为主流医学,可以说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西医的巨大推动作用使然。这两种医学的区别,前面有个章节说过,西医以改造自然为主,中医以顺应自然为主,中医的理论架构是由宏观出发,由,天,地,人,阴阳,寒,热,风,暑,湿,燥,火,等自然现象通过人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等相互影响作用,产生一系列变化,这个变化是动态的,持续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这个过程会偶尔会产生一些失去平衡的状态,疾病也就由此产生了。

?

中医就是根据这些失去平衡原因分析与辨别,找出结证所在,针对性用药,使疾病痊愈。也就是使这种失衡的人体状态重新归于平衡。所以中医是重视宏观的,可以说中医治病入手是从大方向着眼的。比如一个感冒,中医会从病人受寒受热,受湿等原因考虑病人的发病根源,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脉搏快慢,深浅,口苦与否,舌苔厚腻,颜色深浅,周身是否发冷,发热来判断疾病的虚实,错杂,给疾病定性,制定治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真正把中医这套理论系统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治疗疾病的效果是令人惊讶的.以后我会把我把临床中接手的很多西医认为很棘手的病病例通过我用中医方法治愈的病例介绍给大家,也让大家见识见识,中医的博大与精深。

?

当然,我说了,要想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系统性,就是把中医理论架构完全理解到位,有一个整体的站位,而不是片面的去看中医,用中医的某一个方法,去包打天下,那是江湖郎中的作为。糊口可以,成为真正的医生很难。古人扁鹊,就有到一个新地方,就能根据当地需求来行医,缺儿科医生,他就去当儿科医生,缺妇科医生就去当妇科医生,缺内科医生他就去当内科医生。这种情况挪到现在的医学体系下,是绝对行不通的,就是国家医疗法规允许,也是行不通的,现代医学——西医,已经把医学体系分割的令人眼花缭乱,比如内科分胸内,循环内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免疫科,消化科,肾内科等等,外科也是如此,医院去看病,都不知道去哪个科去看病。别说老百姓去看病,就是本人去,有时也很难断定去哪个科去看。而中医在这方面就简单的多。因为中医是从宏观入手的,一个中医内科就可以涵盖海量的疾病,其他科也是如此,在源头上就进行了简化。

而西医是从微观切入,从病人的细胞,微循环,分子,电子,对病原的研究涉及细菌,病毒,其他微生物等。这些微观世界观察,了解,做出疾病判断。我们说现代西医发达,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西医学的发展,他有自身的优势,尤其对器质性疾病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所说的器质性疾病,就是机体生理结构能够在通过目测或者仪器检测有明显结构异常的,这类疾病有独特优势。比如骨折,子宫肌瘤,脑出血,等等。而功能性疾病,就是病人有感觉,但是各种检查不出问题的这类疾病,比如盗汗,失眠,梅核气,更年期一类的病人,这样的病人,西医治疗起来,就很棘手,中医就很有特色。

?

刚才说的系统的掌握医疗体系,就上边啰嗦的·那么多,这还是简单扼要的给大家解释一下,说明一个医疗体系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要想全面掌握,谈何容易,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把医疗体系架构弄明白了,然后再具体到某一个学科,比如中医的内科,或者妇科,儿科,等,这样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才能不至于走歪路,出差错。西医同样如此,整体的架构是从微观开始,走向宏观,那么微观的基础学问也要掌握扎实才能得心应手。

再一个涉及灵活性的问题,所谓的灵活性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生命个体,针对具体的病人就要考虑他的年龄,性别,体质,环境,患病时节,病程等。在诊断治疗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因人施治,因病情施治,效果才能明显。把学到的知识,理论,结合于临床,长期摸索,达到最简单快捷的获得显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西医也罢,中医也罢,都是为了治疗疾病而产生的学术体系,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有优势和缺点,我们为何不充分的利用各自优势,为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而各取其长哪?

?

由上所述,就谈到一个问题,医生的境界问题,眼界问题。由此引申出医疗行业的傲慢与偏见问题。

上面我们谈到,两种医学体系各有千秋,各有优势,为何我们的中医最近一百年来,衰败的如此迅速?很多人说是中医体系不科学,没有科学依据,没法量化。但是大家实实在在的也看到,医院里,人满为患,那些身怀绝技的老中医,或者名震一方的名中医,治愈了大量的病人,而且有很多属于疑难杂症的病人,很多西医要手术或者推诿难治的病人,经过中医治疗有很多就能转危为安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吧。如果中医不科学,为何能治疗这么多病人?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我们西医所谓的科学,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四环素出现时为了杀菌而应用于临床,不过通过临床大量患者观察,可以导致牙齿变色,著名的四环素牙就诞生了。心梗出现了,现代西医将部分病人做了支架手术,表面看暂时度过了危机,但是发现,由于手术指征扩大化,很多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上了支架,导致后患无穷。很多病人没有死于自己的心梗,而是死于人为放进去的支架。医院这方面的权威发表感慨,呼吁不要支架泛滥。以前我们临床用抗菌素,就像喝凉水一样方便,甚至每住院必用之品,导致中国的抗菌素用量成倍增加。葡萄糖输液瓶数,平均每人比国外多五瓶。这种情况最近几年才得到纠正,国家立法,对抗菌素的应用进行严格管理。那么在抗菌素滥用时,我们给出应用的理由不也是科学上证明,抗菌素是杀菌的,所以才大量用吗?同样的环境下,现在又不让用了,你说原来的做法科学还是不科学?所以西医所说的科学,也是很局限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中医药从几千年年的传承,有它的独特优势,也有很大的缺点。所以我们要谦虚的心态,认真学习他们各自学科体系的合理精华,取长补短,为人类治疗疾病做出新贡献。

我们现在的问题出在很多医务人员尤其西医人员对中医体系抱有轻视或者敌视的态度,在他们心里中医体系不科学,很难量化,很难重复。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中医优势的治疗项目,因为他们对中医体系的不了解而丧失治疗机会。最近的两会上,有代表就提出,一些西医人员,宁可用西药治疗死,也不会找中医去治疗。因为盲从,所以偏见,因为是主流医学,所以傲慢。傲慢与偏见是我国中医发展的拦路虎。

?

有人说中医发展,你可以要求中医界努力研究学术,搞好临床,用实际疗效来赢得患者就可以了嘛,就可以发展了嘛,为何去指责西医哪?在这里我要说,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医学体系的传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而人的学术培养是教育先行的。我们的中医教育问题由来已久,中医教育不是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去办,而是完全采取西医培养那一套方式方法,包括纯理论课程的设置,都是按照西医的理解认为来编排的。大学期间学生学习的中医核心理论,比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都是很小的课程比例,而大量的《生理》《病理》《解剖》《英语》实验课等西医课程占了近半的时间。很多中医经典理论往往被定为副科,考查课。这样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医院生产实习,遇到很多以西医临床思维为主的老师带领,有很多干脆挂着中医临床医生的名头,实际完全干的是西医那套操作。这样的环境培养的中医人才,能用中医理论看好病人吗?很多中医本科毕业生,出了校门,不会看病,看病用西药比较顺手,用中医就是一脸懵。当然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真正中医思维治病老师指导的学生还是能够适应的,但是很大一部分不理想。难怪我们的前辈大师邓铁涛老师就大声疾呼过,我们的有许多中医大学培养的,都是中医学术的掘墓人!

所以傲慢与偏见,不但是在搞临床的医务界,包括源头上的教育界都有很大市场,中医想振兴,想走向世界,必须该做彻底的调整了,这已经成为中医发展的道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354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