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病知识(2)
流行性腮腺炎
大消化腺:肝和胰
消化腺
小消化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统称唾液腺。
腮腺略呈三角楔形,位于耳前下方,其腺管开口正对上颌第二节磨牙的颊粘膜处。
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大都是水,其余为有、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粘蛋白和唾液淀粉酶,其次为球蛋白、氨基酸及溶菌酶等。无机物钠、钾、钙、氯等。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和清洁口腔;
2、润滑食物便于吞咽;
3、溶解食物使作用于味蕾引起味觉;
4、食物中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5、杀菌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并以冬春为多见。人们常把它俗称为“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侵袭口腔粘膜,使粘膜肿胀、充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进入血循环,引发机体局部或全身其它系统的病变。
经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侵入机体后,病初孩子出现发热、头痛、恶心,1~2天后腮腺就会肿大,然后对侧肿大,也可能两侧同时肿大。
肿大特点: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以耳垂下最明显。如果腮腺严重肿大,孩子面孔显得鼓胀胀的。几天就会变成一个“小胖子”。肿胀的皮肤不发红,肿胀的皮肤边界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不明显,用手轻轻触摸具有弹性感,同时孩子感觉轻微的疼痛。
单纯的流行性腮腺炎并不严重,但如治疗不及时,病毒会反复地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睾丸、卵巢、胰腺炎等,尤其并发脑炎,那么病情就严重了。所以当男孩有睾丸肿胀,女孩有下腹部疼痛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孩子合并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西药: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1、扑热息痛:必要时服用(常规量)能解除头痛及腮腺疼痛。
2、葡萄糖盐水(对半):给予支持治疗,补充营养及水分,静滴。
3、病毒唑:抑制病毒复制,清除体内病毒。口服或静滴。
4、丙种球蛋白: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
5、干扰素: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多种病毒繁殖。
中药:
1、轻症可用板蓝根冲剂或银翘解毒丸口服,常规服用。
2、高热、腮部肿胀疼痛:牛黄解毒丸,时疫清瘟丸。
外用药:
1、青黛调水或鸡蛋清,涂敷患处。
2、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以水调匀敷患处,每日1次。
3、鲜鱼腥草或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0.9%N.Sml+病毒唑+板兰根冲剂+增强抵抗力
(漱口)(口服或静脉)(增加支持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