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微信群 http://news.suqitech.com/show-209062.html
引言
年度,从创作数量来看,少儿科幻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总体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各出版单位本年度新出版原创长篇少儿科幻作品60余部,各期刊杂志发表短篇少儿科幻作品余篇,而各大学学报、文艺评论期刊杂志发表的与少儿科幻相关的评论30余篇。
随着20世纪80年代“清污运动”对科幻文学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消弭,少儿科幻逐渐淡化或剥离科普教育功能,更多强调科幻场域下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姑且称之为“文学型少儿科幻”。科幻理论研究专家、中国首位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得主吴岩的少儿科幻新作《中国轨道号》,是本年度该类型的扛鼎之作。
科普型少儿科幻承继“十七年时期”的少儿科幻传统,“寓科学于文学”,将相关主题的科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以期通过文艺作品的载体形式,达成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以及形塑科学人生观的功能价值。极地科考专家位梦华的《暗物质探索者》和周保林的《蛟龙少年科考队》分别围绕暗物质、黑洞、宇宙大爆炸等天体物理学理论知识和嫦娥九号、超级高铁等中国当今先进科技成就展开精彩的故事,可视为本年度该类型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泛科幻”或者“科幻文艺”的超文本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