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病救人的中国方案

时间:2021/7/3 12:45:54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酒渣鼻医院医师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如果您同意文章观点,请您转发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

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我国医务工作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果断采取了中医中药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相反在西方国家,尽管西医学高度发达,但疫情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这一事实告诉人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我国贡献给全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国方案。

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疾病、战争、灾害、饥荒的威胁。智慧和勤劳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利用一些植物、动物或者矿物来治疗疾病;或者用针灸促进健康,增强体魄。从远古时期直到今天,中医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多年,黄帝在得到广成子的教化后,便在崆峒山上建观修道,参悟自然轮回、万物生长规律,并且常与精通医术的岐伯、精通中药炮制的雷公等大臣坐而论医,阐述病理,以“岐黄之术”教民疗治百病,最终成就了一部《黄帝内经》。

黄帝也发现一些植物的药性与毒性并存,并建议人们通过尝味草木来弄清楚其中的奥妙。皇甫谧《帝王世纪》提到:“炎黄因斯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神农氏及先民们在采集活动中,逐渐发现误食某些动植物,会发生呕吐、腹痛、昏迷、甚至死亡。而吃了另外一些动植物,能消除或者减轻身体的某些病痛或解除误食某些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渔猎生活中,又发现吃了某些动物的肢体、内脏,能产生特殊的反应。

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位于湖北省保康县与重庆市巫山县中间地带遍尝百草,并缘于此处千峰陡峭,万壑深切,乃搭架上下采药,因而得名“神农架”。

神农氏从湖北随州到陕西宝鸡,后沿渭河南下至黄河中游地带,再去江汉平原及湖南,最后在湘东一带采药时,炎帝误尝“(乌头)断肠草”而中毒身亡。经过长期的实践,神农氏便辨识许多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功效,遇到患有某种疾病,便有意选择某些动植物来进行治疗,并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它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它上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

从皇甫谧《帝王世纪》提到的“炎黄因斯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可以洞悉出,除了药物外,神农氏还研究制造了针刺治疗技术。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制作出一些石器专门用于治疗疾病,这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也称为针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

到了战国时期,我国诞生了神医扁鹊。

汉代司马迁《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家记载。扁鹊(前年—前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他诊病已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著有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难经》,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战国名医扁鹊曾用“毒酒”将鲁国公扈、赵齐婴二人“迷死三日”,给他们做“剖胸探心”的手术。这里的“毒酒”相当于现今的麻醉药。

扁鹊已经使用了具有麻醉作用的“毒酒”,但真正发现麻醉药的应该是东汉末年医学家,称为“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约公元年-公元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医术全面,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为了保证手术效果,他在民间“迷药”的基础之上,研制出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应用于全身及头颅手术。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病发结于内,针药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知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溅洗,除却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此后,中医药学在历代医学家的努力探索中,持续得到发展。涌现出许多医学大家,如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

唐代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孙思邈、唐代僧人鉴真、宋代药物学家苏颂、明朝著名医药学李时珍,为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中西医结合是治病救人的中国方案

近两百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趋广泛,被称之为现代医学的西医也随之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医学带了冲击。但我国的医务人员,善于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也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同。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是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

其实,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当年,医院医生和药源都极为缺乏,医院“用中西两法治疗”,广泛利用当地流传的中医单方和当地出产的草药,内服外敷,治愈了许多伤病员。抗日战争时期的年,在纪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又强调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年12月底,毛泽东在杭州刘庄宾馆明确表示:“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对中医对人类治病救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评价。

虽然现代医学(西医学)进入了中国,但中医发展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医疗工作者继续发挥中医药的治疗疾病作用,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发展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医务工作者在古代医家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另一方面又不断融合现代医学技术、成果,展现了守正创新的思维。在结合西医诊治的基础上,将中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其中针刺麻醉、小夹板治疗骨折、针拨术治疗白内障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针刺麻醉]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医家利用针刺治疗疾病引起的疼痛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史书上也早有针灸协助手术的记载,但真正把针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则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年8月30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尹惠珠,采用针刺麻醉技术为病人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成功,当年9月5日《解放日报》报道了此成果。此后,该院成立五官科和中医科联合协作组扩大针刺麻醉研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协作组共完成了74例手术,成功率达70%以上。

[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

小夹板治疗骨折为民间广泛应用的骨科治疗技术之一。年蔺道人《理伤续断方》论述了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和步骤。该技术能对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维持对位及缓慢复位作用,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适应于在复位后能用小夹板固定、维持对位,以及有条件进行随访的患者。

[中西医结合针拨术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是眼内晶状体浑浊的统称,有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和继发性等类型,而以老年性较为多见。白内障可引起视力障碍,可导致失明,经手术后有复明希望。在中国古代年,早期的金针拨白内障技术用于临床。年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记载了金针拔内障法,在“金针拨障术”基础上,整理提高的一种手术方法。该术法器械简单,时间短,护理方便。据报道,毛泽东晚年曾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由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做手术,后经专家采用“金针拨障术”得以治愈。

中医离不开草药。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是,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具有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卫生人员,通称为“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们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作用,纷纷上山采集草药治病救人。

草药除了传统的煎煮服用外,通过现代工艺,将有效成份提取制成注射剂、口服制剂,是中西医结合的重大进步。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拯救了全世界无数生灵,因此,她获得了年诺贝尔医学奖。

即使在许多以医院里,中医中药仍常常成为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消化内科顶级专家张孝骞医生,在其一生行医中,始终没有忽视过中医中药,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病救人。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继承传统医学、吸取现代医学,融合各家之长,中西医结合必将为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也为世界医学提供富有特色、具有高效的中国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12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