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花冤枉钱了这7个体检项目真没必要做

时间:2021/6/1 13:51:03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一年之际在于春!

每年的春天,

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从头到脚

来一次全面的体检,

要不然总觉得不踏实。

其实,有些体检机构推荐的检查项目,还真没必要全做,有些体检项目名头很唬人,其实花的是冤枉钱!比如下面这些↓↓

1.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

这种“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检查被不少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包装成高级检测技术的基因测序项目。

年被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原国家卫计委联合叫停,理由是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以及相关的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行为。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九五临床部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玉辉曾刊文介绍,事实上,基因测序主要针对遗传病检查,如果在常规体检项目增加基因测序更是有忽悠的成分。相反,有些不法机构滥用这类技术,反而容易导致基因测试结果出现误差,或是得出错误诊断给患者造成恐慌情绪。

2.“前彩”查前列腺癌

很多体检里有一项是腹部彩超,而40岁以上的男性在体检中往往还会多加一项叫“前彩”——前列腺彩超,通过彩超来筛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医院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张光银曾指出,前列腺彩超的确常被用来检查前列腺癌的情况,然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

张光银医生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因为PSA价钱更加低廉,排除假阳性问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3.用X光片查肺癌

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宇飞曾介绍,X光片检测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检出率比较低,如果能用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是肺癌,临床常常就已经到晚期了,早期筛查意义不大。

杨宇飞医生建议,用CT检测肺癌由于分辨率高,肺癌肿瘤在1厘米,甚至0.8厘米时即可被查出。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低剂量CT。

4.儿童血钙检测

抽血测微量元素,很多体检中心都会让家长给孩子加一项“血钙检测”。家长可能认为,血钙正常,孩子就不缺钙了。

医院儿科主任秦炯曾介绍,血钙对体内钙含量的指示并不全面。

秦炯建议,首先看儿童有无明显缺钙症状,例如出汗、兴奋、睡眠不足。抽血检查应该参考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三者数值共同判断,而非只是血钙、或者通过照射腕骨X光片,看骨龄判断是否缺钙。

5.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女性体检,乳腺常规检查那是必须做的,但是,做个乳腺B超或者乳腺钼靶检查就足够了,很多体检中心推荐的“CT、红外线乳腺癌检查”真没必要做。

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万冬桂曾提醒,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在高危人群中推荐。

6.化验指标查胃癌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咏冬曾介绍,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这些指标来筛查胃癌,则未免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它们在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吴咏冬推荐,胃镜才是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

7.用PET-CT筛查癌症

“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常常是体检机构在推荐PET-CT时的宣传语。但是,它在常规体检中的作用并不划算,并不适合作为普通的体检项目。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朱晓莉曾刊文指出,对普通人来说,盲目、过度的PET-CT体检没必要,虽PET-CT是检测肿瘤的敏感方法,但费用较高,而胸片往往难以敏感地发现较小肺部结节的踪影。目前最好的筛查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虽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但可作为筛查手段,高危人群更需每年体检。

至于为什么还有很多机构会推荐这项检查....因为做一次PET-CT的收费常常要接近万元。

重点来喽!下面这些体检项目虽然非常不招人待见,但是真的不能轻易放弃,否则亏大了!

01

肛门指检——直肠癌、前列腺癌

肛门指检非常重要,这是筛查肛肠疾病最基本、有效的手段。

因为健康的直肠表现为光滑而柔软,不健康的直肠则会出现肿块、僵硬、充血,甚至出现炎症。通过肛肠指检,可以发现肛门及肛周相关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疾病、直肠癌以及其他肛肠良恶性疾病。

(摄影/小康妹儿离离)

医院肛肠外科主治医师姚奇曾发文介绍,肛门指检被比喻为“一指神功”,因为这个检查方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辅助设备,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发现大约75%-80%的直肠癌,“性价比”非常高!

其实不仅是在肛肠科,肛门指检无论在妇科还是泌尿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妇科,肛门指检可用于检查女性子宫、盆腔问题;在泌尿男科,肛门指检常用于判断是否患有前列腺增生、病变、炎症或肿瘤等。

02

粪便检查——肠癌

实际上,很多疾病我们从肉眼无法判断。

医院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张健曾接受采访时指出,粪便检查不仅会观察大便颜色、形态,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ysjk/1086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