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方歌
异功散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意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钱乙,字仲阳,山东东平人,为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氏被后世称为“儿科圣手”,他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和以柔润为要、补泄同时进行的治疗原则,并强调治病不应拘泥古法,而须善于化裁古方,创新方——异功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经典原文:“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两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主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助其气”。——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命名内涵:该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增加一味陈皮而成,主治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虚弱,是调理脾胃的基础方剂。功在健脾、益气、和胃,有温中而不燥、补而不滞等特点,故有异功之名,别名五味异功散。
方药组成:人参(切去顶)、白术、茯苓(去皮)、甘草、陈皮(锉)(各等分,各6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见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胸脘胀闷不舒,饮食减少,肠鸣泄泻,或兼有嗳气、呕吐等表现。现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方解:本方证为脾胃气虚,纳谷与运化乏力,同时存在气滞,痰湿中阻。本方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若喂养不当、久病伤脾或先天不足皆会引起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脾胃虚弱,食欲减退,久之则气血生化不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气短乏力。脾失健运,胃纳不振,气滞湿浊内生,痰湿中阻,故见胸脘胀闷不舒,肠鸣泄泻,嗳气呕吐等表现。异功散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补气常用名方四君子汤,能益气健脾。其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为臣药。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为佐药。苓、术合用,则健脾祛湿之功更显。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意在行气化滞,醒脾助运,有补而不滞的特点。陈修园曰:“胃气为生人之本。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为主。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五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实验研究显示,本方具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异功散中的四君子汤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陈皮能促进呼吸道粘膜的分泌,有利于痰液的排出,还有增进食欲作用[1]。②四君子汤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2]。③四君子汤对胃肠运动具有调节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作用[3],加陈皮后加强其行滞助运功能;④异功散中人参常用党参代替,党参能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运动,含人体多种必需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4]。⑤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血清IgG。⑥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⑦甘草的根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小檗碱,小檗碱有利胆作用,增加胆汁形成[5]。总之,四君子汤加上一味陈皮,即是异功散,现常用于小儿免疫疾病与消化疾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举隅:
小儿脾虚泄泻:泄泻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病理机制为脾胃运化失常为主。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脾失健运,清浊升降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气下陷,湿渍大肠而为泄泻。异功散采用健脾益气,行气导滞的原则,在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功能性便秘:异功散功能补中健脾理气,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气滞所致的便秘。以异功散为基本方,加鸡内金、麦芽,健脾消积,改善食欲,以增生化之源;加厚朴、积实、槟榔、大黄,行气通下泻热,调畅胃肠气机;加黄以增强补中益气之功。诸药合用,标本兼治,以达补中、健肠、通便之功。
小儿厌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若喂养不当、久病伤脾或先天不足皆会引起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而致厌食。正如《杂病广要》中所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因此脾胃气虚证是厌食症最常见的类型,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异功散加味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补气常用名方四君子汤,能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助运,砂仁、白扁豆醒脾化湿,麦芽消乳积,鸡内金健胃消食;厚朴、木香行气调中。
小儿低热:很多患儿低热不退,经过抗生素及西药解热药物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或潮热,或朝热暮退,或夜重昼轻等,常伴有头汗多,手足心发热,口干口臭,夜间眠差,胃纳不振,或腹痛多啼,或腹胀喘急,面颊绯红,小便短黄,大便时干时溏,气味酸臭等。采用异功散加减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此类患儿因血气未平或津液耗损,或余热未尽而致低热不退。伤津耗液直接影响气血、阴阳而致脏腑失养,阴阳失衡。《内经》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由于阳气虚则恶寒,阴气虚则相火偏旺或阳无所依、浮越肌表而发热,当调和阴阳。方中太子参、白术具有补中益气、除烦生津之功。陈皮性温,味辛苦,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甘草味甘,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因脏腑气血,形体皆脆弱不足,以致适应能力与防御机能差,不仅易患病,而且易传变,衍生它证,甚至恶化。在异功散基础上辨证论治,具有益气固表,健脾补中,培土生金,助运消滞之功,全方补而不滞,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典型病例:
林某,女,1岁半。-10-08日初诊。不思饮食半月,半月来进食依赖少量母乳及饮料。诊见: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濡。证属脾胃虚弱。治宜健脾助运,和胃消食。处方:党参6g,白术6g,茯苓6g,甘草2g,陈皮6g,,砂仁4g,鸡内金6g,麦芽6g。服3剂后,食欲逐渐好转。继用上方2剂后未再复诊,电话随访,病情痊愈。
参考文献
[1]曾庆祥,衷诚伟.异功散及其加味方对小儿脾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3(44):-.
[2]李影华.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7(10):-.
[3]马榕花.异功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40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5(5):14-15.
[4]黄春林,朱晓新.中药药理与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柏洁,蔡定芳.中医药对放化疗免疫抑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