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林辉
肺癌作为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诊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单一治疗到综合治疗,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共建,不断实现突破创新,如今已能与国际水平比肩,可以说是新中国医疗发展史的缩影之一。
健康中国缩影:
肺癌诊疗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
迎来精准医疗
我国肺癌治疗的发展是伴随我国胸外科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主医院先后建立胸外科;到了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探索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的肺癌治疗方案;90年代,肺癌外科治疗进入了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治疗时代1。千禧年后,癌症领域迎来了诸多里程碑式的突破创新,在传统治疗手段之外,肺癌诊疗迈进了新里程。年,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吉非替尼在中国上市,靶向治疗进入主流视野,正式开启了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时代。年,由中国团队主导的IPASS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升了肺癌基因突变“靶点”在“靶向治疗”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肺癌学者的姓名首次登上世界学术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精准治疗是目前肺癌诊疗的新趋势,能够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同时降低了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国家医保负担。其中,基因检测是精准发现、精准诊断的基础,精准医疗是伴随着靶向创新药物和高科技基因检测发展起来的。
年-年间,靶向药物层出不穷,按照作用靶点,可以分为几类,如EGFR、ALK、ROS1、HER-2等,同时,靶向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继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之后,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相继在我国获批上市,基因检测技术对靶向治疗的指导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年,吉非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将靶向治疗更加推向治疗前沿。年起,肺癌诊断治疗的相关指南发布,我国逐步建立起肺癌精准治疗的指导规范,大大推动了肺癌的规范诊疗。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医疗研发水平飞速发展,民族企业在临床研究方面大步迈进,在免疫治疗领域,已有相关免疫疗法在国内获批。年,首个肺癌PD-1单抗药物在我国上市,多个国内企业也在全力推进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我国迎来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手术与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以微创治疗为代表的先进外科手段,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推动基层发展:
用得起创新药,诊疗更具幸福感
精准医疗的发展必定要惠及基层,如何使创新药物和服务真正惠及患者,是我国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