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强调,尽管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其中最近社会和行业反应强烈的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短缺,医务人员薪酬工资调整等等事情,总理都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健康报记者对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发现,和健康领域相关的诸多重点均有提及,对年甚至“十三五”期间都做出了安排。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工作将对我们的行业和生活产生影响。1政府手头紧,但保民生的钱还是舍得花
“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依然表示要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政府保民生的决心在报告中再次得到了体现。
报告明确,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
健康是幸福之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十三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曾指出,从现在起到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推进建设中国建设”为重大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把握战略机遇,以更大的魄力、更足的勇气,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统筹推进深化医改各项任务,统筹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到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健康支撑。2强调改革协同性,“三医联动”不能总停留在纸上“三医联动”,尽管在医改启动之初就被写入了改革的顶层设计,但至今在多数地区和关键改革领域,“联动”却仍然停留在纸上。“三医”改革在政策设计及推进实施中,动而未联,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着力建机制,关键在“三医联动”。为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流通改革的协同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医院改革未来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让医疗、医保、医药不再“各唱各戏”,为了护佑国民健康而协同发力?今年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和医改办的协调推动作用。医院改革是典型的供给侧改革,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责无旁贷,必须全力推进。据了解,年城市医院改革将持续深化,扩大城市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到个,扩大医改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将深化医改从“一城一地”试点转入区域整体推进,发挥连片带动效应。
此外,《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加强与药品采购、医保支付、薪酬制度、分级诊疗等政策的衔接。如何才能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事实上,进入中央高层视野的福建省三明市医改路径,即是科学安排改革顺序,同步推进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改革医保支付,通过斩断利益链条,利用挤掉药品虚高价格腾出的空间进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现“腾笼换鸟”,再以医保打包支付为调节杠杆,以医院人事绩效分配为激励约束,完善配套政策,破除了逐利机制,建立起新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据此,医院自身也应积极投身改革,调整供给结构和收入结构,尽快回归公益性。3医院“看病难”,还是得靠分级诊疗近日,“医院号贩子”医院挂号难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处方:分级诊疗。
实施分级诊疗是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事关医改成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与之呼应,《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综合医改试点省和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全面推开。制订规范城市及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分工,推动形成利益和责任共同体,贯通上下联动。医院综合能力,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签约服务试点。制订指导急慢分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继续扩大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据了解,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的部分,将全部用于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分级诊疗。4总理再提医务人员调工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疗卫生工作具有覆盖全人口、呵护全过程、服务全天候的特点,医务人员职业要求高、培养周期长、社会责任重、执业风险高、获得资质难,工作强度高、技术难度大。以色列医务人员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2倍以上,医院74%以上的支出给医务人员发工资,医院支出的80%左右也用于医务人员的支出,而我国目前仅占到28%左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五中全会再次作出部署。当下,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抓紧研究制定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加强分类指导,实行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探索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5解决“儿科医生荒”有望加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而眼下,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尤其令人焦虑。特别是全面实行两孩政策后,儿科医疗保健需求将更为迫切。
据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是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通过综合施策,到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教育部门也表示,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力争到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基本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6药品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是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年,我国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特别是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定了调子。今年这一文件的落实将尤为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