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紊乱综合征。本病为婴幼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占多数,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尚不够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故对食物的耐受性差,加之其免疫功能差,如遇感染或喂养不当或外界气候变化,均易发生腹泻。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腹泻除已有固定的病名(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外,其他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真菌及一些病原不明的感染性腹泻,统称小儿肠炎。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源性腹泻等。
如何诊断?如表现为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赦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即可诊断婴幼儿腹泻。
基本方二人参9克,茯苓9克,茵陈9克,白术5克,甘草5克,藿香5克,银花6克,乌梅12克,葛根20克,马齿苋20克。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用下重型腹泻。
基本方四炒党参9克,芡实肉9克,炒白术6克,煨诃子6克,茯苓6克,煨葛根5克,陈皮5克,土炒山药12克,焦神曲12克,炙乌梅8克,白扁豆10克。每日1剂,水煎3次,日服3次。亦可将上药共研细末,6个月以内者服1.5克,7-12个月者服3克,每岁3克,按年龄递增。用于小儿慢性腹泻。
基本方六炙黄芪45克,炮姜15克,车前子(包)15克,诃子15克,陈皮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黄连2克,焦山楂6克。*兼感冒,加藿香10克,防风6克。*兼呕吐,加半夏6克。*兼腹痛,加白芍10克。*大便次数在30次以上者,重用黄芪、诃子。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小儿每次服50毫升,16岁以上每次毫升。每日3-4次,一但水泻控制,即要减量使用。用于轮状病毒肠炎。
基本方八熟附片9克,党参9克,白头翁9克,干姜9克,炙甘草3克,罂粟壳3克,黄连6克,炒白术6克。*兼便血,加仙鹤草9克。*湿热偏重,减附片。此为1-2岁的剂量,每日1剂,药渣再煎。将附片先煎半小时,再入其他药,煎成毫升左右,每日5-6次,每次15毫升,连服3-4日。用于真菌性肠炎。
基本方十山楂9克,苍术9克,白术9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半夏5克,厚朴5克。此为1岁小儿用量。*兼风热,加葛根6克。*兼风寒,加紫苏6克。*呕吐频繁,或舌苔厚腻,加藿香6克。*舌苔黄腻,或大便伴有泡沫,加黄柏9克。*阵啼,加木香6克。*小便黄少,加车前子(包)9克。*口渴思饮,有轻度脱水,酌加口服补液。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用于婴幼儿伤食致泻。
有哪些单验方?1.山楂炭、鸡内金等量研末,每次1克,每日4次,开水调服。久泻不止者,加入炮姜粉或用石榴皮水煎加红糖服。2.山药粉开水调服,每次3-9克,每日3-4次。3.诃子3克,石榴皮6克,泽泻6克,罂粟壳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特别提示1.注意必要的消毒隔离和便后的清洁护理,勤换尿布以防止发生肛门周围糜烂。2.调整饮食: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肠功能早日恢复。不强调禁食,但应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吐泻严重者可禁食6-8小时,但不禁水,呕吐好转,逐渐恢复饮食,饮食品种照顾原来基础,以易消化为原则,一般经5-7天恢复正常饮食。3.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的冶疗:尽量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忌长期滥用抗生素,注意调整饮食,对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者,避免摄入该类食物。肠内双糖酶缺乏时,暂停喂食糖类和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也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或其他物理疗法。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使用人体丙种球蛋白或转移因子等制剂,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吐泻严重的患儿应禁食6-12小时,吐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母乳喂养者要缩短每次哺乳时问,限制哺乳次数。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先给米汤、稀释牛奶、脱脂牛奶等,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并暂停增加辅食。4.腹泻小儿因肠蠕动增加,在排使前常固腹痛哭闹不安,可轻揉其腹部或用热水袋给予热敷。有腹胀时,可在其右侧腹部放置热水袋,能减轻胀气。5.每天要用筷子包纱布蘸冷开水清洁患儿口腔2次。以保持其口腔湿润与清洁,对腹泻较久或使用抗生素多日的婴儿,要用2%苏打水洗口腔,以预防鹅口疮和粘膜溃疡。6.匆使小儿着衣过多或过少,避免过热和受凉,以减少发病机会。7.到了恢复期,要让婴儿增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提高其抗病能力,防止腹泻复发,促进早日康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