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大河健康报记者王娅青
目前正值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对于家长来说,新版指南究竟有哪些提醒和指导意义?5月23日,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杨玉霞。
手足口病患儿未必手足出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孩子多发。它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
很多家长一提到手足口病,首先想到的症状是孩子高烧不退、手足出疹。其实,这种认识不全面,可能导致一部分患儿被漏诊。
新版指南中指出,手足口病第1期(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杨玉霞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一定都会持续发热,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一过性发热甚至不发热。另外,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手足出疹,有些孩子可能仅背部或胸部轻微出疹。
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发热或手足没出疹,就自行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否则,一些孩子可能被漏诊,造成疾病传播。
孩子精神差、肢体抖动须警惕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不必太紧张。新版指南中指出,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不过,值得家长警惕的是,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等,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的患儿病死率较高。
杨玉霞教授指出,少数患儿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发病后的1~5天,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或上翻等。
“孩子头痛、呕吐,家长很容易注意得到,而肢体抖动则容易被忽视。”杨玉霞教授提醒,如果孩子在静止状态下拿笔时手会晃或站不稳、坐不稳,都要警惕孩子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属于重症病例重型),要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等症状,家长更要及时带他就医,患儿可能发展为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属于重症病例危重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迅速进入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属于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杨玉霞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
1岁以内的孩子心率为次/分~次/分
1~3岁的孩子为次/分~次/分
4~7岁的孩子不超过次/分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要及时就医。
当然,孩子发热,心率适当加快很正常。杨玉霞教授说,通常,体温每升高1℃(是和37℃相比),心率增加约10次/分,如超过这个范围,则要提高警惕,医院。
千万不要觉得手足口病从普通型发展到重型、危重型、重症危重型会有一段时间,杨玉霞教授说:“有一部分患儿一开始就是重症危重型,进展很快。”
此外,新版指南指出: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另外,孩子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也提示其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手足口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前面提到的精神差、肢体抖动、心率加快等危险信号,属于普通型手足口病,那么门诊治疗即可,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杨玉霞教授说,目前没有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除了注意退热,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
新版指南指出,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
这样做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最好
每年的4~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今年依旧如此。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新版指南建议: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
需要提醒的是,隐性感染者也是主要传染源。杨玉霞教授说,像大人和一些抵抗力强的孩子,虽然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却没有发病,但是可能传染其他孩子。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孩子被传染,家长最好少带他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另外,75%的乙醇、5%的来苏儿对肠道病毒无效,当前温度下暴晒也很难杀灭肠道病毒。那么,家里的玩具、衣物等受污染了怎么办?杨玉霞教授说,可选择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有些家长问:孩子以前得过手足口病,是不是就没必要再接种疫苗了?那可不一定。
杨玉霞教授说,可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它们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EV-A71型灭活疫苗主要针对的是EV-A71型肠道病毒(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它所致),如果明确孩子以前得过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就不必再接种疫苗。如果以前感染的类型不明确,则最好让孩子接种。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大河儿童团
宝/贝/的/健/康/专/家
亲子|健康|教育|游玩
统筹:于素文
编辑:王娅青
大河健康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