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11月中旬以来,气温如“坐山车”忽高忽低,全国多地报道儿科爆满。
山东
山东省卫计委网站12月21日选取《齐鲁晚报》报道,自11月至今,医院儿科患儿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其中病毒性感冒占了就诊人数的70%,以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2和H2N3、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诺如病毒是冬季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
陕西
《华商报》12月7日报道,医院儿科就诊患儿出现井喷式增长,门诊、住院爆满,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感等疾病。12月18日报道,汉中市儿科门诊爆满,每天24小时接诊,医生轮流加班,患儿却有增无减。多为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和呕吐、腹泻的患儿。
西安市疾控中心提示,随着气温降低,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进入高峰,据近3年来统计,流行性感冒、水痘等12月是发病高峰期,而肾综合征出现热依然处于流行大高峰。需注意预防流感和支原体感染、预防水痘、腺病毒感染。
天津
《天津日报》12月15日报道,医院儿科就诊量大量增长,医院儿科日门诊量已经到-!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结果显示:自今年12月1日以来,流感样病例(发热38℃以上,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的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百分比平均为5.64%,较去年同期(4.23%)上升33.3%;从病原分型看,新甲1、甲3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活动,其中乙型流感是导致近期天津市出现流感样病例集中发病的主要病原。与既往相比,本年度冬季流感活动较去年提前2-3周左右。
湖北
《武汉晨报》12月21日报道,医院区儿科门诊患者激增。现为感冒、腹泻高发季。呼吸道感染了流感、副流感或细菌,引起了感冒、肺炎;消化道感染了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了腹泻、呕吐。目前这个季节,正是儿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感觉今年患病的孩子比往年同期多。
内蒙古
《呼和浩特晚报》12月8日报道,医院儿科近期接诊量增加几倍。流感病毒进入了活跃期,加上儿童抵抗力较弱,患病的比例较高。
河南
《河南商报》11月21日报道,气温骤降,郑州的宝宝们撑不住了。患儿多以腹泻、发热为主。郑州掌上生活12月21日报道,河南省正处于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其中影响人群最大的当属儿童,医院儿科门诊爆棚。目前的流感病毒中,B型病毒占霸主地位。
广东
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公布12月20日-26日深圳市流感指数为Ⅰ级(极易发生),流感病人急剧增多,流感流行强度极高。而上一周的流感指数还是Ⅱ级(易发生),这周流感指数升至最高级。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易感指数(年12月6日-年1月9日)为Ⅲ级(中等),感染性腹泻进入活跃期,病例数增多。
流感、腹泻为主
感染性疾病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全球每年死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幼儿约有万,占儿童死亡总数的63%。从上面各地报道和疾控中心与卫计委公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进入冬季以来,气温下降,主要呈现流感患病人数急剧增多和感染性腹泻人数增多。儿童由于免疫力较低,成为了这类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可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流感的治疗和预后:
(一)、流感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者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
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输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继发感染,可用青霉素。
(二)、现代医学治疗
目前尚无可靠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盐酸金刚烷胺早期使用能阻止甲型流感病毒进入细胞,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成人每日口服0.2克,分2次服用。因有一定毒性而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继发细菌性感染时,应及早使用抗菌药物。
(三)、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流感不同于预后良好的普通感冒,病程一般要十几天,而且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哮喘、喉炎、心肌炎等。
诺如病毒感染也是近期多地感染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及社区等场所发生暴发流行。每年全球感染约6.84亿人,感染对象覆盖全年龄段,造成余万较危重的住院病例及高达21万人的死亡。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老人。这种病毒的感染绝大多数情况是急性、自限性的,往往会自行痊愈。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与抗病毒药物。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和预后: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应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门诊的快速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确诊微生物培养检测是金标准,但检测时间久(2-3天),而且由于抗生素治疗、小儿样本量小等,检测的敏感性也较低,临床漏诊率较高,也不适用于门诊快速诊断。
目前,门诊常用检测指标有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CRP)。WBC是对炎症诊断的传统指标之一,但受生理病理影响因素较多,不能准确反映炎症的性质和程度。《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版与《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指出CRP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辅助判断。但血常规+CRP的联用一般只能做排除细菌感染和推测病毒感染可能,对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个体差异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近期兴起的炎症标志物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病毒感染时会有显著升高,而CRP在无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中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而在细菌感染时,SAA较CRP上升速度快和升高幅度更高。如果标志着细菌感染炎症的CRP没有随着SAA同时升高,那就可确定是急性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这一特性弥补了血常规+CRP不能诊断病毒感染的不足,可以有效减少门诊患者的漏诊、误诊及抗生素的滥用。
“血常规+CRP+SAA”可实现门急诊的快速诊断,适用于儿科患者感染类型的快速诊断鉴别。这种三项联合检测也被一些儿科专家称为“新三大常规”,可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国赛生物最新推出的“13微升末梢血,联合检测SAA+CRP的方式”,也使CRP和SAA在儿科患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更便捷、更精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