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脏器发育都不完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与成人差异显著。儿童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基本需求与重要前提,促进儿童药品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对于防治儿童疾病、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不断推进儿童合理用药工作,全方位儿童用药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然而,当前我国儿童用药适宜品种、适宜剂型及规格较少,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较薄弱,不规范处方行为及儿童不合理用药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基于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委托本书主编倪鑫、王天有、林丽开三位教授组织全国儿科临床、药学及方法学专家及一线医务工作者,共同编撰《中国儿童药品临床应用指南》一书,旨在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在编撰筹备工作过程中,《中国儿童药品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参考了《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及医院用药调研结果遴选药品,综合考虑儿科疾病特征与用药特点、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要素,广泛征集专家意见,在多次研讨会基础上确定编写体例及样章,力求为儿童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准确、实用的指导。在图书结构与编排上,本书按儿童疾病系统和用药特点分为21章;内容上,各药品条目下除涵盖临床用药基本信息,如“剂型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外,特别增加了“药学监护”内容,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师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全方位的“患者监护”过程,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支撑参考。随着医药科技发展,中成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新剂型、新品种层出不穷。儿科中成药在治疗呼吸、消化等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受到临床广泛认可。然而,中成药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儿童人口众多,由于儿童专用的中成药品种少,且适宜剂型、规格少,适应证描述尚欠规范,儿童用法用量缺失或不完整,安全信息标识缺乏等因素,临床上存在中成药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年修订)规定: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在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本章收录中成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儿童专用药,指药品说明书里仅有儿童使用说明,无成人用药说明,有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功能主治)和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该类药品属于儿童适用药。二、儿童共用药,指药品说明书里有儿童使用说明和成人使用说明,其中,儿童使用说明中有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功能主治)和儿童用法用量,以及儿童用药相关的安全性信息。该类药品中,属于儿童适宜剂型和适宜规格,且具备良好的儿童使用依从性特征(如适合儿童的口感)的药品,为儿童适宜药。三、儿童经验性用药,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使用超出说明书标注的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因篇幅所限,本章仅收录某些常用并具有代表性药品,旨在儿科医务工作者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的编写从多角度考量,重视儿科临床用药需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参考使用。因编写时间仓促,同时随着各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及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持续开展,特别是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开展,发现书中的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一本图书的编写出版首先归功于每一位作者的辛勤劳动付出,由于文献资料来源权威性和广泛性、以及时代认知的边界存在,特别是不同角度的认知有差异,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局限性必然存在。因此读者更是发现图书不足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读者,以及对特定药品的亲历研究者,更有话语权。当然,图书的编辑、审校的编审专家所付出的劳动往往是幕后英雄人物。诚挚希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便于再版时修订、补充、完善。并邀请真知灼见的读者参与再版时编写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春彦,王彦青,张萌,等.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药学杂志,,52(4):-.DOI:10./cpj..04..
[2]翁约约,李震岳,吴守彪,牟永晓,曾婧婕,叶甜甜,王朝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中成药说明书浅析[J].中草药,,51(12):-.
[3]马融.儿科中成药超说明书使用循证评价.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
本书介绍的药物剂量和用法是编委专家根据药品说明书、权威文献等资料慎重制定的,并与通用标准保持一致,编校人员也尽了最大努力来保证书中所涉及的药物及使用信息的准确性。但必须强调的是,临床医师开出的每一个医嘱都必须以自己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为基础,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负责。本书列举的药物用法和用量主要供临床医师参考,临床医师或读者在选用药物时,还应该认真研读药品说明书中所列出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国家处方集》等权威著作为据。此书仅为参考,我社不对使用此书所造成的医疗后果负责。《中国儿童药品临床应用指南》编委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