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给宝宝用药常常掉进的误区:
宝宝生病啦,肯定少不了打针吃药。一旦用药方式不对或保存方法不正确,轻者可能收不到疗效,重者就容易加重肝肾负担,甚至还有引发中毒的危险。因此,对于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来说,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用药必备常识。
1、预防性用药: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比如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把保婴丹或者珠珀猴枣散作为预防感冒的保健品使用,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对孩子身体并没有好处。
2、超剂量用药:
多数家长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随便让儿童超剂量用药,从而造成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特别是当宝宝发烧的时候,心急的家长如果过量使用退烧药或者频繁使用,可能能会适得其反。
3、擅自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盲目使用抗生素,有可能会造成中毒、过敏、真菌滋长等后果,也可能造成耐药。此外,随医院就诊也往往使医生无法采取最佳方法治疗。
4、拒绝使用抗生素:
和滥用抗生素的家长相反,有些家长因为从网上或者其他媒体了解到使用抗生素的种种害处,到了谈抗生素色变的地步,医院拿回抗生素也在重重顾虑下不敢使用。其实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滥用抗生素完全是两个概念,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
5、乱用止泻药:
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脱水、电解质紊乱程度适当给予液体疗法、饮食疗法及控制感染等措施。但有些家长不加选择地乱用止泻药,用后腹泻虽然减轻,但因肠道的吸收而使毒素增加,引起全身的中毒症状。
6、使用成人药物:
有些家长会给患儿吃一些成人用的抗生素药、感冒药之类,虽然剂量减半,但这也是不妥的。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药物解毒的酶系统、代谢系统均未发育成熟,许多药物对儿童不宜。例如,氟哌酸可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影响其生长发育;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双氯芬酸对肾有损害,并可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
7、随意改变药物剂型:
有的家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或把针剂改为口服,给患儿服用。这样随意改变药物原有的剂型,减弱了药物的作用,增加了药品的毒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8、滥补营养品:
一些家长长期给孩子使用一些价格昂贵的营养品,认为贵的才是好的。服用钙剂要使用珍珠粉,补充维生素AD要使用深海鱼油,另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元糖浆口服液吃着,却不知道这些营养品中有的并不适合小孩胃肠道吸收,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类激素物质,用之过多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形成早熟或影响发育。
二、宝贝5医院
天气多变,感冒的人数就会激增,而孩子更是首当其冲。不过,在美国《父母》网站的专家看来,家长也不必一听到孩子咳嗽,医院,因为很多感冒只要在家精心照顾就能痊愈,除了以下5种:
1、夜间干咳
如果孩子咳嗽不断,且一到晚上症状就加重,家长则要小心了。这可能是哮喘的症状。此时,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如果他们出现无法吃饭,喝水或说话困难,最好叫急救车。
2、呼吸时发出异常声音的咳嗽
如果孩子已经感冒好几天,咳嗽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嘶嘶的声音,呼吸也显得急促,且很爱发脾气,可能是支气管炎造成的。可以带他去看医生,同时要鼓励孩子多休息、喝果汁,严重时,可能需要吸氧。
3、发出嗬嗬声的咳嗽
孩子感冒一周后出现咳嗽症状,有时,一次呼吸会咳嗽20多次,在吸气的时候还会发出嗬嗬的声音。这是细菌感染的症状,可能有痰液甚至块状物阻塞了呼吸道,医院,6个月以下的婴儿需要住院观察。
4、痰多影响呼吸的咳嗽
孩子感冒一周后,情况没有好转,且咳嗽起来痰变很多,呼吸也比平时快了。这很可能是肺炎的症状,医院照X光,且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肺炎是可以在家里照料的,但是严重的要住院。
5、发烧伴随咳嗽
孩子发着高烧,同时无力、嘶哑地咳嗽着,身体酸痛,流鼻涕。这种症状通常是流感,应让孩子尽量多吃水果,6个月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也可以把布洛芬混在食品、饮料中给他服用。
此外,专家提醒,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下面四种简单方法,缓解咳嗽:大量喝水、使用鼻塞喷剂、喝鸡汤、用加湿器。
三、带宝贝看病父母要说清7件事
一般来说,就诊时间有限时,父母首先要用一句话明确说出孩子就医的最主要原因,如“腹泻2小时、咳嗽、气喘两天、发热两天,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一天”等,使医生对孩子的主要病情有个初步了解。当医生做进一步诊断时,父母至少要说明以下七件事:
1、时间
孩子发病时间的叙述很重要,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对区别多种疾病都有实际意义。而且,如果孩子患的是急性病或外科的急腹症,超过一定时间,病情会有很大变化,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对于主要症状,家长应尽量说得准确,例如腹痛、腹泻1小时、咳嗽、低热1周等,而从奶奶家回来就发烧、我下班回家孩子就喊肚子痛之类的表述就不准确。
2、体温
临床上以孩子发热求医最多见,这也是许多儿科疾病的主要症状。
如果就诊前已在家测过体温,应说明是什么时候测的,共测过几次,最高多少。如果还没来得及测,可在候诊时测量;没有条件的可用手感,以有点发烧、烫手、滚烫等词语,大概说明发热的程度。另外,要注意孩子发热有无规律性、周期性以及手心、脚心、手背的温度差别,发烧时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
3、状态
孩子发病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颈项是否发硬;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的现象;咳嗽剧烈程度,有无哮鸣音,有无痰,痰的颜色和稀稠性状等;呕吐物是溢出来的,还是喷射出来的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泻,还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疼痛的性质(如绞痛、闷痛、胀痛),什么情况下疼痛会更严重(如紧张、吃东西等)。
4、饮食
许多病对孩子的饮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应向医生说明饮食的增减情况,间隔次数的变化,以及孩子有无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并说明孩子喝水情况---是口干舌燥而喝,还是总想喝水。另外,还要说明孩子有无吃泥土或石子、煤渣等异食癖现象,有无吃不洁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饭剩菜等经历。
5、大小便
如果孩子拉肚子,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大便的次数,大便的量有多少,大便的性状(如稀水样、米汤样、蛋花汤样),大便的性质(如黑便、黏液便、脓血便),粪便有无腥臭、恶臭或其他特殊气味。如果还有其他症状,也应一起讲述清楚,例如孩子在腹痛、腹泻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发冷、厌食、乏力、恶心、呕吐、鼻塞、流涕等症状。
6、睡眠
睡眠变化是家长比较容易观察发现的。首先是睡眠时间,其次是睡眠的状态,是正常睡眠还是昏睡、摇叫不醒或是稍有动静就不能入睡,睡眠中有无惊叫、哭泣等。对于婴幼儿,还要注意是否需要他人搂抱、抚爱才能入睡等信息。
7、病史
包括孩子以前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员的病史。如孩子以前得过什么病,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吃过什么药,有无药物过敏史等。有时还需要向医生说明孩子出生时的情况;若孩子已上幼儿园,还应讲清有无其他孩子患传染病及类似疾病。
特别要说清孩子此次发病的可能诱因,如疲劳、受凉、过食及意外伤害等;此次医院,已服过什么药,剂量多少,以免短期内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后果。如果孩子的病情比较复杂,那就按照发病的前后顺序,把病情的发展变化,一一向大夫讲清楚。与病无关紧要的事,不要多说。
当然,要家长在短时间内准确、简要、具体地把病情说得如此完整,有一定难度,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小本子,平时就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表现,大部分疾病在其临床症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之前就会有反应,如烦躁、哭闹、拒食、嗜睡、过于安静等,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应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以备看病时用。
日常注意把孩子的病历、检查单据收集整理到一起,在叙说病情时,提供给医生,可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或X光线照射等重复检查。傅海东
科室:浙医儿院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于对儿童肾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肾小球疾病方面的诊治
简介: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能独立诊断处理各种儿科疾病,完成各种儿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特别是对儿童肾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水平。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厅局级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一、二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浙江健康俱乐部整理)
为了你身边人的健康,分享给你关心的人
喜欢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有任何健康相关问题
可24小时在线咨询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