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女医生自杀此前疑遭两名13岁男孩冒

时间:2020/12/22 14:56:27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95.html

8月25日

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

不堪"舆论压力"自杀

经抢救无效身亡

这场悲剧的起因

是5天前泳池发生的一次冲突

据了解,该女医生姓安,是医院的儿科医生。

据安医生的同事张医生讲述,8月20日,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在泳池里,两个13岁男生可能对安医生做出了冒犯动作,安医生让他道歉,但男生拒绝道歉,并朝其吐口水,做鬼脸,还有一系列侮辱性动作,安医生老公看不下去了,情绪有点激动,便冲过去将该学生朝水里按。

张医生称,他们也从没说过打人是对的。但之后,男生的妈妈带着家属和朋友一起在游泳馆浴室里打了安医生。最后双方报警处理,警察让他们私下协调,出了警局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了。

但第二天他们就找到安医生和她老公的单位大吵大闹,并让安医生单位的领导把她开除。之后,安医生情绪变得很差,并请了几天公休假。

张医生说,警方的具体说法还没出来,孩子家人就把剪辑过的视频发在网上,之后不少微博转发,各种各样的人开始抨击安女士和她的丈夫,各种谩骂。

而网上的确流传过一段短视频,是以男孩家长的视角,报道了“13岁男孩游泳池里碰陌生女子,遭女子老公狠揍”的新闻。

在这个视频中,男孩母亲介绍,男孩到游泳池游泳十分钟左右,就让自己快过去,说被一个不认识的陌生叔叔打了,当男孩母亲询问男孩被谁打的时候,男孩指着水里一个身高超过1米8的男子。

相关视频

男孩母亲说,安女士当时很凶,“哼”了一声孩子,然后大家各自游走,结果,孩子回头看了安女士一眼,做了鬼脸等小动作,安女士的老公就冲过来,把孩子摁到水中,之后提上来又打了一耳光。

据家长转述,男孩的同学当时对安女士丈夫说:“就算我们不对,你也不能打人。”据男孩母亲介绍,安女士丈夫不以为然,把她儿子的同学又推又掐脖子逼到岸边,然后两个孩子迅速上岸,当晚,被打男孩的右边脸肿了。

8月25日,安女士也因不堪各种舆论压力,加上性格偏温柔内向不愿与人争执,选择自杀。

张医生称,出事前,安医生和她妈妈说,“妈,我出去一下,2分钟就上来”。结果就找不到人了,随后家人、朋友、同事分别收到了安医生的告别短信,大家拼命出去找,2小时后才找到,但为时已晚。

目前,医院正在帮助安医生家属走法律程序。

27日,男孩母亲称,不希望看到现在的结果,但自己此前陈述的内容是真实情况。

医院找安医生是因为什么?男孩母亲回答说:“因为我们在派出所跟他们做笔录的时候,赔礼道歉的话语中都还在推卸责任一样,接受不了他们的态度和道歉。谁都不想看到这个后果,她选择这种方式,确实谁也没有想到。”

如何看待女医生自杀?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很多网友都在指责男孩及其父母,认为男孩无意的碰撞问题不大,但故意摸碰问题就大了,而且碰到异性臀部理应道歉。

也有不少网友对“网络暴力”进行了谴责。

不得不说的“网络暴力”

女医生自杀的这起悲剧中,除了男孩家人的一系列行为之外,网络暴力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素。网络暴力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现实发生的事件,又不得不让我们一次次去谈论它。

人人都想当正义的使者,可理智却往往轻易被舆论和流量所支配。

还记得今年6月,江苏一2岁男童被狗咬伤,男童父亲酒后将狗摔死。此后,有目击者将此事发到网上,有人搜索到男童父亲的手机号,来自全国各地的骚扰电话、诅咒短信和威胁几乎将他淹没。

此后,他主动上电视向公众致歉,称已与狗的主人达成和解。但网络暴力并没有放过他和他的家人。6月22日,他的妻子选择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最终脱离了危险。但她神志恢复后说:“我来给狗偿命,不要再威胁我的孩子了。”

更有甚者,直接把“网络暴力”当成发泄情绪的工具。

就在8月27日凌晨,在最近大热的《延禧攻略》中饰演反派"袁春望"的演员王茂蕾表示关闭微博评论,“因为被骂太惨了,才发现自己内心没那么坚强。”仅仅因为电视剧中他饰演的角色太坏,网友就把情绪发泄到演员身上“太讨厌看袁春望的戏了”、“讨人厌到极点”、“你是不是现实生活中也有病”。

同样遭遇的,还演员周海媚。28日上午,她在微博发文,宣布停止更新微博。也是因为在最近播的电视剧中她的反派角色“演得好”,而遭到众多网友谩骂。

当然,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远不止上面这些。很多情况下,事实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网上声讨之声就已铺天盖地,一些自媒体甚至煽动网民进行声讨,支持进行人肉搜索,为网络暴力推波助澜。这样的“以暴制暴”真的合理合法吗?人是社会动物,并非单独存在,动辄百万计的舆论加在任何一个人头上,都足以击溃当事人的社会角色,何异于杀人?

如果不加控制,极端的网络暴力会越来越如失控的“野兽”:不为公义只为私仇,不为重大由头只为在芝麻绿豆的纷争中占个上风,有心人可以很有“技巧”地掀起惊涛骇浪。

屏幕前的你要知道,你敲下的每一个字都有可能成为别人泄私愤的工具。自媒体时代,信息的量在暴涨,真实性、可信性却越来越难考证,如果不愿意花心力或者没有能力去交叉求证、辨别真伪,“君子寡言”倒不失为一种宝贵的品质。

对这事,你怎么看?

欢迎到下方留言!

▍图文编辑:火娃小朋友

▍来源:楚天都市报

▍投稿邮箱:tougao58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924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