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到底能不能把药片碾碎了给孩子吃

时间:2019/12/13 16:08:36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由于近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所以在实际诊疗中,医生和家长都常把成人药物碾碎,分剂量给患儿使用。

药物碾碎后只是剂型发生了变化,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一般不会导致药物中毒。但碾碎后的药物可能存在溶出度变快,部分药粉残留在容器上等问题,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或带来更多副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碾碎使用,复方制剂、治疗窗窄的药物以及肠溶片、肠溶胶囊、不可掰开的缓控释制剂等剂型均不可碾碎使用。药物到底如何分剂量,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家长切不可随意为之,要遵医嘱。

至于儿童药物中毒,多是误服导致的,家长必须妥善保存家庭药物,以及给孩子吃药时必须慎之又慎。

位宁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药师

杨卫丽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主管药师

熊朝刚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主管药师

近日,有网友在“较真辟谣小程序”中留言提问,是否可以把药片碾碎了给孩子吃?这会导致中毒吗?

这两个问题对于宝爸宝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作为临床药师,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一、碾碎药片给儿童服用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会带来药物剂型的变化,影响药物疗效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市场常上流通的多种药品中,近90%的药物没有儿童专用剂型,约50%的药物没有儿童用药说明。[1]

因此在实际诊疗中,医师和药师只能根据患儿体重、体表面积、年龄与成人比例,把成人药物碾碎,分剂量给患儿使用。

把片剂碾碎后服用,相当于把药物从片剂变成散剂,剂型发生了变化,但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

碾碎后的药物增大了表面积,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速度[2],而且在碾碎的过程中,药物很可能有部分残留在碾钵等器具上,造成药物剂量的损失,这些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实验也证实了以上观点。

一项“小儿分剂量用药对有效成份含量及溶出度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普通片剂药物分剂量碾碎后,其有效成份含量符合标准,有关物质检查无明显变化,但溶出度过快[3]。溶出度过快可能会使血药浓度波动过大,药效会受到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可能会升高。

还有小儿用药分剂量的准确性研究也指出,碾碎分剂量时,药粉粘附于容器上,会导致实际使用的药物剂量过小,可能无法获得有效浓度,从而影响小儿用药疗效[4]。

二、那么碾碎药物服用这种方式会导致孩子药物中毒吗?

普通片剂碾碎后服用不会引起药物中毒,但是分剂量碾碎后会造成分剂量不准确,对于治疗窗窄或高警示药物如地高辛、华法林等药品,可能对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5]。

当然,专业的医师,在给出分剂量处方时,都会考虑到这些风险,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但如果家长擅自给孩子增减药物剂量、凭经验用药,反而会带来极大风险。

据《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有84.9%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27.4%的家长表示,因为担心医嘱用量不够或太多,会自行调整用药剂量;超过三成的家长会擅自给孩子联合用药;19.8%的家长会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和粥汤等给孩子服用;42.7%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6]

有研究显示,儿童急性药物中毒占意外伤害患儿的较大比重[7]。还有报道称,平均每天就有1名儿童因与药品相关的中毒而急诊或住院治疗[8]。年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指出:在每5名药物中毒儿童中,有4名因误服药物导致[9]。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儿童药物中毒的患者中,其中以自己误服(79.5%)、家长错喂(13.5%)、医源性(2.1%)为最常见的原因。[10]

所以,儿童药物中毒多是误服导致的,碾碎服用这种方式只要遵医嘱的话,一般情况下风险可控。

三、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碾碎使用,家长必须分清

通过对13医院分剂量情况的调查,抗菌药物、抗癫痫药和降压药是儿科最常见的分剂量药品品种。但是,并不是所有药品都能碾碎使用,药物是否适合碾碎分剂量使用,这要从药品本身成份和制剂工艺考虑。[11]

从药品成分而言,复方制剂以及治疗窗窄的药物不适宜分剂量。

复方制剂大家相对熟悉,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的药品。这类药品碾碎后会引起分割剂量内药物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成分混合得不再均匀。这样的分剂量是没有意义的。

而治疗窗窄的药品,则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的药物,要求给药剂量极其准确,否则很容易引起中毒。这些药物有氨茶碱、地高辛、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由于碾碎很可能造成剂量不准确,治疗窗窄的药品不能碾碎服用也就很好理解了。

从制剂类型来看,可以碾碎后服用的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分散片、咀嚼片、口腔崩解片,而不适宜于碾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为肠溶片、肠溶胶囊、不可掰开的缓控释制剂,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肠溶剂型是在药物外层包裹了一层肠溶衣,以对抗胃酸,防止药物提前在胃中溶解。缓释剂型是为了让药物缓慢释放,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维持血药浓度。如果把这样的药给碾碎服用了,那么很可能造成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或者药物失效,达不到疗效不说,甚至很可能刺激消化道,增大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目前学界没有关于药物分剂量碾碎使用的指导性意见,正确识别药物及其剂型能否碾碎使用,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家长听一下亲友的经验分享就能行的。因为一旦搞错,后果很可能是很严重的,比如助消化药胰酶肠溶胶囊,随意掰开服用的话,可能会引起婴幼儿口腔溃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千万不要自己随意尝试,还是要遵医嘱!

四、如何降低分剂量碾碎服用引发的用药风险?

在缺少儿童剂型的情况下,药品分剂量使用实属无奈之举。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剂量分配不均、碾碎过程中药品剂量丢失等。那么要如何避免这些弊端呢?

1、对于有划痕的片剂,可以使用药片切割器对药片分剂量,这可以大大提高剂量分割的准确性。

2、对于不能直接切割的药品,应先咨询医师或药师,确定是否可以碾碎服用。而且在碾碎的过程中,应充分研磨,使药物均匀分布,以减少剂量的误差。

3、切割或者碾碎后的药品,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包装和药品的保护层,应密闭保存,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完,切记不可长时间存放。也就是说,尽量不要提前制备,现吃现分最好。

五、如何避免儿童药物中毒?

如前述,儿童药物中毒多是误服导致的,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将药物放到储药箱中,并且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2、尽量购买儿童不能自行打开包装的药品,如含有压旋式儿童安全盖的药品;

3、家长应提高儿童误服药物的警惕性,时刻留意药品数量是否减少以及儿童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12]

一旦发现儿童误服药物,早期治疗是重点,家长发现后医院检查治疗,并且在就诊时最好能提供误服药物的名称与剂量,便于医生更快更准地给予生命支持治疗以及血液净化、ECMO治疗等解毒治疗。[13]

总之,在儿童疾病的实际治疗中,药品片剂的分剂量使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长遵医嘱给孩子用药,以及家庭药物的谨慎保存,都是保证疗效和防止药物中毒的关键因素。建议家长们在这个六一节期间,好好将家中的药物检查一遍,将宝宝发生药物误服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元江,缪经纬,陈景勇等.片剂分剂量的原因、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院药学杂志,,(8):-.

[2]秦燕.关于《新编药物学》中常用口服药物片剂可否碾碎服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2(37):-.

[3]蔡育红,钟慧敏,等.三种片剂药品小儿分剂量用药对有效成分含量及溶出度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7):37-40.

[4]杨建军,刘姣姣,等.小儿用药片不同分剂量方法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6(21):15-16.

[5]武丹威,韩爽等.片剂分剂量临床现状分析与探讨[J].医院药学志,,38(21):-.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

[7]韩兆欢,王庆阳,等.我院儿童药物中毒特点与药学服务[J].儿科药学杂志,,25(4):45-48.

[8]GumminDD,MowryJB,SpykerDA,eta1.AnnualReportoftheAmericanAssociationofPoisonControlCentersNationalPoisonDataSystem(NPDS):34thAnnualReport[J].ClinToxicol(Phila),,55(10):—.

[9]首都医科医院等.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10]曹雪笛,高恒妙,廖琨等.儿童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单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2(11):-.

[11]李英,贾露露,胡泊洋等.国内13医院片剂分剂量问卷调查与儿童适宜规格的建议[J].中国新药杂志,(23):-.

[12]蔡昀庭,朱晓东.儿童药物中毒[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94-99.

[13]杨奔,胡利华,邢梅等.例儿童误服药物特点分析[J].中国药房,(1):-.

本文编辑:zolazhang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儿童服药时捏鼻子会导致窒息?

药片可以不用水,直接干吞?

“一天三次”吃药是按吃饭时间服用?

儿童发烧一定要吃药?

柚子和药一起吃会猝死?

不是什么药都能碾碎的!家长还是听医生的话,别好心办坏事啦~

有问题问较真妹点我提问

扫码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743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