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发布2016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时间:2018/11/6 0:34:00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更新发布了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作出了一些新推荐,更加   ●处方SMBG后,应确保患者获得持续指导,定期评估SMBG技术和SMBG结果以及他们用SMBG数据调整治疗的能力。E

  ●大多数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患者(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应在餐前和加餐前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间断在餐后、睡前、运动前、怀疑低血糖、低血糖治疗直到血糖正常后、关键任务前(如驾驶)进行SMBG。B

  ●对于部分成年(年龄≥25岁)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正确使用,动态血糖监测(CGM)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降低HBA1c的有用方法。A

  ●虽然CGM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成年患者中降低HBA1c的证据不强,但CGM或许有帮助。是否成功与这种仪器持续使用的依从性相关。B

  ●在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中,CGM可作为SMBG的一种补充工具。C

  ●由于CGM依从性变异较大,处方前应评估患者持续应用CGM的意愿。E

  ●处方CGM时需要加强糖尿病教育、培训和支持,以更好地应用CGM并持续使用。E

  ●成功使用CGM的患者应该持续使用到65岁以后。E

HBA1c检测

  ●对于治疗达标(和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年应该检测HBA1c至少两次。E

  ●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的患者,每年检测HBA1c四次。E

  ●应用即时HBA1c检测有助于更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E

HBA1c目标

  ●许多非妊娠成人合理的HBA1c目标是7%。A

  ●对于部分无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不良反应的患者,建议更严格的HBA1c目标(如6.5%)或许也是合理的。这些患者可能包括、糖尿病病程较短的患者、仅用生活方式或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较长或无明显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C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伴发病,以及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检测、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降糖药物,而仍难达标的病程较长糖尿病患者,较宽松的HBA1c目标(如8%)或许是合理的。B

低血糖

  ●每次随访时应该询问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低血糖。C

  ●清醒的低血糖患者虽可选用任何形式的含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但葡萄糖(15g~20g)是治疗首选。治疗15分钟后,如果SMBG显示为持续低血糖,应该重复治疗。一旦SMBG显示血糖恢复正常,患者应进餐或小吃,以预防低血糖复发。E

  ●所有具有严重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处方胰高血糖素,指导照护者或家人如何使用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给药不限于医护专业人员。E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一次或以上严重低血糖发作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重新评估其治疗方案。E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有无症状性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发作,建议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严格避免至少数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以部分逆转无症状性低血糖并减少以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A

  ●如发现认知功能较低和/或认知功能下降,建议持续评估其认知功能,临床医生、患者和看护者应高度警惕低血糖。B

六、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治疗

评估

  ●每次就诊时应该计算BMI并记录在病历中。B

饮食、体力活动和行为治疗

  ●对于准备减重的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处方饮食、体力活动和行为治疗,以减轻体重的5%。A

  ●这种干预措施应该是高密度的(6个月内≥16次),聚焦于饮食、体力活动和行为治疗,以每天减少~千卡热量。A

  ●含相同热量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不同的饮食对减轻体重的效果是相同的。A

  ●对达到短期体重减轻目标的患者,应该处方长期(≥1年)全面体重维持计划。这种计划应该提供至少每月随访一次,鼓励持续监测体重(每周或更频繁),持续减少膳食热量,参加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分钟/周)。A

  ●为达到体重减轻5%的目标,处方极低热量饮食(≤千卡/天)进行短期(3个月)高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应该谨慎,并应严密监测。为保持体重减轻,这种计划应该结合长期全面的体重维持计划。B

药物治疗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对体重的作用。E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减少增加体重的药物。E

  ●对某些BMI≥27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药物服药饮食、体力活动和行为咨询或许是有效的。必须权衡药物潜在的益处和潜在的风险。A

  ●如果3个月后减肥药物使患者减重不足5%,或者任何时间有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应该考虑停止用药或更改药物及治疗方案。A

减重手术

●BMI35kg/m2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或相关伴发病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B

  ●已经接受减重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生活方式支持,至少每年进行医学监测。B

  ●尽管小型研究显示,BMI在30~35kg/m2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减重手术有血糖获益,但目前证据不足以普遍推荐对BMI<35kg/m2患者进行手术。E

七、血糖治疗策略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用MDI注射(每天注射3到4次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案治疗。A

  ●应该教育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餐前血糖和预期运动量调整餐前胰岛素剂量。E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减少低血糖风险。A

  ●成功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患者,应该持续应用到65岁。E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如果没有禁忌证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首选药物。A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若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或HBA1c水平明显升高,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E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非胰岛素单药治疗在3个月不能达到或维持HBA1c目标,加用第二种口服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基础胰岛素。A

  ●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案应该用以指导药物的选择。考虑的因素包括有效性、花费、潜在不良反应、体重、伴发病、低血糖风险和患者意愿。E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胰岛素治疗。B

八、心血管疾病及风险管理

高血压/血压控制

  

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患者每次常规随访应测量血压。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该另日重复测量证实。B

  

目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该mmHg。A

  ●较低的收缩压目标(如mmHg)如果不过度增加治疗负担,可能适合某些患者,如年轻患者、有蛋白尿的患者和/或那些伴有高血压并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C

  ●糖尿病患者的舒张压应该控制在90mmHg。A

  ●较低的舒张压目标(如80mmHg)如果不过度增加治疗负担,可能适合某些患者,如年轻患者、有蛋白尿的患者和/或那些伴有高血压并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B

  

治疗

  ●应建议血压/80mmHg的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B

  ●明确的诊室血压≥/90mmHg患者,除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达标。A

  ●对于老年患者,不建议药物治疗将血压降到/70mmHg以下;将收缩压降到mmHg并未显示能够改善心血管结局,将舒张压降到70mmHg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C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治疗包括: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减少钠和增加钾摄入的DASH(阻断高血压膳食疗法)膳食结构、适度酒精摄入以及增加体力活动。B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应包括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但不联用(B)。如果一类药物不能耐受,应该用另一类药物替代。C

  ●为使血压控制达标,常需多种药物(包括最大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和ACEI/ARB)。B

  ●如果应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应监测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钾水平。E

  ●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孕妇患者,为了优化长期孕妇健康和减少胎儿发育损害,建议血压目标为~/65~79mmHg。E

血脂管理

  ●未服用他汀的成人在首次诊断、初次医学评估以及今后每5年检查血脂是合理的,如有必要可以更频繁复查。E

  ●起始治疗时和定期复查血脂谱可能有助于监测他汀治疗反应和治疗的依从性。E

  ●糖尿病患者为改善血脂,推荐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如有指征);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n-3脂肪酸、黏性纤维、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A

  ●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mg/dl[1.7mmol/L])和/或HDL-C降低(男性40mg/dl[1.0mmol/L],女性50mg/dl[1.3mmol/L)的患者,强化生活方式治疗和优化血糖控制。C

  ●对空腹甘油三酯≥mg/dl(5.7mmol/L)的患者,评估继发性病因并考虑药物治疗以减少胰腺炎风险。C

  ●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高强度他汀治疗。A

  ●对年龄40岁且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中等或高强度他汀治疗。C

  ●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40~75岁糖尿病患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A

  ●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40~75岁糖尿病患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高强度他汀治疗。B

  ●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75岁糖尿病患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中等强度他汀治疗。B

  ●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75岁糖尿病患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使用中等或高强度他汀治疗。B

  ●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副作用、耐受性、LDL-C水平)调整他汀治疗的强度。E

  ●与单用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相比,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加用依折麦布可以提供额外的心血管益处,所以,可以在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LDL-C≥1.3mmol/L患者或不能耐受高强度他汀患者使用。A

  ●联合治疗(他汀/贝特)未能提供除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之外的额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益处,通常不予推荐。A然而,在甘油三酯≥2.3mmol/L及LDL-C≤0.9mmol/L的男性或许可以考虑联用他汀和非诺贝特。B

  ●联合治疗(他汀/烟酸)未能提供除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之外的额外心血管益处,且或许可以增加卒中的风险,一般不予推荐。A

  ●妊娠期间禁用他汀治疗。B

抗血小板药物

  ●心血管风险增加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10年风险10%),一级预防考虑阿司匹林治疗(75~mg/d)。这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C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低危的成年糖尿病患者(10年CVD风险5%),如无其他主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50岁男性女性,不应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因为出血的潜在不良反应可能抵消了其潜在益处。C

  ●具有多项其他危险因素的50岁患者(如10年风险在5~10%),需要临床判断。E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A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和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B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B

冠心病

  

筛查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常规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因为只要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给予治疗,常规筛查并不能改善结局。A

  ●以下患者考虑筛查冠状动脉疾病:非典型心脏症状(如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胸部不适);血管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颈动脉杂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跛行或外周动脉疾病;或心电图异常(如Q波)。E

  治疗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治疗(如果没有禁忌证)(A)并考虑使用ACEI(C)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B

  ●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不应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A

  ●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如果肾功能正常,可以应用二甲双胍。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B

九、微血管并发症和足部护理

糖尿病肾脏疾病

  

筛查

  ●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及所有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至少每年定量评估尿白蛋白(如随机尿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B

  

治疗

  ●优化血糖控制,以减少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或延缓其进展。A

  ●优化血压控制(</90mmHg),以减少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或延缓其进展。A

  ●对非透析依赖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该是0.8g/kg(建议每日允许量),对于透析的患者,应该考虑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摄入量。A

  ●除了妊娠期间外,建议ACEI或ARB用于治疗中度升高尿白蛋白排泄(30~mg/d)B和强烈推荐用于尿白蛋白排泄mg/d的患者和/或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A

  ●当使用ACE抑制剂、ARB或利尿剂时,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及血钾水平观察是否发生肌酐升高或血钾变化。E

  ●用ACEI或ARB治疗的有白蛋白尿患者持续监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评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是合理的。E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不推荐应用ACEI或ARB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一级预防。B

  ●当估算GFR(eGFR)60ml/min/1.73m2时,评估和处理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潜在并发症。E

  ●当估算GFR(eGFR)30ml/min/1.73m2时,应该转诊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评估。A

  ●当肾脏疾病病原不明确、治疗困难或者肾脏疾病进展较快时,应该立即把患者转诊给有经验的肾病专科医生。B

视网膜病变

  ●优化血糖控制,以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或延缓其进展。A

  ●优化血压和血脂控制,以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或延缓其进展。A

  

筛查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后的5年,应该接受眼科医师或验光师散瞳后综合性眼检查。B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该接受眼科医师或验光师散瞳后综合性眼检查。B

  ●一次或多次眼科检查正常者,可考虑每2年检查1次。如果存在任何水平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应由眼科医师或验光师每年检查1次。若视网膜病变进展或威胁视力,需要增加检查的频率。B

  ●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作为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综合性眼检查。至少开始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由眼科专家推荐随访频次。E

  ●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和/或发展风险。妊娠前3个月应进行眼科检查,随后整个孕期和产后1年密切随访。B

  

治疗

  ●有任何程度黄斑水肿、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前兆)或任何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患者,应该立即转诊给有处理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丰富经验的眼科医师。A

  ●对于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部分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激光光凝治疗可以降低失明的危险。A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指征。A

  ●由于阿司匹林不增加视网膜出血的风险,视网膜病变的存在不是阿司匹林治疗的禁忌证。A

神经病变

  ●所有2型糖尿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应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以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B

  ●评估应包括详细病史、10g尼龙丝试验及至少以下1种:针刺、温度觉和振动觉。B

  ●存在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并发症的患者应该评估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E

  ●优化控制血糖可预防或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A,并可延缓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B

  ●评估和治疗患者以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疼痛B和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E

足部治疗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B

  ●询问以前溃疡、截肢、Charcot足、血管成形术或血管外科治疗、吸烟、视网膜病变、肾脏透析的病史,并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疼痛、烧灼、麻木感)和血管疾病(下肢疲劳、跛行)。B

  ●足部检查应该包括检查和评估足动脉搏动。B

  ●检查应包括皮肤视诊、评估足部畸形、神经评估(包括10g尼龙丝试验和针刺或振动觉试验)或评估踝反射,血管评估包括下肢和足部血管搏动。B

  ●对溃疡、截肢、足部畸形、足部感觉缺失和周围动脉疾病病史的患者,其溃疡和截肢的风险明显增加,应在每次就诊时进行足部检查。C

  ●有跛行症状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应该进行踝肱指数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C

  ●对于足溃疡及高危足患者(如透析患者和Charcot足、有足溃疡史或截肢患者),推荐多学科管理。B

  ●对吸烟、有下肢并发症史、保护性感觉缺失(LOPS)、畸形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应该转诊给足病专家进行持续性预防治疗和终生监护。C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给予综合的足部自我管理的教育。B

十、老年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考虑进行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老年领域的评估,以确定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E

  ●对于日常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筛查老年人综合征或许是合适的,因为这可影响到糖尿病的自我管理。E

  ●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65岁)应该考虑优先进行抑郁症的筛查和治疗。B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低血糖,应该通过调整血糖目标和药物干预来筛查和管理低血糖。B

  ●机能和认知完整、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应该接受与年轻成人糖尿病患者相似的糖尿病治疗目标。E

  ●对一些老年患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是合理的,使用个体化标准,但所有患者应避免导致症状或急性高血糖并发症风险的高血糖。E

  ●老年患者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应该个体化,但应特别注意导致功能障碍的并发症。E

  ●考虑到患者获益的时间窗及具体患者,老年患者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所有老年患者都应该治疗高血压。降脂和阿司匹林治疗在预期寿命至少等于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时间窗的患者或许获益。E

  ●考虑对长期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糖尿病教育,改善老年人糖尿病的管理。E

  ●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仔细评估建立血糖目标,根据他们的临床和功能状态,进行合适的降糖药物选择。E

  ●总体舒适,避免令人痛苦的症状,并保持生活质量和尊严是临终糖尿病管理的主要目标。E

十一、儿童和青少年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

  ●1型糖尿病少年儿童和其父母/监护人(年龄18岁的患者)在诊断时和之后,应该根据国家标准接受文化敏感和开展适当的个体化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B

心理社会问题

  ●在诊断时和以后的常规随访治疗时,评估可能影响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重大事件,并适时转诊给心理问题专家,最好是对儿童糖尿病有经验的专家。E

  ●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家庭参与糖尿病治疗,认识到糖尿病治疗过早转移至儿童可以导致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恶化。B

  ●考虑精神健康专业人员作为儿童糖尿病的多学科小组成员。E

血糖控制

  ●所有儿童糖尿病患者,推荐HBA1c目标7.5%。E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果诊断后症状进展,尽快评估是否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E

甲状腺疾病

  ●1型糖尿病患儿在诊断后立刻考虑检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E

  ●1型糖尿病诊断后,立刻测定TSH浓度。如果正常,考虑每1~2年复查一次。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甲状腺肿、生长速率异常或罕见血糖变异者,立即复查。E

乳糜泻

  ●1型糖尿病诊断后,血清总IgA水平正常,考虑测定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或脱酰胺基醇溶蛋白抗体以筛查乳糜泻。E

  ●有乳糜泻家族史、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体重下降、腹泻、胃肠胀气、腹痛或吸收不良体征的儿童或频发不能解释的低血糖或血糖控制恶化的儿童,应该考虑筛查。E

  ●活检确诊乳糜泻的儿童应无麸质饮食,并咨询擅长管理糖尿病和乳糜泻的营养师。B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高血压

  ●每次随访应测量血压。如发现儿童有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百分位数)或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5百分位数)应该非同日复测3次血压证实。B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百分位数)的起始治疗包括针对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压不达标,应考虑药物治疗。E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5百分位数)一旦确诊,应考虑药物治疗。E

  ●ACEI或ARB类药物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其潜在的致畸作用,应进行适当的生殖咨询。E

  ●控制目标值是血压持续低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百分位数。E

  

血脂异常

  筛查

  ●所有≥10岁的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考虑检查空腹血脂谱(在血糖得到控制后)。E

  ●如果血脂不正常,每年检测是合理的。如LDL-C在可接受的危险水平(2.6mmol/L)内,每5年复查血脂谱是合理的。E

  

治疗

  ●起始治疗可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和使用旨在降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美国心脏协会2级饮食的医学营养治疗。B

  ●10岁以上患者,如在医学营养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后,LDL-Cmg/dl(4.1mmol/L),或LDL-Cmg/dl(3.4mmol/L)且伴一个或多个CVD危险因素,加用他汀类药物是合理的。E

  ●治疗目标是LDL-Cmg/dl(2.6mmol/L)。E

  

吸烟

  ●在糖尿病起始和随访治疗获取吸烟史,阻止不吸烟的年轻人吸烟,鼓励吸烟者戒烟。B

微血管并发症

  

肾病

  ●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的患儿,应该考虑至少每年筛查白蛋白尿,取随机尿样检测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B

  ●初次评估时测定肌酐清除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以后根据年龄、糖尿病病程和治疗决定。E

  ●当3次尿标本至少2次UACR升高(30mg/g),应该考虑应用ACEI治疗,逐渐加量使白蛋白排泄恢复正常。通过改善血糖控制和基于年龄的血压控制,应该在6个月内达标。B

  

视网膜病变

  ●儿童青春期开始或≥10岁,一旦糖尿病病程3~5年,应该考虑进行首次扩瞳后综合性眼检查。B

  ●首次检查后,通常推荐每年进行常规随访。按照眼科专家的建议,每两年检查一次的检查频率或许是可以接受的。E

  

神经病变

  ●儿童青春期开始或≥10岁,1型糖尿病病程5年,考虑每年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E

从儿科到成人治疗的过渡

  ●青少年过渡到成人期间,健康保健人员和家人必须认识到他们的许多弱点(B),并在青少年早期到中期开始,至少在过渡前1年做好准备。E

  ●儿科医师和成人健康保健人员应协助青少年和刚成年的患者,对其提供支持和资源联系。B

心理问题

  ●在诊断和常规随访治疗时,评估能影响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心理问题和家庭压力,并适时转诊至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尤其是对儿童糖尿病有经验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E

  ●鼓励逐步、适宜、家庭参与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管理模式,应认识到把糖尿病管理过早转移给儿童会导致依从性下降和血糖控制恶化。B

十二、孕期糖尿病管理

 ●孕前咨询时说明严格控制的重要性,以减少先天异常的风险,理想的HBA1c是≤6.5%(如果不发生低血糖可以达到)。B

  ●应讨论计划生育,并处方和应用有效的避孕措施,直到妇女准备怀孕。A

  ●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1型或2型糖尿病女性,应该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进展接受咨询。孕前糖尿病女性应在孕早期进行基线眼科检查,以后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进行监测。B

  ●妊娠糖尿病应首先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如果需要,应该加用药物治疗。A

  ●怀孕时的首选药物是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或许可以使用,但和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相比有较高的新生儿糖尿病和巨大儿风险。其他药物并未被充分研究。大多口服药物可通过胎盘,均缺乏长期安全性数据。B

  ●潜在致畸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应避免在性活跃且未使用可靠避孕的育龄妇女使用。B

  ●建议对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伴妊娠的女性进行空腹、餐前、餐后自我监测血糖监测。

  ●由于怀孕时红细胞更新的改变可降低孕期正常HBA1c水平,怀孕时HBA1c的目标是6%~6.5%,6%可能是合适的(如果不发生明显低血糖能够达到),但为预防低血糖,必要时目标可以放宽到7%。B

十三、院内糖尿病管理

 ●所有入院糖尿病患者如果入院前3月未检测HBA1c,考虑行HBA1c检查。E

  ●持续高血糖患者,血糖≥mg/dl(10mmol/L),应该起始胰岛素治疗。一旦开始胰岛素治疗,推荐将大多数危重患者(A)和非危重患者(C)血糖控制在~mg/dl(7.8~10mmol/L)之间。A

  ●只要在无明显低血糖的前提下能达到目标,更严格的目标,如~mg/dl(6.1~7.8mmol/L)对某些患者可能是合适的。C

  ●重症患者需要静脉输注胰岛素,静脉输注胰岛素应当经过书面认可或计算机制定的程序进行,应当能够根据血糖波动和胰岛素剂量预先调节胰岛素输注速率。E

  ●经口进食较差或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首选基础加校正胰岛素方案。营养摄入较好的患者优先选择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校正胰岛素方案。A

  ●非常不鼓励住院患者单一使用滑动胰岛素注射方法。A

  ●医院或医疗机构应采用和实施低血糖处理流程。应对每例患者制定低血糖预防和治疗计划。医院内低血糖发作应在医疗文书中记录并跟踪。E

  ●当血糖3.9mmol/L时,应该重新评估并改进治疗方案,以预防以后低血糖的发生。C

  ●出院时应提供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计划。B

来源:国际糖尿病

更多健康资讯请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白癜风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666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