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钙颗粒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出现食欲减退,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表现,是现今小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本病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生,其中又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病多无明显的季节差异。厌食症一般预后良好,但迁延日久可使患儿体重减轻,精神疲惫,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为其他病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病情较重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出现神经精神异常。医院专家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及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小儿脾胃相对虚弱,运化无力,加之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所需能量较多,脾胃负担较重,最终形成了以脾胃虚弱为病因,中焦运化无力,积滞内存为病机的一类小儿厌食症。根据小儿这一致病特点,专家认为治疗上既要健脾运脾,又要消食祛积滞,故自制方楂钙颗粒来治疗,小儿脾虚夹积型厌食症。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药能够明显改善小儿的厌食状态,增强小儿体质。
楂钙颗粒是由山楂、神曲、槟榔、蝉蜕、麦芽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胃和中,消食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抽搐等症。《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载“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饮食也。……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皆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泻,不能饮食。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此段文字即是对脾胃虚弱和脾胃不和导致厌食的论述,而脾胃不和作为小儿厌食症的根本原因也被现今大多医家认可。所以楂钙颗粒主要以健胃消导为主。
该药在我院目前已生产了近三十年,受到临床的广泛好评,且尚未发生过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剂。
小儿化痰颗粒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多由外感引起,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主要病机为肺气失宣。肺为娇脏,其性清宣肃降,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邪侵入肺,肺气不宣,清肃失职,而发生咳嗽。咳嗽的机理,是正邪相争,正气驱邪的表现。小儿咳嗽亦常与脾相关,小儿脾常不足,肺脾虚弱,气不化津,痰易滋生。若外感邪热稽留,炼液成痰,或素有食积内热,或心肝火盛,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肺失清肃,则治咳嗽痰多,痰稠色黄,不易咯出。本病易于化热,治疗时当从痰论治,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为主。
小儿化痰颗粒是医院儿科多位专家共同研究的协议处方,也是较早被纳入陕西省制剂规范的我院制剂之一。该药主要由天麻、天花粉、川贝母、天竺黄、僵蚕等12味药组成,具有疏风、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所表现的咳嗽咯痰,夜间睡眠不安等症。胆南星,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天麻,平肝息风止痉。共为君药。川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为臣药。僵蚕、天花粉、天竺黄、薄荷、姜半夏、钩藤、石菖蒲、橘红、桔梗共为佐药。半夏,燥湿化痰,开郁散结。橘红,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气管炎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尚缺乏较满意的治疗药物。小儿化痰颗粒在我院已应用近三十年,疗效可靠,受到临床的广泛好评,且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