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如何保护好孩子

时间:2017/11/15 11:57:27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点击标题下方的儿科医生妈妈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3月25日下午,四川省阆中市某小区四楼的赵奶奶把钥匙锁在了家里,于是她找到楼上邻居8岁男孩彭康的爷爷,希望彭康帮她取出钥匙。尽管有小区保安阻止,但彭爷爷还是用绳子拴在彭康腰间,把他从5楼吊到4楼窗户,让他帮赵奶奶取钥匙,谁知绳子突然断裂,彭康摔到一楼,目前生命垂危。

“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3万幼童死于意外伤害,中国每年有万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受伤,10多万幼童因意外伤害死亡,40多万幼童因意外伤害致残.....

当我们看到这些数据时,当孩子正经历某种意外伤害时,我们确实会为孩子荆棘密布的成长道路感到忧心忡忡,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披荆斩棘让孩子茁壮成长。

但是,我们要知道,事实上,意外伤害很少是偶然的。一些安全专家认为并不存在真正的意外伤害,或者说,真正的意外伤害极为罕见,大部分的意外伤害都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将帮助家长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确保孩子们的身心不受伤害。

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周围的安全隐患

大家之所以约定俗成地将某些残酷事件统称为“意外伤害”,是因为,在过去,这些事件看上去是不可预测或者不可避免的,然而,到了今天,我们知道这些伤害并非是随机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孩子们每个成长阶段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也许不一定能避免所有的伤害事件发生,但至少可以避免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审视周围的世界,确保孩子们的身心不受伤害,这是我们永远不可推卸的责任。

伤害事故的两大因素,一是孩子的年龄及天性,二是导致伤害发生的物品和环境。孩子一天天成长,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发展,昨天还不会做的事儿,今天已经会做,你甚至想不到明天他又新学会做哪些事儿......

1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保护

宝宝出生后的前半年,对成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我们务必做到任何时候不留他独自一人。比如,不留宝宝独自在床上、台子上,以免他因翻身导致坠落;比如,不留宝宝独自在婴儿车上,以免他因摇晃身体发生车身倾倒;比如,不留宝宝独自在悬挂的玩具、窗帘下,以免他因拉拽物品而被砸伤......

宝宝开始学习爬行和走路,能探索到的空间逐渐扩大,遇到危险的机会自然也会相对增加。而且,这阶段的宝宝并不真正明白大人的指令,记忆力发育也不成熟,他只会一再地被某些事物所吸引。对于爬行期和学步期的宝宝,我们务必对危险的物品和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把危险物品放到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当宝宝接触到危险物品或正进行危险行为时,首先说“不可以!不行!”,然后立即把危险物品转移,或者立即把宝宝转移;用其他物品或事件转移注意力,也是让宝宝离开危险物品或停止危险行为的好办法。

两、三岁的宝宝都是“行动派”“模仿派”。他们的行动能力远远超过他们对危险的感知能力,他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却远远没有他们的模仿能力来得那样强,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判断能力都有待提高。四岁的宝宝都是“创造派”。他们笃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想象中的情况,而无法考虑到更多的后果……所以,我们务必加倍小心,直到他们度过这个阶段。尽早制定一些与安全相关的规矩,向孩子解释这些规矩背后的原因,不要期待几次下来就能说服孩子,也不要期待孩子会记住所有的规矩,但是要始终如一去执行,重复解释,重复强调......要有耐心。

很多研究表明,好动、好奇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当孩子经历倔强、沮丧的时候,更容易去破坏平时一贯执行的规矩。所以,在这些情况下的孩子,家长更要格外警觉。

2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讨论的,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年龄,也无法改变孩子的天性,那么,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改变导致伤害发生的物品和环境上,通过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来保护孩子免受伤害。

可能有些父母认为并不一定需要把家里收拾得稍微安全一些,因为他们打算时时刻刻地密切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北京安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165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