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8.28)本周儿科门诊就诊疾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25.02%,下呼吸道感染占5.31%,消化道疾病占10.89%,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就诊较前增多。
虽说按照现在的条件,小朋友们吃穿不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但真是如此吗?
其实营养不良不仅仅是因为没得吃会出现,营养结构不合理或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也会出现,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会有营养不良的宝宝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
分型
临床上一般分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3型。
1.消瘦型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
头发枯黄稀疏,容易脱落,双颊凹陷呈猴腮状,患者体弱无力,萎靡不振,脉搏细缓,血压,体温偏低,内脏器官萎缩,淋巴结易触及,小儿明显瘦小,烦躁不安,对冷敏感,严重者伴有腹泻,呕吐,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常是死亡的原因。
2.水肿型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背,渐及全身,患者体软无力,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常伴腹泻,肝脾肿大,有腹水,水肿型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败血症,胃肠道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常是致死的原因。
3.混合型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合。
检查方法
1.血浆白蛋白正常值35g/L,营养状况偏低时为30~34g/L,营养低下时为25~25g/L;当血浆白蛋白25g/L时,机体已明显发生病理变化。
2.运铁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0天,比白蛋白(约20天)短,故评价营养状况比白蛋白灵敏,正常值为1.7~2.5g/L,中度营养不良为1.0~1.5g/L,重度营养不良1.0g/L。
3.前白蛋白前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天,故以之评价营养状况更灵敏,正常值为~mg/L,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明显下降。
4.血清氨基酸测定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改变,在营养缺乏的早期,比血浆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灵敏,正常值为2~3。
血清氨基酸比值=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牛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
其比值3有诊断参考价值。
5.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羟脯氨酸的排出量与生长速率有关,营养不良儿童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可以测定尿中羟脯氨酸和肌酐量,求出羟脯氨酸指数。
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μmol/ml)/肌酐[μmol/(ml·kg)]。
此指数在3岁以内比较恒定,学龄前儿童为2.0~5.0,2表示生长缓慢。
并发症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症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全身总液体量增多,使细胞外液呈低渗性,当出现呕吐,腹泻,易引起低渗性脱水及电解质严重紊乱,产生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和低血镁,引起相应症状,也有报告因低血磷导致病死率增高。
2.常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症尤多见维生素A缺乏症,可出现眼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也常伴有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因生长发育滞缓,故少见佝偻症,常伴发营养性贫血。
3.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并发各种急慢性感染和传染病,特别多见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易传染麻疹,结核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道或全身真菌感染也不少见,一旦发生感染常迁延不愈。
4.其他因营养不良出现矮小症、贫血等相关疾病。
治疗
预防为主,早起发现,早期治疗
1.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快,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任何年龄时的都要多,而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引起腹泻导致营养紊乱。因此爸爸妈妈们因从多渠道了解婴幼儿保健知识,包括育儿方法,膳食营养,正确护理及疾病预防,极为重要,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2.喂养指导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方式,母亲不能授乳或缺乳者,应以适龄的配方乳喂之,不能单独用淀粉类,炼乳,麦乳精等喂养。
3.加强体格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防治其他疾病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矫治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等。
总之轻症则以膳食调整为主,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优质食物,动物蛋白质应为蛋白质总量1/2以上,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及并发症,待病情好转,体重稳步上升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活动量,促肌力恢复。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