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ldquo战地教学rdqu

时间:2022/5/17 13:53:59 来源:儿科_儿科常识_儿科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年4月4日下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二部儿科主任姜慧轶携团队成员赵艳飞、彭博、雷洁,在抗疫一线,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平台,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线上病例讨论——《披荆斩棘--新冠患儿险象环生》。学校督导专家迟宝荣、新生儿科主任兼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武辉、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朴美花主持。

  姜慧轶首先介绍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患儿,女,7个月,因“发热4天,间断抽搐2天”急诊入院。并从患儿的流行病学史、现病史、出生史、既往史、家族史、入院查体、辅助检查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患儿的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惊厥。

  彭博从新冠病毒的概念、家谱、吉林省本轮疫情的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儿童易感奥密克戎病毒的可能原因,主要是由于奥密克戎的肺毒力下降,更倾向于感染上呼吸道,尤其是易感鼻黏膜,儿童以鼻呼吸为主;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T细胞免疫反应,能保护人体免遭重症,而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率低于成人,因此,新冠病毒变异易突破儿童固有免疫。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新冠肺炎相关后遗症及治疗指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赵艳飞详细的探讨了本例患儿惊厥的原因,从小儿惊厥的常见病因进行分析,与感染性脑疾患、热性惊厥、癫痫、中毒性脑病、电解质紊乱、遗传代谢病进行了鉴别诊断。并与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雷洁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及惊厥的处理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强调治疗需要从隔离、一般治疗、抗病毒、免疫治疗、抗凝治疗、采取俯卧位、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并介绍了儿童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方法。

  姜慧轶对本次授课进行总结,她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与成人诊治标准不同,对于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纯根据指南进行,更要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的进展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武辉对二部儿科教师在百忙之中精心准备授课表达了感谢,并总结到:“儿科疾病有自身特点,更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轻易的判断和滥用抗生素会对他们今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白细胞高不一定就是感染指标,二部的儿科团队,对于该患儿白细胞升高的原因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缜密的临床分析,避免了看到白细胞升高就怀疑感染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对患儿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体现的是儿科医生的严谨、求实、细心和耐心。我希望同学们将来作为医生,在做任何诊疗决策时也一定要认真权衡利弊。对儿童来说,治疗方案产生的无形影响很大,希望大家能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对孩子、对患者的爱,这是医生的天职。”

  丁茹同学发言道:“之前我作为疑似密接转移到隔离点,心情一度十分焦虑,感谢学校、学院的种种暖心举动,保证了我们的生活需求,提供免费的三餐真的非常不容易。网上学习很辛苦,学院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线上学习和课外活动帮助大家缓解焦虑,我之前作为志愿者体会过穿防护服的感受,真的非常辛苦,想到老师们需要长时间的穿着防护服工作,真的非常敬佩,更感谢各位老师在繁忙工作中还坚持为我们授课,你们是我们的榜样,未来的我们也一定会像你们一样,踏浪前行。”

  沈齐同学表示非常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毕业年级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收获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内容,现在更应该努力学习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磨炼意志,克服困难,学生们被吉大和一院的老师们照顾的非常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非常暖心的解决,每一位去支援的老师都非常有情怀,很伟大,相信胜利就在眼前!

  迟宝荣对二部儿科授课教师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他们带来的儿童新冠肺炎的精彩病例表示高度赞扬。迟老师强调,在描述新冠肺炎“原始株”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措辞的严谨性、科学性,避免因歧义造成理解上的误解。另外,迟老师也建议大家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学术词汇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最后,她嘱咐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稿件:教学部

照片:二部综合办公室

提交:朴美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gc.org/jbcs/1335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